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驥

魏驥

魏驥(1375年-1472年2月29日),字仲房,號南齋。浙江蕭山城廂鎮人。明代名臣。

魏驥於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年)中舉,次年,進京會試,以進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學訓導。奉命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歷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員外郎、南京太常寺少卿、行在吏部左侍郎,曾多次奉命巡視畿甸蝗災,詢問民間疾苦。正統八年(1443年)改禮部左侍郎,魏驥以年老力衰請求致仕,遂改任南京吏部侍郎。正統十三年(1448年),再以老辭官,不準。次年,又任南京吏部尚書。“土木之變”時,為對瓦剌用兵獻計獻策,屢被朝廷採納施行。景泰元年(1450年)致仕。成化八年(1472年)卒,年九十八,賜謚“文靖”。

魏驥能詩文,有《南齋前後集》、《松江志》、《水利事實》、《水利切要》、《理學正義》、《南齋摘稿》等。

概述內圖片來源:《古聖賢像傳略

基本介紹

  • 本名:魏驥
  • 別稱:魏文靖
  • 字號:字仲房
    號南齋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浙江蕭山
  • 出生時間:1375年
  • 去世時間:1472年2月29日 
  • 主要作品:《南齋前後集》《南齋摘稿》等
  • 官職:南京吏部尚書
  • 諡號:文靖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個人作品,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魏驥於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年)中舉。次年,進京會試,以進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學訓導。任內,學生有成就者眾多。不久,魏驥奉調應召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工程,書成還任,薦任太常博士
魏驥側身像魏驥側身像
宣德元年(1426年),由吏部尚書師逵薦為吏部考功員外郎,轉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正統三年(1438年),詔試行在吏部授左侍郎,次年實授。曾多次奉命巡視畿甸蝗災,詢問民間疾苦。
正統八年(1443年),改任禮部左侍郎,魏驥以年老力衰請求致仕,遂改任南京吏部侍郎
正統十三年(1448年),再次以老辭官,不準。
正統十四年(1449年)又任南京吏部尚書。期間,曾兩度典試江西。“土木之變”時,為對瓦剌用兵獻計獻策,屢被朝廷採納施行。
魏驥居官清正,不徇私情,對贈送的特產、珍寶之物一律拒絕。在吏部,有一進士同官已許之放缺,魏驥不予認可。有罪犯王綱,惡逆當殺,官員為其保釋。魏拒請託,依法定刑。
景泰元年(1450年),年事已高的魏驥因為告老退休來到北京。當時的大學士陳循,是魏驥的學生,乘機向魏驥說:“先生雖然位居尚書的官位,但因為遠在南京,卻不曾在朝堂上站立過,望您稍候一時,可叫朝廷為您加官封爵,這件事就交由我們來辦。”魏驥義正詞嚴地對陳循說:“你作為朝廷的首輔大臣,應當為天下的人向朝廷進薦賢才,不得偏私於自己的老師。”回來後他便對人說:“他把朝廷的公事當作一己的私事,將來不會有好結果。”陳循便慚愧離開。77歲辭官回鄉。
魏驥告老還鄉後,在家居住20餘年,平易近人,布衣粗食。為解鄉民水患之苦,多次向當局提出修水利,還親自主持修築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瀝、股堰、單家、曹家等處塘堰及徐家、螺山、長山等閘。為禁止富豪爭相圍湘湖為私田,魏即呼籲官府,發動鄉民,清查私田,疏浚湖身,修築涵閘,使湖中蓄水增多,仍保湘湖周圍農田防旱防澇之利。
成化七年(1471年),憲宗聞魏驥築堤浚湖,有功鄉里,特遣使問,賜羊酒,並命地方官每月供米三石,使者未至而魏驥已病卒。逝世後,欽賜祭葬,諡號文靖。鄉民為紀念他的功德,在湘湖跨湖橋東南岸的湖山村徐家山塢修築有雕像護衛的墓葬,今尚有部分保存。
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憲宗下詔允許魏驥入祀浙江蕭山縣德惠祠,配祀宋代大儒楊時

