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年

髫年

髫年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tiáo nián,指幼童時期,詞語出自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和唐代楊炯的 《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

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齠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髫年
  • 解釋:幼童時期
  • 出自:《桃花源記》
  • 例句: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基本解釋,出處與詳解,

基本解釋

髫(tiáo),幼童時期。古兒童尚未束髮時自然下垂的短髮,故稱之,也稱作“垂髮”。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齠年”。

出處與詳解

幼年。
1、唐 楊炯 《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
2、明 屠隆 《曇花記·尹公冤對》:“你本是個最歹心人,方在髫年,便手刃父妾。”
3、清 湯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孫)墓志銘》:“憶旭髫年時,常往來外家,見外王父文學公,陳設先代彝器,凡圖書鼎,盎皆前人賞鑒,遺風流韻,手澤猶存。”
4、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一回:“光陰迅速,襁褓嬰兒,竟作髫年童子,只是佛庫倫無夫而孕,未免惹人議論,幸而窮荒草昧,人跡稀少,始得撫育成人。”
5、徐念慈《余之小說觀》:“吾見髫年夥伴,日坐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