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中學

廣東高州中學的前身在明代叫做“嶽麓書院”,始建於隆慶三年(1570年),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1年)改為“高文書院”。近代在許多名流學者的倡議下,1903年在原校址籌辦“高郡中學堂”,是年5月擴建校舍,1905年3月15日開學。這是清末“廢科舉,興學堂”運動中較早湧現出來的新學制學校。

1911年辛亥革命後改名廣東省立高州中學,1925年改稱廣東省立第九中學,1933年復稱廣東省立高州中學,1949年解放後,一直沿用“廣東高州中學”之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州市中學
  • 創辦時間:1570年
  • 所屬地區廣東
  • 前身:嶽麓書院
辦學歷史,學生代表,辦學優勢,所獲榮譽,

辦學歷史

廣東高州中學 高州中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辛亥革命時期,就讀於該校的進步學生,曾先後創立“新高同志社”和“雄辯學會”,秘密閱讀進步書刊,宣傳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有些人於辛亥革命前夕參加同盟會,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鬥爭去。
早在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該校畢業生黃平民、朱也赤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分別擔任中共南路特委書記、特委委員,成為當時廣東南路著名革命家,1928年兩人壯烈犧牲。
當時的國民黨人梁華盛、鄧龍光等,原為該校學生,後來投筆從戎,參加東征和北伐,戰鬥在革命前線。
抗日戰爭開始不久,該校畢業生廖蓋隆、楊優德、楊林熙(楊毅)、卓樹基、程均昌、楊進琳、劉淑祥(女)、余榮中、李淑珠(女)九人於1938年7月有目的有組織地奔赴延安參加革命,為高州中學校史寫下光輝的一頁。
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該校學生掀起了遍及全縣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該校一直有中共支部,人們稱譽高州中學為“高州青年的革命搖籃”,“高州學生運動的基地”。
高州中學一向以優良學風著稱。學校創辦初期,就倡導“敬業樂群”的學風。已故的著名水稻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一任院長丁穎,已故的著名教育家、中央教育部副部長林礪儒都是該校首屆畢業生。他們當年在校就讀時,敬業樂群,百學不厭,互相切磋,苦學成才的精神,成為後來歷屆同學的榜樣。八十多年來,高標準,嚴要求,勤學習,苦鑽研,在學生中已蔚然成風氣。這種學風,代代相傳,已經凝聚成為難以言喻的精神力量,培養出萬千莘莘學子。該校創辦至今,培養了上萬的高中畢業生。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裡畢業的學生,先後有200多人成為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150多人成為副處級以上幹部。其中,中共黨史研究專家、研究員廖蓋隆,國務院前副秘書長、深圳市前市長、前市委書記李灝,廣州市前副市長、副書記楊毅,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核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楊澤森等都是廣大校友和社會人士熟悉景仰的人物。
居住海外的校友,如美國加州大學電機系教授張芝琛、北美飛機公司技術人員林武、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前校長陳治世、香港珠海書院院長梁永燊等,都是聞名遐邇的高級人才。
造就人才離不開教師。高州中學歷來擁有水平高、能力強的師資隊伍。著名歷史學家岑仲勉、著名歌唱家羅榮鉅年輕時曾在該校任教。
由於教學質量高,吸引了信宜、電白、化縣、廉江、吳川乃至廣西北流的學生前來就讀。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的方針指引之下,教師們開展教育研究,更加碩果纍纍。
校史上的校長,有不少是熱心教育、科學事業,以培養人才為已任的著名進步人士。如梁麟、余兆田、梁同寅等,都是辦學有方的好校長。
梁同寅先生就任高州中學校長達十六年(1939—1955年),深受廣大師生愛戴,被譽為“南路聖人”之稱的教育家。
近十年來,高州中學進一步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教書育人,取得的成績為廣大社會人士矚目:年年評為市、地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多次評為省普教系統先進單位,榮獲團中央等單位授予的“活躍的中學生活先進單位”,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1998年被教育部評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美術教育培訓基地”,2008年被評為全國示範性高中,是廣東省特高級教師最多的中學之一。
1980年至1991年考上大、中專學校的4237人,1985年起,高考上線率連年突破90%以上,近五六年更達到了99%,1984年以來培養出廣東高考總分前十名的尖子生16人,其中文科狀元2人,理科狀元1人,單科狀元6名。在茂名市重點中學協作杯田徑運動會中獲兩次三連冠(共六年),還在省級和國家級傳統項目田徑比賽中三次榮獲總分第一名;該校學生4人的美術作品被選送到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展出,有40多幅作品獲國家級或省級獎勵,學校文工團、合唱隊的演出也多次獲市第一名。
高州中學初部坐落在高州市人民政府東側,占地33畝,建築面積45750平方米。高中部位於高州市南郊掛榜嶺左側、筆架嶺右側,占地280畝,建築面積10多萬平方米。現在學校堅持“三個面向”,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認真研究教育規律,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形成了“嚴、勤、實、活”的優良校風和“一實二重三提高”的教學特色,辦學效益顯著。
高州中學已被編入《中國著名中學》(大連出版社出版)一書中,是著名中學之一。

