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山寺

鬲山寺

鬲山寺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西南五公里的黎陽鎮境內的黃山禪苑——鬲山景區內。寺院肇始於唐,重興於明,清代大修,民國重修,歷史綿延,規模宏大,教化甚廣,因此享有“佛國仙城”之稱,在歷史上曾有“佛海三千丈,禪山九萬重”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鬲山寺
  • 外文名稱:ge shan si
  • 地理位置:安徽省黃山寺
  • 開放時間:早9點-晚5點
  • 著名景點:鬲山龍潭
鬲山寺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西南五公里的黎陽鎮境內的黃山禪苑——鬲山景區內。
鬲山位於率水南岸,海拔276.6米。山中蒼松翠柏,錯列如屏,故有屏山之稱。鬲山因山秀地靈,早在唐朝時期便吸引了佛教高僧進山築寺,史稱“鬲山寺”。
鬲山寺
寺院肇始於唐,重興於明,清代大修,民國重修,歷史綿延,規模宏大,教化甚廣,因此享有“佛國仙城”之稱,在歷史上曾有“佛海三千丈,禪山九萬重”的美譽。鬲山寺在清朝末香火極為旺盛,當時的主持僧是茂林法師,茂林法師圓寂後,主持幾易,一直到民國29年徽州黟縣人汪松林在此守廟,並立有“信芳會”,信徒頗眾。年凡三、六、九月十九日聚會一次,朝拜觀音,香火極盛。抗日戰爭前後,鬲山的廟宇、佛像、道路都曾修飾整齊,並廣植花木供遊人遊覽。每當盛夏季節,四方來此避暑者絡繹不絕,是當時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
鬲山寺
然而晚近以來,寺院在歷史的滄中屢遭浩劫,幾經沉浮,現在只剩下幾尊毀損的石佛神像和幾處古廟洞窟的殘骸,三寶道場化作丘墟之地,千年蘭若競成瓦礫之堆
鬲山自然環境保護的很好,宗教建築損毀嚴重,只有部分遺址存在。目前,可以看到的有“一天門”遺址、“觀音古殿”遺址和“地母古廟”的舊址上重建了“古居禪院”。還有一些利用自然石窟修建的“地藏石窟”以及“滴音靜室”洞窟和南海觀音神像,南海觀音神像下面是一孔泉窟,傳說是清嘉慶戌寅年住持盛聖超法師叩緣修建,人們都稱之為“甘湧泉”。鬲山還有一些佛教文化遺蹟,有對聯“三寶皈依生淨土,五戒精嚴發善心”,橫批為“慈悲清淨”。“古居禪院”四字匾額下有一幅對聯:“振海載山德廣厚,堯封禹甸道尊崇””以及“鰲頭獨釣”四字狂草等,但是這些文字也因年久變得模糊不清。
如今祖國盛世繁榮,佛教昌隆,黃山各級領導十分重視鬲山寺的復建工作,2011年,當代佛教領袖本煥老和尚派弟子印脩法師前往主持籌措復建工作,在安徽省和黃山各級政府及諸山長老、諸大護法的關懷、支持和辛勤工作下,於2012年六月正式批覆,籌建工作逐步展開:開山墾地、築屋建舍。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十方善信的鼎力資助下,莊嚴清淨、梵音清頌的寶剎,將於數年後屹立於黃山禪苑一鬲山景區中,也將成為黃山地區的弘法利生的重要道場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