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晉

高晉(1707-1778年),字昭德,清朝大臣、清朝著名宰相。涼州總兵高述明第四子、大學士高斌之侄、乾隆帝慧賢皇貴妃的堂兄弟。自知縣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和漕運總督,為清乾隆時期的治河名臣。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病逝於治河工地,年71歲,賜祭葬,諡文端。

高氏家族本是八旗漢軍旗包衣,雍正十三年詔令出包衣、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嘉慶二十二年奉旨,改姓高佳氏。

基本介紹

  • 本名:高晉
  • 字號:字昭德
    諡文端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洲鑲黃旗
  • 出生時間:1707年
  • 去世時間:1778年
  • 主要成就:治理水患
  • 官職:兩江總督、文華殿大學士等
人物生平,惠我南黎,家庭成員,祖輩,父母,伯父,妻妾,兄弟,兒子,堂姐妹,

人物生平

高晉,字昭德,高佳氏,滿洲鑲黃旗,乾隆時宰相高斌的從子。歷任安徽巡撫,以治河功勞加封太子少傅。升任江南河道總督,歷任兩江總督文華殿大學士,是乾隆著名的五督臣之一,與叔父高斌同列五督臣,高晉也是乾隆時期著名的宰相。
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參與治河,任至江南河道總督。先後協辦徐州黃河兩岸堤工,請浚興化南北引河,加築運河六閘,雲梯關子堰。多次勘察永定河、海塘、黃、運諸河要工,主張束水攻沙方略,頗受乾隆帝信任。乾隆四十三年卒,謚文恭
高晉
高晉父述明,涼州總兵。高晉初授山東泗水知縣,累遷安徽布政使,兼江寧織造。乾隆二十年,擢安徽巡撫。二十二年,上南巡視河,命高晉協辦徐州黃河兩岸堤工。高晉奏言:“鳳、潁災區諸工並舉,米價日昂,動工程銀三萬兩購米,尚慮不敷。上念淮徐海道諸工,截漕二十萬石平糶。請分五萬濟上江各工。”從之。工竟,加太子少傅。
二十六年,遷江南河道總督。奏言:“高、寶、興、泰積年被水,上命封南關、車邏等壩,於金灣壩下濬引河,泄水歸江,使洪澤湖、運河之水不致漫壩東注。下河各縣支河汊港及田間積水,均匯入串場河,北至鹽城石、天妃等閘,出新洋港。又自興化白駒、青龍、八社、大團等閘出鬥龍港,分二道歸海。惟下河形如釜底,積澇驟難消涸。請浚興化迤南丁溪、小梅二閘引河使出王家港,興化迤北上岡、北草堰、陳家沖三閘引河,使匯射陽湖,增二道歸海,俾數州縣積水節節流通,沮洳漸成沃壤。”從之。二十七年,授內大臣,奏言:“運河歸江,邵伯以下舊設六閘。自鹽河分流下注,請將六閘金門量為展寬。又鹽河舊設中、南、北各二閘,應留北二閘以濟鹽、運。南、中二閘過水遲滯,應添建石壩,接長土堤,酌挑引河,俾高、寶湖水歸江益暢。”二十八年,加太子太傅。二十九年,奏言:“清口以上桃、宿等,專受黃水;清口東壩以下,淮、黃合流,至雲梯關迤東歸海。北岸五套、南岸陳家浦頂沖入溜,議培築舊堤。臣以雲梯關外近海,與其築堤束水,不若於舊堤上首作斜長子堰,使水匯正河入海。”上均是之。
三十年,遷兩江總督,仍統理南河事務。三十一年,按蘇州同知段成功縱仆擾民,高晉以成功方病,擬寬之,上責其袒庇。三十三年,署湖廣總督,兼攝荊州將軍事。三十四年,回任,兼署江蘇巡撫。上命采洋銅鑄錢,高晉請收小錢,並運雲南銅供鑄,費省於洋銅,上用其議。三十六年,兼署漕運總督,授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仍任總督如故。尋命同侍郎裘曰修、總督楊廷璋籌勘永定河工。事竟,還江南。
四十年,河東河道總督姚立德奏請以蜀山湖收蓄伏秋汛水,工部以舊例蜀山湖於十月後收蓄汶河清水議駁,上命高晉會勘。尋奏:“蜀山湖周六十五里,在汶河南、運河東,為第一水櫃。向定蓄水限九尺七八寸,請改以一丈一尺為率,兼蓄伏秋汛水。”從之。四十一年,河督吳嗣爵奏黃河淤高,命高晉與總督薩載籌議。請浚清口以內引河停淤,使清水暢出,與黃河匯流東注,並力剔沙,則黃河不濬自深,海口不疏自治。”上諭曰:“此奏甚合機宜形勢,為治淮、黃一大關鍵。屆時妥為之。”是冬,入覲,上以高晉年七十,書榜以賜。
四十三年,命赴浙江會巡撫王亶望相度海塘,又命赴河南堵築儀封漫口。秋,河決時和驛,高晉請議處,命寬之。冬,時和驛工竟。儀封新修埽工蟄陷,部議奪官,仍命留任。十二月,卒,賜祭葬,諡文端。懷舊詩並列五督臣中。子書麟、廣興,自有傳。

