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龍港的傳說

鬥龍港的傳說,鹽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鬥龍港的傳說
  • 類別:民間文學
歷史淵源,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鬥龍港,又名龍開河、牛灣河。原上游在五十里河,向東經新豐、龍王廟、下明閘入海,全長60公里。1965年整治。整治後的鬥龍港,西從郊區的孫同莊起,經串場河、方強、三龍、鬥龍港閘入海,全長78.2公里,流域面積4428平方公里,是里下河地區排水入海的天然乾河。

文化軼事

從白駒向東,一條海河逶迤三十里,直至西團,人們習慣上便稱此河為三十里河。三十里河到西團西關口,有一個急彎轉向東北,便是有名的牛灣河。牛灣河連續十八個急彎,有時一個彎轉過來,幾乎還在原來一線上,彎彎曲曲直到鬥龍港。關於牛灣河和鬥龍港,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早年間,西團向西二十多裏白駒的一個莊子上,有一家姓薛的農戶(據今西團街上祖傳篆刻黃炳衡老先生稱,這姓薛的是他祖上某輩的外祖父),他家養著一頭大白水牛,這頭白牛,蹄至背高有八尺,頭至尾足有一丈,雙角彎曲,高大神駿,威武勇猛。載鹽五、六千斤的牛車,拉起來四蹄生風。有時候牛車陷進泥塘里,五、六頭牛拉不上來,它“哞”的一聲拖起就走。拉犁耕地,更是行走如飛,薛家視若活寶。這一年,大白生了一頭小白牯牛,也是神氣無比,人見人愛。
這年夏天,氣候反常,東海邊上雷陣雨、龍捲風時有發生。那龍捲風到時,從雲端可見一條黑龍掛到海里,東海里黑浪滔天,暴雨傾盆,半空中烏雲翻滾,直向海邊撲來,出海漁船多有翻沉,鹽場子多被沖毀,風雨毀壞的村莊房屋莊稼無數。海邊灶戶鹽民,對那興風作浪的黑龍恨之入骨,怕得要命。
說也奇怪,每逢暴風雨到來時,薛家這條大白牛,便暴躁不安,兩眼銅鈴也似瞪得血紅,雙角頂向東方,四蹄刨地,似欲向海邊奔騰而去,只可惜有鼻繩死死栓在樁上,那白牛喉中發出龍吟之聲,狀是極不甘心。
一日,東海邊又是狂風大作,暴雨如注,一股黑雲翻滾著直向薛家牛棚撲來。大白牛雙眼冒火,兩前蹄高抬,如人狀立起,向東猛撲。說時遲,那時快,只聽“蹦”的一聲,拇指粗的牛鼻繩竟被齊刷刷掙斷。大白牛“哞——”地悶吼一聲,後腿一蹬,躍入三十里河,只見水花濺出河圩,大白牛如龍入水,箭一般向海邊奔騰而去。薛老夫婦見心愛的大白牛掙脫韁繩奔入暴風雨,正驚詫問,又見小白牛因被柵欄擋住,未能追隨大白牛而去,正在牛欄中哞哞直叫,薛爹料知母牛戀子,必然返回,方才稍稍心安。老兩口冒雨把柵欄加固一番,這才回屋。
其時,東海上空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交加,只見一股黑雲壓下來,一團白雲頂上去,上下翻滾,只攪得天昏地暗。良久,方見黑雲向東退去,白雲落入三十里河,暴風雨也漸漸停了下來。海邊鹽民灶戶不知老天又在作什麼怪,都嚇得關門閉窗,不敢吱聲。
再說薛家老夫婦,收拾好牛棚,便自回屋,關門頂窗,晚飯也不吃,老兩口就睡下了。風雨漸停,時至半夜,早己月明星稀,薛老漢忽聽小牛哞哞叫聲,放心不下,便披衣下床,手端蠟燭來到牛棚,不由大喜過望,只見大白牛已自回來,小白牛在母牛身上蹭來蹭去,親熱不已。 薛老漢連忙上前,撫摸著大白牛說:“大白牛啊大白牛,人家的牛下雨往牛棚躲,你怎么偏偏朝風雨里沖呢?啊呀!你和誰打架了?怎么渾身泥污,遍體是傷呢?”
薛老漢撫摸著渾身傷痕的大白牛正自垂淚,忽聽大白牛開口說道:“主人啊!”一聲“主人”把薛老漢嚇得一哆嗦,手中蠟燭差點掉在地上,四處看看,並無他人在場,“莫非是這畜生開口說話不成?”薛老漢戰戰抖抖地對大白牛說道:“牛啊,老漢平日待你不錯,從未打過你一鞭罵過你一聲,今日你可別嚇我呀!”
