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念慈

徐念慈

徐念慈(1875-1908) 原名蒸乂,字念慈,以字行;後又改字彥士,別號覺我、東海覺我、晚清諸生。著名翻譯家。江蘇常熟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念慈
  • 出生地:江蘇常熟
  • 出生日期:1875年
  • 逝世日期:1908年
人物生平,徐念慈之子徐辛農,個人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二十歲左右便通英、日文,擅長數學和寫作。1897年與張鴻、丁祖蔭在常熟創辦中西學社,任教數年。1903年起開始文學生涯,翌年與曾樸、丁祖蔭在滬創辦小說林社,任編輯主任。後又任《小說林》雜誌譯述編輯。他熱心於介紹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不僅翻譯了科幻小說《黑行星》,並創作科幻小說《新法螺先生譚》,被視為中國近代創作科幻小說的先行者。徐念慈追求進步,其創作的白話小說《情天債》,反映了民主革命思想。他的翻譯不過五年,卻能在晚清翻譯界贏得一席之地,實屬不易。他專譯軍事小說、冒險小說、科學小說。其譯文多用白話或淺近文言,且有意保持域外小說原有體裁和筆法。
徐念慈於1904年翻譯出版了日本押川春浪著科幻小說《新舞台》,於1905年翻譯出版了美國西蒙紐加武著科幻小說《黑行星》。他自幼博覽群書,尤愛算術。曾在國小師範、竟存公學、愛國女校、尚公國小任教,後應《孽海花》作者曾樸之聘,任小說林社編輯主任。徐念慈著譯甚眾,有幾十種之多。在1901年,他曾發起組織數學同盟會,會員達一百多人。在1908年第九、十期《小說林》雜誌上,徐念慈發表了《余之小說觀》,系統地闡述了他對當時小說創作的看法。徐念慈患胃病。1908年6月13日,胃病發作,因誤服猛劑,吐瀉不止,於16日不幸逝世,年僅34歲 妻子朱氏,生子女各二人。徐念慈文學根底很深,又喜愛科學,懂外文,思想敏銳,這促使他很早就對著譯科幻小說發生興趣。
徐念慈
出身書香門第,家境富裕。幼時聰穎過人,論事很有主見。青年時代就精通英、日兩國外語,且擅長數學與寫作,在家鄉頗負時譽。他考取過秀才,並經歲科兩試均在一等前列,取得廩生的資格,可是他卻鄙視這種科舉制度,不願進入仕途。他與志趣相仿的曾孟朴、丁祖蔭等人組織學社,研討學術。後來又自行籌款,建設高等國小,先後擔任校長6年。後來又曾創辦過進化女學。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曾孟朴在上海創設小說林社,發行《小說林》雜誌,聘請他擔任編輯。他廣徵人才翻譯外國小說,自己翻譯的就有《海外天》、《黑行星》、《美人妝》、《新舞台》等多種。他翻譯小說多半用白話文和淺近文言,並且力求保持原著的面貌,開拓了翻譯的新途徑,對後來翻譯界的影響很大。他在《小說林》上發表的《余之小說觀》,提出小說離不開人生,小說反映人生的見解,在當時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當時的一些著名書店都是以出版教科書取得成功的,他認為跟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不一定能成功,反而被人家訕笑,建立小說林社股東會專事供應參考書與大書店進行競爭。對此,曾孟朴認為失敗的危險性很大,竭力反對,但他的提議卻在股東會上通過,並付諸實施,小說林社為此增設宏文館,編輯辭典、地圖之類的書籍。由於成本過高、資金有限、推銷不易,以致資金周轉困難。他雖拚命努力卻無濟於事,連薪水都不能按月支付,只好先後在上海競存公學、愛國女學、尚公國小兼課,以維持生計。因積勞成疾,在小說林社倒閉的前一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去世,年僅34歲。

徐念慈之子徐辛農

徐念慈之子徐辛農,生於1900年,曾就讀於北洋大學,其父去世後,為了照顧母親,轉學至上海復旦大學。系南京江南水泥廠創始人之一,後一直擔任總會計師一職。
徐辛農與宋依萍女士育有徐爾強、徐爾駿、徐爾仁、徐爾欣、徐爾維、徐爾德三兒、三女。南京大屠殺期間,徐辛農先生曾與愛國實業家陳范有、和擔任廠長的昆特等人,共同營救近三萬難民,並向抗日軍隊捐贈大量藥品和金條。中央電視台抗戰60年專題節目中曾對此做過詳細的介紹。

個人作品

新法螺先生譚
《新法螺先生譚》是徐念慈在看過包天笑翻譯的《法螺先生譚》和《法螺先生續譚》二文之後,撰寫的戲仿之作。包天笑的譯作是根據日本岩谷小波(1870-1933)翻譯的小說《法螺吹き男爵》重譯的,其原作是德國的民間故事“敏豪森男爵歷險記”,講述一個愛吹牛的男爵的冒險經歷,小說以荒誕戲謔為其主要成分。
《新法螺先生譚》以第一人稱敘事,講述新法螺先生在高山之巔,靈魂和軀殼一分為二,軀體下墜至地心,見到了中華民族的始祖“黃種祖”,靈魂則向上飛升,先後遊歷了月球、水星、太陽,最後回到地球和身軀合二為一。經過此番遊歷,新法螺先生髮明了萬用能源——腦電,由此大興教育,傳授腦電之術,不料卻導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失業,於是新法螺先生只得潛歸故里。
小說《情天債》、傳記《英國大慈善家美利加阿賓他傳》,《說龍》。

人物評價

被視為中國近代創作科幻小說的先行者,對近代小說美學理論有突出的貢獻。 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文學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