惠我南黎

相山的龍峰和虎峰南麓,有一座古廟叫顯通寺。老百姓都叫做“相山廟”。廟的東大殿里,有個御書亭。亭中立著一塊巨大的石刻,上有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惠我南黎”四個斗大的字。
原來,在乾隆年間,經相山西北流向相山東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泛濫成災。安徽巡撫高晉奉命前來勘河修治。當他來到濉溪之後,又順便到了相山顯通寺,看到廟宇由兩山環抱,古木參天,風景秀麗,但寺廟破殘不堪。於是,這個巡撫高晉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丟在腦後,而向乾隆上書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護佑百姓免於水災。乾隆閱罷高晉的奏章,就命高晉初修繕寺廟外,另建一條十八里蔽日長廊。高晉貪贓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銀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廟卻沒有尊旨建造長廊。
哪知後來,乾隆下江南巡視,路經彭城(徐州),設行宮於雲龍山,突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長廊來觀風景,便令高晉陪同御駕親往相山覽勝。高晉接旨後嚇得魂不附體,他急地象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死關頭,他謊奏道:“相山‘窮山惡水出刁民’,龍駕不宜前往。”高晉為了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清水秀的相山和這裡的窮苦百姓誣為‘窮山惡水’和‘刁民’。乾隆是個膽小鬼,果真不敢到相山。但他為了收買人心,安撫這裡的百姓,故御筆親書了“惠我南黎”四個大字。後由江南鳳陽府宿州知府張開士恭摹於石上保留至今。

家庭成員

祖輩

祖父,高衍中
祖母,李氏,誥封一品夫人,90歲上下高壽而終;(高斌升任江南河道總督正二品時,寫有《高斌奏請陛見順送老母回京折》, 時間為雍正十三年,其時高母已經是八十八歲高齡);

父母

父親,高述明,高衍中的長子,曾任涼州總兵;
母親,朱氏,內務府員外郎朱國善之長女。

伯父

二伯父,高斌,曾任河道總督、大學士、內大臣。乾隆二十年三月卒於治河工地,年73歲。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入祀賢良祠,賜諡文定。妻陳氏、祁氏、馬氏,皆誥封一品夫人。獨子高恆,歷任兩淮鹽政、兩江總督、總管內務府大臣等職,後因貪污而被處死。有四女,其中長女(或次女),即乾隆帝慧賢皇貴妃
三伯父,高鈺,妻鐘氏,鐘國鼎之次女。有四子。長子高謙,妻完顏氏,吏部侍郎留保之女;次為高觀,妻黃氏,筆帖式黃(火遄)之女;三為高益,妻姚氏,泰陵內務府大臣永泰之女,繼妻羅氏,大理寺卿定柱之女,再繼妻蘇氏,戶部郎中蘇誠之女。四為寶德,妻宗室氏,奉恩將軍都隆額之女,繼妻關氏,二等侍衛常柱之女。

妻妾

妻王氏,刑部員外郎王德林之女。妾待考;

兄弟

有兄弟七人,高晉排行第四。
大哥,圖克善,妻祁氏,頭等侍衛七十之長女。
二哥,高誠,妻趙氏,護軍參領哈爾敏之女。
三哥,西寧,妻王氏,候選州同八海之次女。
五弟,高泰,妻董氏,內務府郎中董殿邦之次女。
六弟,高坤,妻陳氏,總領催默爾森額之女;繼傅察氏,三等侍衛傅爾敦之女。
七弟,高復,妻祁氏,內務府員外郎長齡之女。

兒子

高晉有子十二人,其中三人早亡,餘下6人中即有3人在清史有傳:
書麟,歷任西安副都統、廣西提督、安徽、山西巡撫、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吏部尚書等職。卒于軍中。贈太子太傅,封一等男爵,以子吉郎阿嗣,謚文勤。《清史稿》 列傳一百三十 有傳。
廣厚,《清史稿》 列傳一百三十 有傳。
廣興,第十二子。

堂姐妹

高家在乾隆朝的崛起,和高家出了一位甚得清高宗乾隆帝寵愛的慧賢皇貴妃有極大關係。高晉的堂姐妹高氏終身未生育子女,但在乾隆後宮裡她生前的地位僅次於孝賢皇后。她是乾隆朝第一位獲封貴妃、皇貴妃的女子,也是乾隆朝唯一的一位初封貴妃。
高晉的堂姐妹:慧賢皇貴妃高晉的堂姐妹: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1745年),高佳氏,高斌之女,系本八旗漢軍包衣。按慣例,出身於內務府漢軍包衣女子必須參加選秀,若入選,只能作“承值侍應之人”,即使女。雍正十二年以前,高斌之女以秀女身份入選,指派給皇四子弘曆(後來的清高宗)為使女,雍正十二年三月,超拔為側福晉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清世宗雍正帝駕崩,兩日後的八月二十五日,還未正式即位的乾隆帝詔令高氏母家出內務府包衣,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九月初三正式即帝位,九月二十四日詔封高氏貴妃,乾隆二年正式行冊封禮,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皇貴妃,兩日後薨逝,謚曰慧賢皇貴妃,年30多歲。乾隆十七年葬入清東凌之裕陵。原姓高氏,嘉慶二十二年奉旨,母家改姓高佳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