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武

高德武,又名高仇須,是高句麗寶藏王的第三個兒子,為武則天侄兒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被武周任命高德武接管安東都督府都督職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德武
  • 又名:高仇須
  • 身份武則天侄兒
  • 性別:男
生平,爭議,任期,考證,真實性,

生平

699年,武周冊封高句麗寶藏王的三兒子,武則天侄兒建
安王武攸宜的外甥高德武為安東都督。部分歷史學家稱高德武在安史之亂後,建立了小高句麗,由於安史之亂渤海國給唐的壓力,唐在原高句麗故地危機重重。在此背景下,高德武宣布反唐廢除安東都督府創建小高句麗小高句麗渤海國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大約在820年,渤海國大仁秀執政期間,小高句麗被渤海國吸收。
這種說法是值得懷疑的,因為“明年,以藏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雲”這句話並不能證明自國的是高德武,和高德武從699年—755年都是安東都督。《冊府元龜·外臣部·封冊二》記載了高定傅(713年)和高文簡(715年)擔任安東都督的事實,所以高德武並不是所謂小高句麗的建立者。

爭議

一些歷史學家稱高德武在安史之亂後建立了小高句麗,控制了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的地區,這是沒有歷史依據的。因為他們根據的只是《新唐書》的這句話“明年,以藏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雲”,屬孤證(《三國史記》只是照抄此句,再沒有其他史料證明所謂小高句麗的存在)。金毓黻的《東北通史》認為“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的高麗,應該是渤海國,誤抄《冊府元龜》之故。

任期

“明年,以藏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雲”這句話並不能證明自國的是高德武,和高德武從699年—755年都是安東都督。《冊府元龜·外臣部·封冊二》記載了高定傅(713年)和高文簡(715年)[5]擔任安東都督的事實,所以高德武並不是所謂小高句麗的建立者。

考證

根據《冊府元龜》的這句話:十三年四月,高麗國進樂器及樂工兩部
推斷遲至元和十三年(818年),小高句麗已經建國,小高句麗是在唐朝的安東都督府的基礎上建立的。根據《新唐書·地理志》和唐朝貞元年間宰相賈耽的《道里記》 ,在8世紀90年代,仍然存在安東都護府駐於遼東,所以小高句麗建國應在9世紀初。
關於小高句麗何時滅亡以及渤海國何時進入遼東,根據唐太和八年(834年)幽州判官張建章訪問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後所著的《渤海國記》,當時渤海國尚未進入遼東。而根據《續日本後紀·卷十一》[3]“日域東遙,遼陽西阻。兩邦相去,萬里有餘”,渤海國仁明天皇承和九年(842年)已經進入遼東。綜上所述,大約在834年—842年,渤海國大彝震執政期間,小高句麗被渤海國吞併。

真實性

高德武建立了小高句麗被多數歷史學者是沒有歷史依據的。因為他們根據的只是《新唐書》的這句話:“明年,以藏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雲”,屬孤證。《三國史記》只是照抄此句,兩書特別是《三國史記》沒有再提及高德武。《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寶藏王》:“徙其人於河南·隴右諸州。貧者留安東城傍舊城,往往沒於新羅,餘眾散入靺鞨及突厥。高氏君長遂絕。垂拱二年,以降王孫寶元,為朝鮮郡王,至聖歷初,進左鷹揚衛大將軍,更封忠誠國王,賜{使}統安東舊部,不行。明年,以降王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十三年,遣使入唐,獻樂工。”再沒有其他史料證明所謂小高句麗的存在。
在《新唐書》的作者宋祁、歐陽修看來所謂“後稍自國”,就是王氏高麗取代的高麗,即弓裔建立的[[泰封國——通稱後高句麗
《新五代史·高麗傳》:高麗,本扶餘人之別種也。其國地、君世見於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號略可曉其義。當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廣評侍郎韓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來,而其國王姓名,史失不紀。至長興三年,權知國事王建遣使者來,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建,高麗大族也。《元史·高麗傳》垂拱以來,子孫復封其地,後稍能自立。至五代時,代主其國遷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
金毓黻的《東北通史》認為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的高麗,應該是渤海國,誤抄《冊府元龜》之故。其實安東都護在高德武之後,還有薛訥王玄志高震寶藏王的孫子)諸人。渤海國終其始末,也沒有控制以遼陽為中心的遼東半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