人物評價

沈琮:惟利亦可以觀人。琮司皂者久,其不以動心而乾人撓法者,得兩公焉:尚書魏公驥、都御史軒公輗是已。
魏驥魏驥
梁昉:臣先任蕭山,見致仕尚書臣魏驥里居,與里人稠處,教子孫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禦災患。所行動應禮法,倡理學,勖後進。雖在林野,有補治化。驥生平學行醇篤,心術正大。諳世事,瞭國體。致仕二十餘年,年九十八歲,四方仰德,有如卿雲。百年化育,滋此人瑞。臣讀前史,有以歸老賜祿畢其身者,有尊養三老五更者,有安車蒲輪召者,有賜幾仗者,上齒德也。驥齒德有餘,爵在上卿,可稱達尊。
朱見深:①尚書魏驥,年及百齡,兼有德望,朕甚嘉悅。②驥臨終遺命,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
葉盛:①他如魏驥、陳泰李敏馬謹,亦有可稱。②南都數年前,一時人物之盛……他如祭酒陳公之教條規矩,終始不渝,尚書魏公之清修雅尚,可以廉貪敦薄,要皆無媿士論。惜乎,二公嘗請老而不得,近為南京十三道官詆其貪戀,時論為之不平,二公亦因是去矣。噫!如諸公者,今何可多得哉!③嘗觀夫七八十年來,名臣舊德,所謂三楊、二王、蹇、夏、師、黃、胡、於諸公,其於公或為舉將,或延子師,或相益友,皆禮重無間。以至門生故吏,如陳少保循、蕭宮師鎡、李文達賢、翰林楊君珙、尹君鳳岐、周君敘、劉文安定之祭酒、陳君詢,自余方州學職,多不勝數,然淪謝畧,盡知德者寡矣。後生晚出,景慕公者,如監察御史梁昉、知縣李鞏輩不少也……於乎,公孝友行於家,信義重於鄉,居官為良吏,典教為明師,為六朝名卿,為一代達尊,生軫帝思,沒歷國謚,銘其宜哉。
劉吉:驥好學,老而不倦,家居餘二十年,不別冶生,惟以文學自娛……論者謂自古大臣之最壽者,惟宋文彥博,而驥年比之尤高,蓋古今罕有雲。
唐樞:①謙虛守禮,簡樸性成,腰然若不勝衣。初為教官,汲汲以成就人才為務,及入考功,以清正聞。②虎據於林,蛇游於澤,非鴟鳶之仇,鴟鳶從而號之,以其蓄異心之故也。牛牧于田,豕眠於圃,非烏鵲之馭,烏鵲從而乘之,以其無異心之故也。英國崇倚,陳台留感,郭魏終譽,信無所覬於外,用此道也。
鄭曉:昔太祖高皇帝常雲,吾取士欲得經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質得中,名實相稱者,此十君子足以當之乎?行誼足以率人,文章足以華國,學問足以明道,才諝足以濟物,隱約足以匡時,所謂先進於禮樂者,非歟!嗚呼,吾不得而見之矣。
耿定向:晨夕田間,布衣草履,首竹笠以課傭作,與野畯雜處,不少崖異雲。
項篤壽:魏公建事耄年,好學不倦;吳公剛嚴方正,表儀有位;魯公廉潔執法,不回身死,家無餘藏。此三公者,翩翩焉,其盛世之孤標與。
李贄:公身不勝衣,言不出口,清德雅望,海內達尊。
徐鹹:國朝名臣,久任享耆壽者,魏文靖公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八十九,馬端肅公文升、韓忠定公文、吳文恪公訥、章文懿公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忠肅公翱、王忠毅公驥、林文安公瀚、劉忠宣公大夏、謝文正公遷,俱八十四。茲數公者,名位祿壽兼而有之,豈易得哉?
何喬遠李時勉陳祚陳敬宗、魏驥皆束修矜厲,不以瓦合逢世,而時勉、驥質行長者,近人君子人歟?君子人也。
張岱:魏文靖五君子者,以清介自持,而致身通要。自銓衡法紀,錢穀刑名,揚歷頗久,而苞苴簠簋,卒莫有以染之者。譬猶姜椒肉桂,入鹹酸甘苦,百計調劑糅雜之,而辣味必出者,蓋由其性自孤行,詎能變易哉!
查繼佐:介必隘,乃容物;清不忘名,乃使人不知,驥深於學矣。辭冢宰不難,辭冢宰於景泰之元年,其有深見於廟堂之故也。
林時對:本朝一代偉人,皆吾浙產也……方正則有秀水呂文懿原、鄞縣楊文懿守陳、楊文肅守址、錢塘倪文毅岳、蕭山魏文清驥、山陰蕭侍御鳴鳳、鄞縣趙端簡參魯。
張廷玉:國家盛時,士大夫多以廉節自重,豈刻意勵行,好為矯飾名譽哉。亦其澹嗜欲,恥營競,介特之性然也。仁、宣之際,懲吏道貪墨,登進公廉剛正之士。宗載佐銓衡,顧佐掌邦憲,風紀為之一清。段民、吳訥、魏驥、魯穆皭然秉羔羊素絲之節。軒、耿、孔昭矯厲絕俗,物不能幹。章敞、徐琦、劉戩律己嚴正,異域傾心。廉之足尚也卓矣。

