鱗甲目

鱗甲目

鱗甲目(Pholidota),哺乳綱的1目。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屬。體外覆有角質鱗甲,鱗片間雜有稀疏硬毛。頭小,不具齒,吻尖、舌發達,前爪長,適應於挖掘蟻穴、舐食蟻類等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鱗甲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鱗甲目
簡介,體態特徵,種類,生活習性,物種分布,保護動物級別,

簡介

分布於亞洲、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南方產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其鱗片為中藥原料。無牙齒,曾被列入貧齒目。但與食蟻獸等貧齒動物並無真正的親緣關係,只是形態相似而已。食蟻獸等的後胸椎和腰椎具特殊的關節突,而本目動物則無,因此另立為鱗甲目。本目化石在歐洲見於第三紀。現生種見於亞洲和熱帶非洲。
鱗甲目
共同特點是:沒有牙齒。舌發達。頭骨粗大,呈圓錐形,顴弓不完整。鼻骨大,上枕骨也大。耳殼呈環形。頭頂、頭側、頸部、身體和尾巴均覆蓋著大而呈復瓦狀排列的硬角質厚鱗片。頦部、頸部下方及腹部具毛而無鱗片。爪長,尤其是前足中趾的爪特長,可以用於抓蟻巢。尾巴扁而闊。
鱗甲目動物棲息於森林、濃密的灌叢、開闊地帶或大草原等地。陸棲或樹棲。以白蟻、螞蟻等為食。分布於亞洲、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歐洲德國南部和西班牙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和亞洲更新世地層中發現有鱗甲目動物的化石。
鱗甲目的穿山甲鱗甲目的穿山甲

體態特徵

身體細長,體長30~92厘米,尾長27~88厘米,體重一般2~5千克,最重達25千克以上,雄獸常較雌獸大些。頭、嘴和眼均小,耳殼有或缺;四肢短粗,各具5指(趾);尾扁平而長;軀體披以暗褐、暗橄欖褐或淺黃色鱗片,覆瓦狀排列,可為防禦天敵侵害的工具;舌細長,能伸縮,適於舔食蟻類及其他昆蟲;具雙角子宮和散布胎盤,雌獸胸位有乳頭兩個。地棲或樹棲。獨居或雌雄結對。性怯懦,遇敵即將軀體捲曲成球狀,把頭部埋在其中,並聳起鱗片,保護自己,有時還從肛門排出惡臭液體,以驅避天敵。尾可纏繞,極善攀援。樹棲者白天隱於樹洞,地棲者挖洞或利用他種動物的棄洞。晚上活動,食白蟻、蟻類及其它昆蟲。每胎1仔,出生後第2天鱗片即由軟變硬。
鱗甲目動物(圖2)鱗甲目動物(圖2)

種類

鱗甲目動物(圖3)鱗甲目動物(圖3)
穿山甲科(Manidae):又稱鯪鯉科,現存1屬7種,其中非洲4種,亞洲南部3種,也有人將非洲的單列為一屬,有些新的分類法甚至認為而非洲和亞洲的穿山甲可以分置於不同的亞科。穿山甲身披覆瓦狀排列的鱗甲,遇敵害可全身蜷縮成球狀。穿山甲可分為樹棲和地棲兩個類型,但地棲者也可爬樹,樹棲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長尾穿山甲Manis tetractyla有很長的尾,尾部有纏繞性。各種穿山甲外形上大體相似,只是大小和尾部的長度有較大的區別。其中小型種類體重1~2公斤,而非洲的大穿山甲體重可達25~35公斤。我國可見中華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兩種。
鱗甲目動物(圖4)鱗甲目動物(圖4)
學術界曾經為穿山甲類的分類地位大傷腦筋,從前有人根據它有銳利的爪,善於挖掘洞穴和以蟻類為食等與土豚相似的特點,把它列入管齒目,或者叫做“掘穴目”中,但穿山甲類沒有土豚所具有的頰齒。後來又將它同食蟻獸、犰狳、樹懶等貧齒目動物劃歸在一起,因為穿山甲類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貧齒”類,嘴裡連一枚牙齒都沒有。但是,穿山甲類身體表面的硬甲為角質,沒有犰狳那樣的骨板;活動細長舌頭的肌肉,在食蟻獸是附著在胸骨上,而穿山甲類則附著在更後面的下腹部上,也就是說,它最後面的一對肋軟骨的上端由背骨分離,成為胸骨的延長,並通過腹面後方到達腹部的後端附近,其後端還附著有活動舌頭的肌肉,所以它的舌頭的外觀雖然與食蟻獸相同,但是其附著的方式完全不同。特別是穿山甲類的身體外表披著鱗甲,是其獨一無二的特徵,與貧齒目或土豚目的動物完全不同。它是很早就從原始食蟲類祖先那裡分化出來,在動物進化過程中成為獨立的一支,所以最終將其單立為一個獨立的目,即鱗甲目,拉丁學名的原意為“有鱗的食蟻獸”,其與貧齒目或土豚目類似的特徵和習性,完全是由於在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趨同現象。
鱗甲目動物棲息於森林、濃密德灌叢、開闊地帶或大草原等地。陸棲或樹棲。以白蟻、螞蟻等為食。分布於亞洲、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歐洲德國南部和西班牙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和亞洲更新世地層中發現有鱗甲目動物的化石。
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無牙齒,曾被列入貧齒目。但與食蟻獸等貧齒動物並無真正的親緣關係,只是形態相似而已。食蟻獸等的後胸椎和腰椎具特殊的關節突,而本目動物則無,因此另立為鱗甲目。本目化石在歐洲見於第三紀。

生活習性

棲于山坡洞穴內,傍晚出外覓食,以白蟻和螞蟻為食,包括蟻類幼蟲及卵。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飽食的胃內容納有半公斤白蟻。還能上樹去尋食白蟻,上樹時用銳爪鉤住樹幹,再用強大的尾抵住或捲住樹幹。夏末秋初發情交配,隨之入洞內妊娠、分娩與哺育,翌年初春,幼仔即由母獸攜帶出洞,有時可見母獸背著幼仔活動,甚至有3隻幼仔爭先騎到母背上的有趣情景。穿山甲大量消除白蟻,對人有益,已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物種分布

現生動物有7種,其中亞洲3種,非洲4種。中華穿山甲,見於中國南方(包括台灣省)、尼泊爾和中南半島。另外有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馬來穿山甲(M.javanica)、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 (M.femmincki)、樹穿山甲(M.fricuspis)和長尾穿山甲(M.longicauda-ta)。

保護動物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
【瀕危等級】:漸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