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柏肆之戰

魏燕柏肆之戰

魏燕柏肆之戰(公元三九七年二月,北魏拓跋珪皇始四年/後燕慕容寶永康二年),是十六國後期北魏後燕的一場決戰。

北魏久攻後燕的都城中山不下,北魏求和,後燕拒絕講和。後燕皇帝慕容寶率軍十五萬多以及新近招募的盜匪一萬多人在柏肆(今河北省曲陽縣境內)駐守,意在阻擊拓跋珪北歸。慕容寶指揮不當,致使後燕慘敗,再無還擊北魏的能力。

基本介紹

  • 名稱:魏燕柏肆之戰
  • 地點:柏肆
  • 時間:公園三九七年二月
  • 參戰方:北魏,後燕
戰前背景,戰役過程,戰役影響,

戰前背景

公元三九六年夏,後燕著名君王慕容垂病故,慕容寶登基。北魏後燕新君初立、多舉不當的時機,拓跋珪親率步騎四十萬南下,兵分三路。左將軍李栗攻打晉陽,慕容農戰敗,後燕盡失并州之地。慕容寶採納了慕容麟等人的建議,放棄扼守關隘、多處設防的辦法,退守大城市,堅壁清野。
於是,北魏軍隊南下猶如一馬平川,一個月內先後攻克後燕的汾川、常山,圍攻國都中山。另外,拓跋儀攻打鄴城,王建李栗攻打信都。拓跋珪南下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後燕全線退防,只剩下中山、鄴城和信都三座大城市。
進入冬季,天寒地凍,北魏是鮮卑遊牧民族,沒有攻城經驗,又缺乏攻城器具;後燕堅壁清野、全城動員,誓死保衛領土。到三九七年元月,北魏軍隊終於攻克了信都,打開了一個大缺口。拓跋珪率軍繼續圍攻中山,後燕危在旦夕。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北魏內部發生叛亂,拓跋珪決議和後燕求和,慕容寶不許,率軍阻擊拓跋珪。

戰役過程

北魏奪取勝利的最後時刻,內部發生叛亂。首先,將領沒根投降,並率軍偷襲北魏營帳。其次,北魏草原各部相繼叛亂,留守草原的拓跋順甚至想自稱攝政王。在這樣的情況下,拓跋珪決定和後燕講和,並以其弟為人質。在拓跋珪面前屢戰屢敗的慕容寶卻一反常態的拒絕講和。二月初,北魏軍隊撤退。慕容寶決定還擊,他以宮女和珍寶作為賞資,招募了山野亡命之徒一萬多人。隨後,他徵調全國兵力,步兵十二萬,騎兵四萬,全部開拔到柏肆駐守,並在滹沱河北岸設營,攔阻撤退的北魏軍。後燕末年,關係到國家存亡的關鍵一戰就此打響。
初九日,兩軍相遇,慕容寶用新近招募的盜匪組成敢死隊偷襲魏軍大營,自己頭戴風帽,身披貂皮鎧甲,腳踏筒鹿戰靴,帶著十萬大軍對北魏軍形成包圍之勢。
敢死隊沖入魏軍營帳,北魏皇帝拓跋珪在夢中被驚醒,光著腳丫奪路而逃,魏軍亂作一團。跑到帳外的拓跋珪心神安定之後仔細觀望,發現這些敢死隊突然自相殘殺。瞪眼一看,他們原來是在搶奪財物。拓跋珪趕快齊聚人馬開始反擊。
大燕皇帝慕容寶面對不利局勢,手握十萬大軍,卻佇立不動,眼看著魏軍反撲。到天明,拓跋珪率領部眾開始向慕容寶大本營發動攻勢,經過一夜激戰,燕軍士氣低落,面對突發局勢,慕容寶只有一個應對措施—逃跑。慕容寶“身先士卒”,率領兩萬軍隊一路狂奔,直到安全回到中山城
逃跑路上,慕容寶為了追求速度,果斷讓士兵丟棄武器和鎧甲,輕裝難逃。在風雪交加的時刻,不計其數的燕兵凍死,互相踩踏,橫屍遍野。強大的燕國經過了參合陂和柏肆兩場決戰後,精銳消磨殆盡,加上隨和發生的內亂,亡國不遠矣。

戰役影響

魏國後院起火,後燕在舉步維艱,只有防守挨打的情況下得到了轉機。慕容寶在魏軍北歸途中,極有可能打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但是慕容寶綜合能力有限,指揮失當,不僅沒有取得勝利,反而致使十多萬燕軍被俘,燕國最後的力量被撲滅。此戰結束,魏燕勝負已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