個人作品

魏驥在文學上的造詣頗深,文章醇樸典雅;詩則不求雕飾,自然雋永。求文者不絕,篇章之富,山刊版刻,幾遍天下。其孫婿洪鐘為其文集作序時稱“公為文,一本諸性情所發,初不事雕刻,務奇巧。”
魏驥負書名,其字雖圓健而不免俗。
魏驥傳世著作有《南齋前後集》、《松江志》、《水利事實》、《水利切要》、《理學正義》、《南齋摘稿》等,今頗有散佚。其孫婿洪鐘為其文集作序時稱“公為文,一本諸性情所發,初不事雕刻,務奇巧。”

史料記載

《明史·卷一百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
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中,以進士副榜授松江訓導。常夜分攜茗粥勞諸生。諸生感奮,多成就者。召修《永樂大典》。書成,還任。用師逵薦,還太常博士。帝謂曰:“劉履節為御史九年,高皇帝方授是官,不輕予人也。”
宣德初,遷吏部考功員外郎,歷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統三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實授。屢命巡視畿甸遺蝗,問民疾苦。八年改禮部,尋以老請致仕吏部尚書王直言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簡。乃改南京吏部。復以老辭,不允。十四年進尚書。英宗北狩,驥率諸司條上時務,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驥居官務大體。在太常山川壇獲雙白兔,圻內生瑞麥,皆卻不進。在吏部,有進士未終制,求考功。同官將許之,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綱者,惡逆當辟,或憫其少,欲緩之。驥曰:“此婦人之仁,天道不時,正此故也。”獄決而雨。
正統中,王振怙寵,凌公卿,獨嚴重驥,呼“先生”。景泰初,以請老至京師。大學士陳循,驥門生也,請間曰:“公雖位冢宰,然未嘗立朝。願少待,事在循輩。”驥正色曰:“君為輔臣,當為天下進賢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語人曰:“渠以朝廷事為一己事,安得善終。”竟致仕去。
驥端厚祗慎。顧勁直,好別白君子、小人。恆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憂國憂民,老而彌篤。蕭山故多水患,有宋時縣令楊時湖堤遺蹟。驥倡修螺山、石岩、畢公諸塘堰,捍江潮,興湖利。鄉人賴之。居恆布衣糲食,不殖生產。事兄教諭騏,雖耄益恭。時戴笠行田間。嘗遇錢塘主簿,隸訶之。答曰“蕭山魏驥也”。主簿倉皇謝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蕭山,見致仕尚書臣魏驥里居,與里人稠處,教子孫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禦災患。所行動應禮法,倡理學,勖後進。雖在林野,有補治化。驥生平學行醇篤,心術正大。諳世事,瞭國體。致仕二十餘年,年九十八歲,四方仰德,有如卿雲。百年化育,滋此人瑞。臣讀前史,有以歸老賜祿畢其身者,有尊養三老五更者,有安車蒲輪召者,有賜幾仗者,上齒德也。驥齒德有餘,爵在上卿,可稱達尊。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覽奏嘉嘆。遣行人存問,賜羊酒,命有司月給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驥卒。賜祭葬如禮,諡文靖。其子完以驥遺言詣闕辭葬,乞以其金振饑民。帝憮然曰:“驥臨終遺命,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許之。蕭山民德驥不已,詣闕請祀於德惠祠,以配楊時。制曰“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