學生代表


丁穎,1888—1964年,高州市謝雞鎮石塘村人,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歷任華南農學院院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科協副主席。
林礪儒,1889—1977年,信宜市北界鎮甘棠上村人,著名教育家,歷任北京高師附中主任(即校長)、中山大學教授兼教務長、廣州師範學校校長、勷勤大學教務長兼教育學院院長、廣東省立教育學院院長、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院長國立桂林師範學院教授兼教務長。解放後,歷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副部長。
丁衍庸,1903—1978年,高州市謝雞鎮石塘村人,與蔡元培等在上海創辦四華藝術大學,任董校、教務長兼藝術教育系主任、校長,廣州市博物館常務委員兼美術部主任、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9年春赴香港,歷任德明中學、渚聖中學美術教員,香江書院、珠海書院教授,德明書院藝術系主任,宏道藝術院院長等職。印有《丁衍庸畫冊》、《丁衍庸印選》等。丁被列為世界名畫家之一。
廖蓋隆,1918—2001年,信宜市白石鎮扶龍蔗坪村人,哲學家、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1938年8月到延安,1944年起任《解放日報》國內評論部副主任,新華社國民黨區新聞部主任。建國後任新華社副總編輯、朱德政治秘書、中共中央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聘為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主編有《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新中國編年史》、《中國共產黨的光輝七十年》等書。
鄧龍光,1893—1980年,茂南區鎮盛鎮白沙村人,國民黨高級將領,歷任國民黨第四軍第一師、第三師、教導第一師副團長、團長、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廣東海軍司令、八十三軍軍長、六十四軍長、十六集團軍副司令、三十五集團軍司令、第二方面軍副司令官、廣東行轅副主任。
梁華盛,1903—,高州泗水鎮裡道坑村人,國民黨高級將領,歷任國民黨第一師四團團長、八十三師第二十七旅旅長、第二九師師長、蔣介石侍從參謀、陸軍預備第四師師長、第十一軍軍長兼錢塘江南岸總指揮、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第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駐滇幹部訓練團教育長、東北保全副司令長官、吉林省府政府委員兼主席、吉東兵團司令官、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長春綏靖公署主任,瀋陽防守司令部司令、廣州綏署副主任。
陳治世,化州市平定鎮人,留美博士,曾任台灣法學院院長、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教授。
梁永燊,1922—,高州縣曹江鎮安良堡人,歷任香港培知中學校長、港九中文校聯會會長、香港教育司教育諮詢委員、香江書院教授、珠海書院校長、台灣立法院立法委員。
楊澤森,電白縣電城人,著名物理學專家,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核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李灝,1926—,茂港區坡心鎮高圳車村人,歷任區委書記,國家計委、經委處長,國家建委黨組辦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秘書長,國家進出口委副秘書長、專職委員,國家經委副秘書長、秘書長、黨組成員,國務院副秘書長、副書記,廣東省副省長,深圳市市長、市委書記,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張芝琛,1921年生,高州荷花鎮人,高州中學畢業留學美國,任加利福尼亞州大學電機系教授。
林武,高州城區北直街人,中山大學工學士,留學美國獲工科碩士,任北美飛機公司及TRW太空公司工程師。
楊毅,高州人,歷任廣州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廣州貿易促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廣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名譽會長、廣州市政府顧問。
吳漢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參與我國電力火箭發射試驗的研製工作,貢獻巨大,受國家嘉獎。
江可伯,1926—,高州大井鎮霞降村人,香港珠海書院校長、東華三院總理、博愛醫院總理,三益宗親會理事長,珠海書院暨大同中學董事長兼校監、高雷旅港同鄉會會長、高雷中學校董、茂名及高州旅港同鄉會名譽會長,高州中學校友會名譽會長。江可伯現任香港安達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興旺證券公司董事長,附屬機構有安達旅運、安達觀光、燕京旅運、燕貿、首綸等五家有限公司。
古茂建,1920—,高州市荷花鎮紅花坡人,歷任香港任文風書局董事長、文風書局總經理、大同中學校長、高州中學校友會名譽會長、香港教育司署各中試委員、香港政府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教師會會長、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諮詢委員、中文校聯會主席、樂善堂常務主席兼學務委員。
周萃湘,1943—,高州市城區北街人,任香港豐利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茂名市各屬旅港同鄉會會長、高州中學校友會會長。
聞山,1927—,高州市城區人,原名沈季平,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詩人和書法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歷任《文藝報》任政論、文學、美術編輯和組長,《詩刊》編輯部副主任,《文藝研究》,任編輯部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編審。

