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旗

鯉魚旗

鯉魚旗,在日本為慶祝五月五日男孩節(鯉のぼり/こいのぼり,日語叫“子供之日”),家有男孩的,家家掛鯉魚旗。此風俗始於江戶時代,原是農曆端午節(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つく)的風俗。

以祈禱家中男孩早日成材。和中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有關。現改為陽曆5月5日。2015年4月28日,日本東京,東京塔掛上了333面鯉魚旗,以慶祝5月5日的兒童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鯉魚旗
  • 別稱:子供之日
  • 節日時間:五月五日
  • 節日類型:傳統習慣
  • 起始:江戶時代的日本
  • 節日意義:男孩子的節日
節日習俗,歷史由來,鯉魚崇拜,形成原因,鯉魚旗會,相關劇集,

節日習俗

桃花節是女孩子的節日一樣,鯉魚節作為男孩子的節日,也非常熱鬧。按傳統習慣,在這一天,有兒子的家庭都在室內擺設顯示出英武氣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常出現的古代的英雄好漢),同時在室外掛鯉魚旗和七色彩旗。紙做的黑鯉魚和紅鯉魚在天空迎風擺動,猶如在大海里遨遊。傳說鯉魚是能夠勇敢地躍上“龍門”的,所以用它來祝願男孩子像鯉魚般健康成長,朝氣蓬勃,奮發有為。
鯉魚旗

歷史由來

為什麼掛鯉魚旗呢?江戶時代中國“鯉魚跳龍門”傳入日本,傳說鯉魚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黃河的龍門處如果能逆流而上,越過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頭地成為龍,所以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的象徵,為了祈禱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鯉魚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日本以陽曆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鐘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諧音,“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
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日本懸掛鯉魚旗迎接男孩節日本懸掛鯉魚旗迎接男孩節
鯉魚旗取義於中國正史《後漢書》中鯉魚躍上黃河中的龍門瀑布後變為龍的故事,鯉魚跳龍門成為立身成功的象徵。
江戶時代,鯉魚旗只有黑色的鯉魚,但是從明治時代開始開始成對地掛黑鯉魚和紅鯉魚,從昭和時代開始,又增加了青色的小鯉魚,表示一家人。
懸掛鯉魚旗時,一般旗桿頂端要有旋轉球或者寶珠造型,下面安裝風車,然後旗桿上最上端是五色或者描繪鯉魚的風幡,以下根據大小依次懸掛黑鯉魚、紅鯉魚、小鯉魚等。不過不少公共場合也將鯉魚旗作為裝飾品成排懸掛。

鯉魚崇拜

鯉魚旗鯉魚旗
鯉魚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吉祥物。
春秋時,孔子的夫人生下一個男孩,恰巧有人送幾尾鯉魚來,孔子“嘉以為瑞”,於是為兒子取名鯉,表字伯魚(《太平御覽》卷九三五引《風俗通》)。由此可見,以鯉為祥瑞的習俗,在春秋時已經普及,這與《史記·周本紀》關於周朝之興有鳥、魚之瑞的記載是吻合的。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國人賦予鯉魚以豐富的文化內涵。
《詩經·陳風·衡門》雲“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將鯉魚與婚姻相聯繫,後世因以“魚水合歡”祝福美滿姻緣。有些地方在舉辦婚禮時,還有個“鯉魚灑子”的儀式,即在新娘走出轎子時,男方的人把銅錢往四下拋灑,於是鯉魚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古人用魚形木板做信封(藏書之函),用於傳遞書信,因此在古詩文中,鯉魚又是友情、愛情的象徵。
“鯉魚躍龍門”的美好傳說還使人們在鯉魚身上寄託望子成龍的期盼,這種觀念甚至遠傳東鄰。在日本,每逢男孩節這天,有兒子的人家須懸掛漂亮的鯉魚旗;商肆店鋪開張之日,特意將蓄養鯉魚的魚缸放在門前以求“利市”、“大吉”;而舊曆新年迎財神時,一對“元寶魚”更是不可或缺之物,因知鯉魚在人們心目中還有財神爺的意義。至於民間吉祥紋圖中的鯉魚,則無所不在,窗花剪紙、建築雕塑、織品花繡和器皿描繪,到處可見鯉魚的形象:“連年有餘”、“吉慶有餘”、“娃娃抱魚”、“富貴有餘”等等均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他如用於佩飾的魚袋,用於墓葬的玉鯉,用於宴飲的木鯉,用於贈禮的錦鯉等等,不勝枚舉。
附:鯉魚跳龍門
龍門山,在河東①界。禹鑿山斷門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②,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
鯉魚跳龍門鯉魚跳龍門
注釋
①河東:黃河以東。
②季春:暮春,陰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個月。此外,農曆一季的第一個月稱為“孟”,第二個月稱為“仲”
③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埤雅·釋 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清李元《蠕范·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描寫鯉魚跳龍門:“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形成原因

