鱄魚

鱄魚

古書上說的一種淡水魚:魚之美者,洞庭之鱄。

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鱄魚
  • 拼音:zhuān yú
  • 注音:ㄓㄨㄢ ㄩˊ 
  • 出處:《山海經·南山經》
釋義,出處,猜測,猜測1 甲魚,猜測2 斑魚,

釋義

鱄魚,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魚。它的體形與鯽魚相似,卻長著豬毛,它的叫聲也和豬一樣。當鱄魚出現時,天下便會大旱。

出處

《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二經·》:“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猜測

猜測1 甲魚

多認為鱄魚音同團魚,即甲魚。一些想像圖也將鱄魚畫成綠毛龜的樣子。

猜測2 斑魚

斑魚(學名:Channa argus)又稱黑魚、團魚、烏棒、生魚、蛇頭魚、孝魚、墨頭魚、財魚等。
在北方斑魚被叫做墨魚或者團魚。多數將鮒魚解釋為鯽魚,但也有可能是指塘醴。在一些地方塘醴被稱為土附魚。這樣就解釋了“其狀如鮒” 。斑魚的背鰭收起時與豬毛相似。斑魚是醴屬魚類,在水少時會上岸蛇行,尋找新的水源,這樣就解釋了“見則天下大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