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張(人物姓名)

高張(人物姓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張姜姓高氏齊國上卿高傒的後代、齊大夫高偃的兒子,中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前513年春,魯昭公晉國乾侯回到魯國鄆城,齊景公派遣高張來問候魯昭公,稱魯昭公為主君。子家懿伯認為這是國君對大夫的稱謂,齊景公已鄙視魯昭公,魯昭公自取其辱,魯昭公返回到乾侯。

前510年冬,高張代表齊國與魯國仲孫何忌、晉國韓不信、宋國仲幾、衛國世叔申、鄭國國參、曹、莒、薛、杞、小邾等國大夫為於城周築城而會盟。

前502年夏,高張、國夏率軍討伐魯國西面邊境,晉國士鞅趙鞅荀寅率軍援救魯國。

前490年,齊景公臨終前,吩咐高張與國夏,輔立小兒子公子荼為國君,逐群公子,遷至東萊。景公死後,高張與國夏共立荼為國君,是為晏孺子。。但是田乞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陽生為國君。於是,他表面上與兩位上卿關係融洽,暗地裡從恿大夫們及早謀反,大夫們畏懼高、國兩家,所以都聽從田乞。於是,田乞與鮑牧率兵進宮叛亂,攻打高、國兩家。高張逃亡,與國夏一起營救晏孺子。孺子的軍隊很快被打敗,田乞乘勝追擊國夏,國夏逃亡到莒國。軍隊返回,殺掉高張(《左傳》只說高張逃亡魯國)。與此同時,田乞等人擁立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

基本介紹

  • 本名:高張
  • 別稱:高昭子
  • 所處時代:春秋後期
  • 諡號:昭子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齊景公欲稱霸,以高張在內為相,主持內政;國夏在外為將,主持軍事。前490年,景公臨終前,吩咐高張與國夏,立幼子荼為國君。
及景公卒,高張與國夏立呂荼為君。大夫田乞陰謀顛覆姜姓之祀,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為君。於是,他表面上與兩位丞相關係融洽,暗地裡對大夫們說:“高張、國夏二人很危險,趁他還沒有動手,我們先幹掉他吧!”經過田乞如此煽風點火,弄得大夫們人人自危,齊國朝堂上下離心離德。
於是,田乞聯合大夫鮑牧率兵進宮,攻殺高張、國夏二卿。高張奔魯國;國夏奔莒。與此同時,田乞等人擁立陽生為君,這就是齊悼公

人物事跡

齊景公三十一年,魯昭公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逼迫而奔齊。第二年,齊景公攻取魯地鄆‘使魯昭公居住。之後,景公打算親自率領齊國大軍送魯晤公歸國。而季氏家臣申豐、女賈私下收買了景公的寵臣梁丘據,讓他阻止齊景公。梁丘據以不要得罪鬼神、禍及自身為由,勸說齊景公不要親自率軍攻魯。景公最終被梁丘據的鬼神之說嚇住,不敢親自率師,於是派公子鈕率師攻魯,結果無成。是年秋,景公又盟會魯昭公、莒子、邾手、杞伯、商議送魯昭公歸國,但始終沒有結果。魯昭公在齊日久,逐漸被景公所看輕。齊景公三十四年,魯昭公不得已而至晉國乾侯,而晉國對魯昭公長期在齊不滿意。齊景公三十五年,魯昭公又自乾侯至鄆。齊景公對昭公至晉國也不滿,是年高張奉命唁昭公,稱昭公為“主君”。當時稱卿大夫為主君,高張稱昭公“主君”,是把魯昭公視為卿大夫,所以子家子對昭公說:“齊卑君矣,君只辱焉。”昭公無奈,又到乾侯,三年後死於乾侯。
高張與國夏一樣,同是齊景公後期的輔政大夫,經常代表齊國參加諸侯重大活動。
齊景公三十八年秋,周敬王派人到晉國,請求為成周增築城牆。下年春,晉國率領諸侯增築成周城牆,三十天完工。當時,高張來晚了,沒有趕上諸侯築城。晉國女叔寬認為高張這是違背眾意,“眾之所為,不可奸也”,高張將不免於禍患。
齊景公四十六年夏,高張與國夏一起伐魯西鄙。
齊景公五十八年夏天,景公夫人燕姬所生的嫡子尚未成年就死了。景公想立寵姬芮生的兒子荼為太子,但茶年齡幼小,並且其母芮姬品行不好、地位也卑賤,大臣們都不同意。景公一意孤行,該年秋天,景公生病,讓高張和國夏立茶為太子,而把群公子放逐到萊邑。不久,景公死,高張與國夏奉太子茶即位,這就是晏孺子。
田乞平時與公子陽生一直關係密切,欲改立公子陽生。田乞假裝侍奉高張和國夏,每逢上朝都和他們坐同一輛車,並且說大夫們的壞話,說他們不想立晏孺子,想作亂;到了朝廷上又在諸大夫面前說高張和國夏的壞話,說他倆要發動禍亂消滅他們,勸大夫們先下手除掉高張、國夏。
晏孺子元年夏季六月二十三日,田乞、鮑牧和諸大夫帶領甲士進入晏孺子宮中,高張和國夏去救晏孺子,被打敗,國夏逃到莒國,高張逃奔到了魯國。
其事跡主要見於《史記》之《齊太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與《左傳》之《昭公二十九年》、《昭公三十二年》、《定公一年》、《定公八年》、《哀公五年》、《哀公六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