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專項規劃

高郵市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專項規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完善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依法治教,培育教師職業幸福感。加快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

新形勢
“十三五”教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一)經濟社會提出教育發展新要求。未來五年將處於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期,產業的壯大、項目的實施,建設“富美強高”新高郵更加迫切要求加快教育發展,滿足社會需求,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人才。
(二)綜合改革確立教育發展新目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賦予教育的歷史使命。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探索實施集團化辦學、推進小班化教育、最佳化教育整體布局、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等方面,將是“十三五”期間高郵教育的重點研究課題。
(三)人口變化帶來教育發展新特點。目前學齡人口繼續呈逐年減少趨勢,但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在“十三五”末生源會有明顯回升。隨著學齡人口高峰、低谷的變化,農村人口大批向城鎮的轉移,由此引發的各類教育資源的整合與重組,以及在“十三五”末期,基礎教育設施投資將出現新的增長需求。
(四)示範區建設賦予教育發展新任務。推進教育示範區建設(改革創新示範區、教育公平示範區、優質資源集聚區、開放合作引領區),激發辦學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發展能力,需要探索多元化、優質化、特色化和國際化的辦學思路,才能實現省教育現代化提出的各項指標。
二、“十三五”教育發展的目標與任務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完善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依法治教,培育教師職業幸福感。加快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
(二)總體目標
到2020年,第二個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畫全部落實,幼稚園服務區制度基本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2015版)要求,創成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示範區;高中教育的選擇性、優質性和特色性更加明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有機滲透;市民素質進一步提高,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以上,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資源配置科學合理,教育質量顯著提高,基本形成“體系完善、發展均衡、優質高效、充滿活力、人民滿意”的教育發展新格局。
(三)具體任務。
1.學前教育。建立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服務區制度,完善0-6周歲托幼一體化學前教育體系,0-3歲兒童及看護人受教育率達到90%以上,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達99.5%以上,省優質園比例達90%以上,90%以上幼兒在公辦幼稚園或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就學。辦園行為更加規範,保教質量全面提升。
2.義務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國小、國中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100%,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義務段學校100%創成省現代化學校,教育質量高於揚州中等水平,基本實現義務教育信息化、師資配備均衡化、教育質量一體化的均衡發展局面。
3.高中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最佳化普通高中布局,保留區域高中4-5所,爭創四星級高中1-2所,實現優質高中全覆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0%。提升高中質量,高考成績位居揚州前列,形成高質量、多樣化的高中教育格局。
4.職社教育。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建立,每年向社會輸送實用技術人才1300名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建成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1所,建設一批現代化實訓基地。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以上,居民學習參與率城鄉分別達60%和40 %以上,90%鄉鎮社區教育中心校創成省級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
5.特殊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落實好特殊教育教師待遇。成立特殊教育康復指導發展中心,健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8 %以上。完善殘疾學生資助體系,到2020年,實現殘疾兒童15年免費教育。
6.隊伍建設。教師學歷水平進一步提升,專任教師學歷:幼兒大專以上100%,國小專科以上100%、本科以上90%,國中本科以上100%,高、職中研究生20%以上。人才培養、選拔、評價、激勵機制進一步健全。各級骨幹教師20%以上,省、市特級教師達35人。
三、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體系
1.普惠優質發展學前教育。鞏固“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創建成果,健全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實施《高郵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畫》,加快推進農村幼稚園達標工程,新建鎮(區)公辦園8所、升級村級園2所、創建省優質園6所左右。建立健全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擴大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覆蓋率。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切實規範辦園行為,堅持保教結合,全面推進課程遊戲化,促進學前教育質量提升。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水平,依法落實幼稚園教職工工資福利待遇和幼稚園園長法人地位,到2020年所有幼稚園均按省標配齊配足保教人員。
2.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按照《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江蘇省中國小管理規範》要求,堅持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科學動態調整學區範圍,切實辦好城鄉每一所學校,逐步消除擇校現象。全面執行省定標準班額辦學,積極推行小班化教學。建立優質學校、薄弱學校穩定的共建機制,積極推進城區學校組團辦學。大力實施薄弱國中質量提升工程和國小特色文化建設工程,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內涵建設水平。
3.特色多樣發展高中教育。最佳化普通高中布局,以郵中為龍頭,一中、二中為兩翼,推進普通高中晉星升級工程,不斷擴大城區優質資源,打造高品質高中。順應新高考方案,深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調整和最佳化高中學校內部管理機制。加強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和高中學生髮展指導中心建設,推進和鼓勵各普通高中與高校實施合作辦學、開放辦學。完成高中階段債務化解工作。
4.創新統籌發展職社教育。建立現代職業學校制度,爭取獲得五年制高職辦學點資質。強化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打造和培育一批品牌特色專業;加強城鄉社區教育,著力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教育服務平台,終身學習網路覆蓋率達90%以上。到2017年,建成1所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到2020年,建設一批現代化實訓基地,形成一批對接區域主導產業,服務新興產業的現代化專業群,90%的鄉鎮社區教育中心創成省級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全市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60%以上。
