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元亨寺

高雄元亨寺

元亨寺位於高雄鼓山區。據《高雄市志》記載,此寺創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為福建漳州經元法師初建,原稱“元興寺”,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1973年新建大雄寶殿時,挖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石碑一塊,據此推斷該寺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堪稱台灣少數幾座古剎之一。光緒十七年(1891年)寺毀於火。後經多次變遷,始從壽山山麓移至現址(舊殿址),寺名改為“元亨寺”。民國十五年(1926年),住持頌吉法師商請地方善信集資重建,暑額“打鼓岩”。1964年,住持林張枝居士因體弱無法主持寺務,於同年中秋節禮請菩妙法師接任住持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雄元亨寺
  • 位於高雄鼓山區
  • 原稱:元興寺
  • 重建:民國十五年(1926年)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開山住持,

歷史沿革

1973年,菩妙法師率眾興建大雄寶殿,1984年落成啟用。歷經十年,其中備嘗艱辛為高雄最大的佛教大殿。大殿前置一隻香爐,爐高過肩,寬約二、三人合抱,重在千斤以上,堪稱香爐王。大殿主供釋迦牟尼佛等五佛、菩薩,及三千佛、十八羅漢,內外鑲有釋尊一生事跡的浮雕。頂樓主供西方三聖及萬佛,故名萬佛殿。東西有廂房,南北有二塔,格局堂皇,寺貌巍峨,高聳雲端,莊嚴肅穆。大雄寶殿右側鐘樓上吊著一口大鐘20噸重,3米高,直徑約2米,純銅鑄 造成,是從日本打造成的。大鐘每年農曆下地月初一、二、三開放給信眾,敲鐘祈安增福。站在寺前,高雄市全境盡收眼底。大殿的庭院下面,於1977年建成三層地下室,有功德堂、齋堂、廚房、禪房等。1984年興建七層金剛寶塔,另有地下室共八層,內有電梯設備,外觀四方形,仿日本建塔風格。塔內安靈骨之用。1987年建成獨立的法師樓,專為接待遠方的法師和來賓。1990年,金剛寶塔前的山坡地,建成三層地下室,專為佛學院使用,設有學生寢室、教室、圖書館佛堂等,樓頂平台為塔院廣場。塔院內與金剛寶塔相對,又建成一座殷若寶塔,與金剛寶塔外貌相同,但般若寶塔內部作為文化、慈善、義珍、辦公室等作用。次年,又在般若寶塔前的山坡地建成三層地下室,為法會時使用。1993年,大梵鐘樓邊一塊天然大理石上,由菩妙法師用楷書題寫“心心念佛”四字,勸人念佛。

建築特色

從鼓山二路旁的一座古式牌樓進山,映入眼帘的是一幕新舊合一的景象。“”楷書匾額置在殿門上面。殿堂建築古樸不華,沒有一般寺院的龍柱、石獅及華麗的門面。與後面矗立的氣勢雄偉的大雄寶殿形成鮮明對比。
打鼓岩打鼓岩

開山住持

元亨寺現任住持菩妙法師,俗劉,高雄縣人,78歲,16歲依台南竹溪寺一淨法師剃度出家,法名悟全,號菩妙,44歲時於台中寶覺寺受具足戒。菩妙法師為提倡信眾正信及僧伽教育,成立慈仁文教基金會,先後創辨元亨佛學院、夜間佛學班、星期日兒童班、暑期國中、國小佛學夏令營等。經常做不定期的慈善救濟,辦慈善會,進行義診,普及鄉間。對社會公益更不落後人,每年均受到政府褒獎,並曾獲台灣好人好事代表,成果豐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