大白牛滴淚說道:“主人莫怕,正是我在說話。”
薛老漢奇道:“你是頭牛,如何會說人話?”
大白牛道:“我乃白龍轉世,並非一般耕牛,主人慢慢聽我道來。”
大白牛一番話,只驚礙薛老漢目瞪口呆。
卻原來,薛老漢養的這頭大白牛,乃是東海龍王三太子小白龍轉世。當初唐朝貞觀年間,應夢賢臣薛仁貴跨海征東,開始不過在先鋒張士貴手下做個火頭軍,只在關鍵時候出馬征戰,立下的功勞,卻都是張士貴的女婿何宗憲得去了。薛仁貴出征時,那東遼大元帥蓋蘇文跨下乃是黑龍馬,凡馬如何能與其對陣?當時龍王三太子奉玉帝旨意,只要聽得薛仁貴一聲唿哨,便化作白龍出海,供薛仁貴作坐騎大戰蓋蘇文。直至後來因唐王李世民急欲見到應夢賢臣薛仁貴,徐茂公設計,李世民三江越虎城外圍獵,馬陷淤泥河,險被蓋蘇文所害,白龍馬背負薛仁貴連躍十四個山頭,趕到淤泥河,大將薛仁貴現身救駕,白龍馬從山頂躍到江邊,薛仁貴殺退蓋蘇文。功莫大於救駕,唐太宗御賜王兄,官封征東大元帥,擺下龍門大陣,把蓋蘇文單刀匹馬逼到江邊,薛仁貴飛馬追到,蓋蘇文驅黑龍馬逃入江中,那黑龍馬水至肚皮便不再下沉,浮水而去。薛仁貴驅白龍馬下江,這白龍馬道行頗高,江水只淹到四蹄,自然在江面行走如飛,不一會便追上蓋蘇文。蓋蘇文不願被俘受辱,橫刀自刎,首級掉入江中。那黑龍馬見主人已死,便也化作黑龍,潛入江水逃遁。白龍馬在薛仁貴征東功成之後,也自回到東海為龍。一次奉玉帝旨意升空行雨,不經意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打得大了,一下子淹掉了海濱好幾個集鎮村莊,溺死了不少民眾。當地城隍土地奏上天庭,玉帝大怒,便欲下旨斬了小白龍,幸得太白金星求情,念在小白龍化馬助薛仁貴征東有功,罰小白龍下凡投胎為牛,三世為海邊鹽民佃戶拉車犁田,以贖其罪。小白龍自思曾給上界白虎星薛仁貴作過坐騎,這次下凡贖罪,還是投身薛家為牛吧。已是兩世過去了,第三世小白龍選上了東海邊的薛老漢家,眼看罪滿功成,誰知當年蓋蘇文的坐騎黑龍馬因道行淺,化龍歸海後受了懲罰,對小白龍懷恨在心,打聽得小白龍下界投胎為牛,便來報復,欲置白牛於死地。小白龍雖道行高於黑龍,苦於三世為牛罰期未滿不能現出龍身,雖掙脫韁繩苦苦鬥退黑龍,卻也受傷不輕。
薛老漢聽了大白牛一番話驚嚇不己,連忙放下蠟燭揖道:“牛兄恕罪,老漢不知你乃真龍下界,平日耕田耙地多有得罪了。只那黑龍十分兇猛,不日必來報復,你牛身駕不得雲霧,如何是它對手?” 白牛道:“主人不必擔憂,我己算得三世為牛不日罪滿,入海便可現得龍身,主人如肯助我三件事,定可勝得那黑龍,讓沿海百姓免受風暴之災。”
薛老漢道:“老漢乃肉身凡胎,不知可助得神仙?你且說哪三件事,我當拚死相助。”
白牛道:“不難,不難,第一件事,煩請主人明日大早,便去街上鐵鋪中,鍛打兩把純鋼尖刀,回來縛在我雙角之上,斗那黑龍,我便有十分勝算;第二件事,我已算到,後天午時三刻,那黑龍必來與我相鬥,龍行定有大風雨,煩主人通告西團、白駒一帶漁民,切莫出海,風雨交加之時,也莫出門觀看,免遭災禍;第三件事,小白牛戀母,到時我與黑龍相鬥,它若跟去,必分我心,請主人好生看顧,莫要讓它跟去,此牛長大可助主人拉車耕地,也報主人飼養之恩。”
