鮁

鮁(bà),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 1831) ,又稱馬鮫。脊椎動物,魚綱鯖科鮁屬的一屬魚類的統稱。又稱藍點馬鮫。體長而側扁,長約1米,體重達4.5公斤以上。體銀灰色,具有暗色橫紋或斑點。側線呈波浪形。吻尖突,口大,斜裂。牙側扁,尖利,上、下頜各有1行。鱗細小或退化。背鰭2個,第2背鰭及臀鰭後部各具有7~9個小鰭。尾柄細而有力。尾鰭叉形。為上中層中型海產經濟魚類,常結群作遠程生殖洄游。性兇猛,游泳敏捷迅速。常成群追捕小魚和蝦等。我國沿海均有分布,以東海、黃海、渤海較多。肉可供鮮食或製成乾品、罐頭食品,肝是製造魚肝油的原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鮁
  • 拉丁學名: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 1831) 
  • 別稱:鮁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鯖
  • :鮁屬
  • :鮁
  • 分布區域:中國沿海
基本信息,體態特徵,分布與習性,營養價值,食用方法,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1) 鮁(鮁)拼音:bà,bō 聲母:b
部首:魚部 部首筆畫:8筆
筆畫:5劃 總筆畫數:13筆
馬鮫馬鮫
筆順:撇折豎折橫豎橫橫橫撇折捺捺
(2) 〔~魚〕身體呈紡錘形,生活在海洋中,可食,亦是魚肝油的重要原料。亦稱“藍點鮁”、“馬蛟魚”、“燕魚”。
(3) (鮁)
(4) 鄭碼:RGXS,U:9C85,GBK:F6D1
(5) 筆畫數:13,部首:魚,筆順編號:3525121113544

體態特徵

鮁魚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為25~50厘米、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可達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細,每側有3個隆起脊,以中央脊長而且最高。頭長大於體高。口大,稍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呈不規則的波浪狀。體側中央有黑色圓形斑點。背鰭2個,第一背鰭長,有19~20個鰭棘,第二背鰭較短,背鰭和臀鰭之後各有8~9個小鰭;胸鰭腹鰭短小無硬棘;尾鰭大、深叉形。

分布與習性

當今鮁魚的主要漁場在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4至6月為春汛,7至10月為秋汛,盛漁期在5至6月份。捕撈方法為流網、機輪中層拖網及鉤釣等。在資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灣是捕鮁魚的好季節,太陽摸山前下流網,網浮、標芒綿延十幾里,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體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穫。鮁魚性兇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游弋於岸邊淺水處追食,其流線的形體、極高的游速、鋒利的牙齒,似獵豹追殺獵物,驚恐的小魚四處逃竄,常有慌不擇路而衝上岸邊礁石“起排子”,驚現鮁魚飛身捕食的壯觀場景。當值此時,垂釣者樂此不疲,礁石、舷邊“甩鮁魚”,盼上鉤。鮁魚體型較大,吃鉤迅猛,釣感挺刺激,而成垂釣者的一大樂事。

營養價值

1. 鮁魚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主要是鈣)等營養元素。
2. 鮁魚有補氣、平咳作用,對體弱咳喘有一定療效。
3.鮁魚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療功能,常食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產後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症會有一定輔助療效。

