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域模型

鬼域模型(pandemonium model) 模式識別特徵分析模型。美國心理學家塞爾弗里奇1959年提出。最初針對機器的模式識別提出,後來用於解釋人對模式的識別。以特徵分析為基礎,將模式識別過程分為四個層次。每個層次上都有一些“鬼”來執行某個特定的認知任務。這些層次順序地進行工作,最後實現對模式的識別。每個層次上的“鬼”實際上是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機制。

如林德賽和D.A.諾曼利用該模型來說明英語字母的識別過程時,將組成字母的線段的幾何特徵定義為七種:垂直線、水平線、斜線、直角、銳角、連續曲線、非連續曲線。模式識別的第一個層次是映象鬼,其功能是對外部刺激進行編碼,形成刺激的映象。然後由第二個層次上的特徵鬼進行分析,分解出各種特徵,如將字母按上述七種特徵進行分解。分解過程中每一種特徵鬼的功能是專一的,只尋找它負責的那一種特徵。然後,每個特徵鬼就輸入刺激是否具有相應的特徵及其數量進行報告。第三層次上是認知鬼,每個認知鬼負責一個模式。它們時刻監視各種特徵鬼的反應,從中尋找各自模式的有關特徵,並發出喊聲。發現的特徵越多,喊聲越大。第四層次上的決策鬼就根據認知鬼叫聲的大小,選擇最大者負責的模式作為識別的結果。鬼域模型是一個比較完整有較大影響的特徵分析模型,強調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及局部並行、整體串列的信息加工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