辦學優勢

廣東高州中學是粵西百年名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級美術教育培訓基地、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明代(1569年)的南嶽書院,1905年改制後稱高郡中學堂,之後改稱廣東省省立第九中學,解放後定現名。
學校原址位於高州城區中山路31號,2002年學校高中搬遷至新校(高州市城南茂嶺),新校校園面積13萬多平方米(200多畝),環境優雅,設備先進,設施完善。
學校師資雄厚。先後14人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現在職3人),高級教師148人,在職研究生28人,省、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名師、名校長等53人。近年,教師獲國家和省市級榮譽稱號200多人次、獲省級和國家級科研成果獎8項、在省級和國家級獲獎或發表論文300餘篇。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確立了“求真·至善·達美”的辦學理念和“培養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高素質人才”的辦學目標,以“愛國、團結、勤奮、進取”為校訓 ,形成了“嚴、勤、實、活”的校風、“高標準、嚴要求、勤學習、苦鑽研”的學風和勤教善導的教風。
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了3000多名專家、學者和高級幹部,為社會各界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世界著名水稻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首任院長丁穎教授,著名教育家、原教育部副部長林勵儒教授,著名書畫家丁衍庸教授,著名中國現代史和中共黨史學家、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黨史學會副會長廖蓋隆教授,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原子核物理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科技發明一等獎獲得者楊澤森教授,原深圳市委書記、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灝等就是眾多校友的佼佼者。

所獲榮譽

近年,學生參加全國數、理、化、生競賽有100多人獲國家級獎勵;學生參加廣東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田徑賽兩次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學生參加國家級和國際級美術書法大賽,獲金、銀、銅獎近100人次。
歷年高考,學校各分數段上線人數、尖子生人數等持續保持茂名地區高考大戶地位,高分層人數在茂名地區乃至全省都有明顯優勢,先後培養出廣東省高考前十名尖子14人(其中,省總分“狀元”陳立銘、黃韶洪、杜志藝、陳磊4人),單科“狀元”24人,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輸送79名學生,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等全國十大名校輸送2000多名學生。學校先後獲省和國家級表彰49次,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書香校園、廣東省首批中國小校本培訓示範校,學校團委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輝煌的歲月,沉澱著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歷屆校友的款款深情,凝聚著全體高州中學人繼往開來、奮發進取的滴滴汗水。如今,學校正朝著“高質量、有特色、示範性”的現代化名校奮力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