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山

鮮卑山

史載鮮卑族“以山為號”,也就是說,鮮卑族的祖先以他們居住的鮮卑山作為自己民族的稱號,考據在大興安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鮮卑山
  • 特點:以山為號
  • 1980年7月:發現了“嘎仙洞
  • 開始活動:夏代,
簡介,地理位置,鮮卑族史載,

簡介

史載鮮卑族“以山為號”,也就是說,鮮卑族的祖先以他們居住的鮮卑山作為自己民族的稱號,但是鮮卑山的方位長期無考。
鮮卑山鮮卑山
據《魏書》記載,“魏先之居幽都也,鑿石為祖宗之廟於烏洛侯國西北”。“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派中書侍郎李敞前往祭祀,並在洞中刻下祭文。

地理位置

鮮卑山附近水系鮮卑山附近水系
1980年7月,內蒙古考古工作者在調查中發現了“嘎仙洞”,該洞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深山密林中的山崖上,洞中除了少量陶器、石器和骨器外,遺留的石刻銘文與《魏書》記載基本相同,從而證明嘎仙洞就是歷史上記載的鮮卑石室。嘎仙洞面積近3000平方米,洞頂最高20餘米,同時洞中還有小洞。

鮮卑族史載

根據鮮卑族對祖先的記憶,大約早在夏代,鮮卑民族已經開始活動,而當時鮮卑民族活動的地點是否就是兩千多年以後北魏時期的鮮卑石室尚缺乏直接的證據。目前只能說,鮮卑山非常可能就是今天的大興安嶺北麓。
鮮卑山附近水系分布鮮卑山附近水系分布
匈奴別部烏桓、鮮卑,《後漢書》中烏桓、鮮卑傳都說他們因住烏桓山、鮮卑山得名。孰不知烏桓是聰明之稱, 鮮卑是瑞獸皮帶之名, 與山無關①。(摘自黃現璠等著《內蒙古自秦漢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廣西師範學院學報》,1981年2月第二期)注①:日人白鳥庫吉東胡民族考》烏桓、鮮卑考。漢譯“ 胡” 語有瑞獸帶之義。鳥桓, 蒙古語有聰明之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