崇鯉文化起源於備嘗河患洪災的古人認為鯉有“神性”的迷信。鯉魚在驚濤駭浪中自由自在游弋的能力,既使人羨慕,又使人玄想,因之在古代文獻中,鯉魚被作為“鱗介之主”、“諸魚之長”,有神變化龍、呼風喚雨的本領;鯉魚既能象徵舉子仕途得意、飛黃騰達,也能使凡夫俗子立地富貴,乃至長生登仙(諸如“琴高乘鯉渡海”),這些均是這種想像的典型表達。
考古成果也表明,自商周起,古人就有以玉魚隨葬的風俗;
戰國以後,又出現了銅魚陶魚木魚等魚形葬物,其實是視鯉魚為引導死者靈魂渡過冥河進入天界的乘騎。
其他如獻鯉祈雨、供鯉求富等,也是以這種鯉有神性的迷信為觀念依據的。
崇鯉文化起源於古人對鯉魚習性的觀察與聯想。鯉的繁殖力強、成活率高,故成為人丁眾多、家族興旺的象徵,並引申到祝殖、生財等廣泛意義上;鯉喜成群,又離不開水,故以魚水之情喻人際關係,並引申到夫妻恩愛、姻緣美滿;鯉游水中,忽而嫻靜沉穩,忽而活潑靈動,故被認為富有神變之性,成為祈雨、求富等祝禱行為的一般佳物。
崇鯉文化起源於初民的圖騰崇拜。在中國多處母系氏族社會遺址出土的陶器上,都繪有或刻有魚紋。如在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遺址中,曾發現許多魚紋彩陶,其中有著名的“人面魚紋圖形”。據推測,這些精美的圖案很可能是“圖騰徽號”,也有一些則是“魚祭”場景的描述。原始人以為人類由魚進化而來,或與魚之間具有某種神秘的聯繫,因而膜拜崇敬,發展成為源遠流長的民俗情結。
崇鯉文化起源於初民的女性生殖器崇拜。從表象來看,魚的輪廓(或雙魚的輪廓),與女陰的輪廓相似;從內涵來說,魚腹多子,繁殖力極強。因當時人還只知女陰的生殖功能,因此這兩方面認識的結合,使生活在漁獵社會的初民將魚作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徵。
聞一多《神話與詩·說魚》中曾引錄一首情歌:“姐家門前有條溝,有對金雞在裡頭,哥打金鉤來下釣,好對鯉魚莫吃鉤。”“好對鯉魚”,顯然暗指女陰。原始人類渾沌初開,人獸之間尚無嚴格分野,由魚及於女陰的相類聯想,引發出他們的模擬心理,渴望通過崇拜魚的生殖能力,產生一種功能的轉化效應。為此,古人遂以魚象徵女性生殖器,並且應運誕生了一種祭祀禮儀——魚祭,用於祈求人口繁盛。女性們在舉行儀式後,還要食魚,以為吃魚下肚,便可以獲得魚一樣的旺盛的繁衍能力。半坡彩陶上人面魚紋口邊銜魚,便是半坡先民魚祭時吃魚的寫照。隨著社會的發展,魚的象徵意義逐漸發生了變化。從時間上縱向探索,可以理出如下脈絡: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早中期,人們只以魚象徵女陰,象徵女性身體的一部分。大約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晚期,魚又具有象徵女性的意義。其後,魚再進一步具有了象徵男女配偶、情侶以至於愛情的意義。於是,魚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人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吉祥物。

鯉魚旗會

鯉魚旗
每年的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五日間,大約會有一千二百條的鯉魚旗成群地飛翔在相模市高田橋上端。而這個活動就是配合兒童節為祈求小孩子成長為國家棟樑的儀式。祭典大會中飛揚在高空中的鯉魚旗,是相模市民甚至是全日本人民所寄予希望的所在。
相模原市,位於神奈川縣北部,是一個擁有六十萬人口的,面積達九十平方公里的綠樹成蔭的美麗都市。作為首都圈的邊緣都市,相模原市積極推行"友愛在人間"運動,使得這座人平均年齡為三十八歲的都市,充滿了朝氣與活力。

相關劇集

《鯉魚旗》也是動漫《蠟筆小新》的第136集。
《名偵探柯南》438 魚郵件的追蹤(FILE.523-524)。
《棋魂》第60集,五月五,鯉魚節,佐為消失,也是秀策的生日。
《哆啦a夢》中也多次出現。在第一集第26集《鯉魚旗》中,大雄幫助窮人家的孩子小哲獲得難得的鯉魚旗。而在452集,哆啦a夢為了懲罰作惡的胖虎,把鯉魚旗帶到噴有“水族館噴霧”的房間裡,讓它追咬胖虎。
《櫻桃小丸子》第二部119集,小丸子十分想要鯉魚旗,媽媽卻因為家裡沒有男孩而覺得不該買,於是小丸子和爺爺一起做鯉魚旗,找不到合適的布,奶奶把爺爺的舊長褲找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