薛老漢忙道:“這三件事,老漢都做得,請牛兄放心。”說罷又拿了手巾端來桶水,給老牛清洗傷口,灑上香灰算是敷藥,那裡白牛稱謝不已。
次日大早,薛老漢便到街上,在鐵鋪請師傅用好鋼鍛打了兩把尺來長尖刀,同時四處傳告,近時有大風雨,不可出海,訊息傳開,方強、西團、白駒一帶漁民、灶戶皆有準備,不再出海。老漢回到家中,用麻繩把雙刀牢牢縛在白牛兩角上,抱來好草,拿來精料,讓大白牛吃得飽飽的,又除去鼻繩,以便它到時自由拼搏。再把小白牛趕進牛棚,將柵欄加固了,防止小牛逃脫。
這天,東方傳來悶雷,不多久,果然雷鳴電閃,風雨交加,隱約見一條黑龍,卷著黑雲,氣勢洶洶地向薛家牛棚撲來。
好白牛,只見它前腿彎曲,向主人跪拜後,騰身而起,躍入三十里河中,龍牛入水,威風頓長,只見大白牛一聲龍吟,腰身一擰,立時變成一頭三丈來高、四丈來長的巨牛,圓睜著銅鈴也似的雙眼,怒吼著向黑龍衝去。霎時間天昏地暗,雷鳴電閃,白牛黑龍廝拼在一起。
那白牛三世難期將滿,道行較前又增,加之角縛雙刀,更添幾分神威,雖不能騰雲,但依仗三十里河水,亦能半雲半霧,與黑龍相搏。黑龍料不到白牛角生雙刀,沒幾個回合便角斷鱗掉,節節敗退。白牛抖擻神威,乘勝追擊,眼看已退到西團鎮上,那黑龍見白牛始終不離三十里河,猛地醒悟,知是水牛不能離水之故。狡滑的黑龍尾巴一擺,離了三十里河上空,卻從西團地段轉向東北方向退去。
白牛如何肯放?“哞——”地大吼一聲,一頭頂去,硬生生頂開一條水溝,三十里河水立時傾瀉過來,大白牛蹈著河水,一角接著一角頂去,竟從平地開出一條新河。
暫不說這裡大白牛與黑龍苦苦相鬥,卻說那小白牛見母親棄它向東而去,只急得在牛欄里團團亂轉,眼看不見了母親蹤影,情急中猛向空中跳去,那小白牛本是龍種,木柵欄如何擋得住它?“哞—”的一聲,小白牛跳了出來,衝到三十里河中,向東追去。
這裡大白牛正與黑龍拚鬥,忽聽身後傳來“哞—”的一聲叫喚,母子連心,大白牛猛一回頭,看了小白牛一眼,這一回頭不要緊,河道立刻拐了一個急彎,可憐小白牛叫了十八聲,大白牛回頭看了十八次,河道也就拐了十八個彎。那可惡的黑龍見白牛分心,有機可乘,便又回頭加緊了攻勢。大白牛再也顧不得小牛,回頭一心與黑龍拚鬥起來,這一次拚鬥非同小可,因為再退就要入海,黑龍知道白牛入海就要成龍,自已再也不是對手,因而拚命與白牛廝鬥。後邊小白牛也趕了上來,它在一旁叫著為母親助威,冷不丁也衝上去咬上一口,頂上一角,這一來黑龍更是顧此失彼,節節敗退。這一退就到了海邊,大白牛猛甩一角,河水入海,海水也一下子涌了進來,這一刻大白牛三世難期已滿,海水浸潤,一下子和小白牛一起現了龍身,搖頭擺尾,升上半空。
天空中出現了千古奇觀:一條黑龍,一大一小兩條白龍,盤旋爭鬥在雲霧中。
白牛化龍,黑龍如何還是對手?不一會便大敗而逃,一頭扎進大海,兩條白龍也相繼潛入海中,追蹤而去。
白牛和黑龍大戰的地方,形成了深不見底的鬥龍港。
鬥龍港河向西南延伸,到了新豐境內,河道形成連續十八個陡彎,因是大白牛回頭看望小白牛而成,新豐人世世代代都叫它牛灣河。
這一天是七月初三。從此以後,每年的七月初三,薛家都在家門口擺起香案,懷念他家的大白牛。
牛灣河和鬥龍港的故事,也在鬥龍河世代相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