食用方法

食用上鮁魚分為兩種:“鮐鮁和燕鮁”為前者體型較小,25厘米左右,後者則在4050厘米以上。市場上賣的“燕鮁”相對大脊間刺少,肉質也要好一些,但產量也相對“鮐鮁”要少一點。由此,刺少的“燕鮁”更適合做為烹製餡料的食材,“鮐鮁”則更適合用紅燒、煮燜等方式烹製。當然,“燕鮁”用來紅燒、燜煮也是相當美味的。
鮁魚肉多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肉質堅實緊密,呈錐子狀,大概與它游泳較快有關。除鮮食外,也可加工製作罐頭和鹹乾品。青島人喜歡做熏魚,鮁魚是最佳選擇,風味獨特的熏鮁魚,是佐酒下飯的美味佳肴。
一、紅燒鮁魚
1.鮁魚2塊。
紅燒鮁魚
2. 將鮁魚切成小塊,放入盆中,加鹽、料酒、蔥、姜醃20分鐘。
3. 鍋中油燒熱,放入鮁魚炸至兩面金黃。
4. 炸好的鮁魚。
5. 蔥切段,姜切片,八角一個。
6. 鍋中另放油,放蔥段、姜、八角翻炒。
7. 倒入料汁(醬油、醋、糖、蚝油、加水調成)。
8. 放入鮁魚。
9. 加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悶10分鐘,湯汁剩不多加適量鹽盛出裝盤即可。
二、茄汁鮁魚
材料:
蔥一根、香菜一根、姜三片、大料一半、花椒10粒、大蒜一瓣、鹽20克、糖15克、醋少許、料酒少許、生抽少許
做法:
1.鮁魚四條,也可多準備幾條,去內臟處理乾淨,放少許鹽料酒蔥姜醃製
茄汁鮁魚
2.準備小料:番茄醬大料花椒蔥姜蒜
3.熱油放醃製好的鮁魚煎制金黃色
4.煎制好的鮁魚
5.另起鍋熱油先放蔥姜蒜大料花椒嗆鍋再倒入番茄醬少許白糖炒制
6.加溫水少許生抽醋鹽大火燒開做番茄汁
7.再把先前煎制好的魚放入大火燉製湯汁濃稠出鍋即可
8.出鍋裝盤此菜已經做成湯汁酸甜魚肉鮮美
三、熏鮁魚
材料:
鮁魚,蔥、姜、蒜、料酒、醬油、鹽、辣椒各適量。
做法:
(1)先將鮁魚洗好切成一段一段,每段大約3cm左右。
(2)放入碗中加入蔥、姜、蒜、料酒、醬油(剛好抹過魚即可)、鹽、辣椒(少量),醃製6小時左右即可。
(3)再將鮁魚撈出,放入油窩中小火炸8分鐘左右即可撈出,涼透以後就可以吃了(熱的時候吃口感沒有涼的有嚼勁)。
四、鮁魚餃子
材料:
餃子麵粉500克,鮁魚肉250克,豬五花肉末100克,韭菜末100克,鹽、料酒、胡椒麵、香油各適量。
做法:
(1)魚肉沖洗後剁鹹肉泥,放入碗內順一個方向攪打,增加黏勁,再加五花肉末、鹽、料酒、胡椒粉、韭菜末、香油拌勻製成餃子餡。
(2)餃子面和好,稍餳,做成60個麵皮,包入鮁魚肉餡,成餃子形。
(3)鍋內加適量清水,燒開後下入餃子,煮熟撈出即成。食時蘸醋。
五、燜鮁魚
材料:
鮁魚400g,油、鹽、糖適量,生抽、米醋適量,蔥、姜、蒜適量,花椒大料適量,水適量。
做法:
(1)魚洗淨備用。
(2)魚切3厘米左右段,姜蒜切片。
(3)熱鍋涼油。
(4)鍋中加油放入花椒、大料、蔥姜蒜爆香。
(5)倒入生抽,燒開。
(6)再加入水燒開後放入魚塊。
(7)加少許醋。
(8)魚塊擺放平整後加入適量鹽,蓋鍋蓋,大火燒開。大約燉至水微乾即可。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正韻》北末切,音撥。《說文》鱣鮪鮁鮁。按《詩·衞風·碩人》作發。《類篇》或作鱍。
又《廣韻》房廢切《集韻》符廢切,音吠。魚名。
又《集韻》普活切,音潑。魚游貌。
又《集韻》蒲撥切,音跋。魚名。似鯉而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