5.加快融合發展特殊教育。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完善隨班就讀保障體系和管理機制,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努力辦好高中階段特殊教育,為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教育和服務。成立特殊教育康復指導中心,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提升教育學校師資專業化水平。落實《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和各類助學政策,完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的保障機制,創新留守少年兒童、困難家庭兒童關愛服務模式。積極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及技能培訓,增強其就業能力。
(二)集聚教育資源,提升教育品質
1.科學規劃校點布局。按照“高中城區規模化、國中分片集中化、國小鎮鄉片區化、學前區域網塊化”的原則,積極推進新一輪校點布局調整工作。到2020年,全市規劃保留學校110所以內,其中區域高中4-5所,初級中學20所(民辦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完全國小38 所,公辦幼稚園40所,中職學校2所,特教學校1所。建成教師發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生髮展中心)、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各1個。
2.全面最佳化教育資源。加大教育投入,到2018年完成義務段學校“全面改薄”任務。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推進城區組團辦學、城鄉聯合的辦學模式,支持通過友好城市資源,推動友好學校結對建設。對照《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辦學標準》,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步伐,到2017年,省現代化學校比例達90%,創成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到2020年,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定現代化辦學標準,城鄉、區域和校際之間的均衡辦學水平全面提升。
3.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圍繞《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和《江蘇智慧教育行動計畫》,切實推進“三通兩平台”和智慧校園建設,全市所有學校完成高速寬頻接入,校園重點場所無線覆蓋率達50%以上,國家教育信息化標準達標率95%以上。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建成覆蓋中國小習、技能教育資源庫。到2020年,建成10-15所智慧校園,學校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省級教育資源服務平台覆蓋率3個100%,中國小(幼稚園)教育裝備達《江蘇省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標準》I類標準。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育人水平
1.加強師德師能建設。認真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育部“六條禁令”要求,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推進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完善教職工表彰、激勵機制,廣泛宣傳師德師能先進典型,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實施國務院《鄉村教師支持計畫(2015—2020年)》,深入推進“高效課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項目,借鑑微課、翻轉課堂、教育雲系統等理念,拓寬教學空間,積極搭建數位化學習平台,全面提升城鄉教師隊伍素質。
2.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健全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用”模式。建立“退1進1”的教師補充機制,按1:16標準加快提高公辦幼稚園在編教師比例,實施緊缺型學科師資訂單式培養,切實解決農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按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15%的比例,建立和完善城鄉中國小校長、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制定鼓勵和吸引教師到農村任教的相關政策,在評先選優、職稱評聘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
3.加強骨幹隊伍建設。倡導教育家辦學,鼓勵校長、教師更新理念,創新教育實踐與理論,努力成為創新型教育教學專家。完善以校為本、以片區為龍頭的教研機制,構建市、片區、學校三級教研網路,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教師發展中心作用,培養更多有學術建構和科研引領作用的名師和特級教師。“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10-15名,省特級教師15名,市特級教師20名,市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教學骨幹400名。到2020年,中國小主要學科至少有1名以上特級教師。
4.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制定和實施《高郵市中國小教師“十三五”繼續教育培訓規劃》。制定《高郵市中國小教師學歷提升計畫》,多渠道提升教師學歷。到2020年,全市幼兒、國小專任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達標率達100%;國中、高中、職中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達標率達100%,高中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比例達20%以上;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75%以上。
5.完善表彰激勵機制。完善《高郵市教師崗位履職考核辦法》,充分發揮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槓桿作用。制定和完善農村教師崗位津貼考核辦法、初高中教師值班補貼辦法、學校中層幹部考核方案、中國小教學質量和教科研獎勵機制。鼓勵和吸引省級以上名優教師、名優校長、骨幹教師和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到我市任教。
(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
1.全面推進立德樹人。堅持德育為先,把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各級各類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八禮四儀教育,創新開展各項德育工作,積極營造體現時代特徵、高郵特色、學校特點的校園文化,到2017年,創成“揚州市德育示範校”10所。完善校外教育體系,深入挖掘社會資源,充分發揮關工委、家長學校、共青團和婦聯的作用,積極推進教育系統志願服務隊建設,進一步完善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化學校制度,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育人網路。
2.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書香校園和鄉村少年宮建設,嚴格規範辦學行為,標本兼治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全面實施體藝“2+1”工程,切實做好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強化校園安全,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和生命健康教育,到2020年,全市每個片區有1個心理健康分中心。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強化國學經典和世界名著名篇名曲誦唱,引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促進學生陽光、健康、全面發展。堅持教育惠民,加強教育宣傳,積極推進“師生同餐”,多方營造“尊師重教”的發展氛圍。
3.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課程基地建設為載體,深化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推動中國小課程實施方式創新。落實《高郵市中國小教學常規管理實施意見》,推行教育質量督導、監測、問責和評價機制,健全貫穿國小、國中、高中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和監控機制。改進招生方法,繼續執行熱點高中70%招生指標定向分配政策。中考、高考質量進入揚州市第一方陣,各級各類質量監測不低於揚州市平均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