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礦床開採

高山礦床開採

高山礦床開採(mining at high eIevation)是指在有高山效應地區的採礦作業。具有高山效應的海拔高度與地球緯度的關係為:低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3000-3500m,中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2500m,高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1500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山礦床開採
  • 外文名:mining at high eIevation
  • 學科:煤炭工程
  • 領域:能源
  • 低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3000-3500m
  • 高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1500m
簡介,工業場地布置的要求,開拓運輸,通風壓氣設備選擇,高山病及其預防,

簡介

高山礦床開採(mining at high eIevation)是指在有高山效應地區的採礦作業。具有高山效應的海拔高度與地球緯度的關係為:低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3000-3500m,中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2500m,高緯度地區海拔高度為1500m。高山效應的特點是缺氧,氣壓、氧分壓和水的沸點均低,人的工作能力也因之下降,重者甚至患高山病。設備在這種地區運轉,效率低,使用壽命短。中國地處中緯度地區,2500m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區占1/6,那裡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例如酒鋼樺樹溝鐵礦。位於海拔2600-4020m標高;丹巴雲母礦高瓦礦區,位於海拔3000-4400m標高;東川落雪銅礦,位於海拔3000-3400m標高;布冷口銅礦海拔4200-4400m標高。這些礦山均屬高山礦床地下開採的礦山。中國高山礦床多位於海拔高度大,山勢陡峭險峻,岩石風化強烈的高寒地區,這給礦山建設和生產增加了許多困難。因此在高山礦床開採中,除應考慮工業場地布置,開拓運輸,通風壓氣設備選擇外,還應做好高山病的防護工作。

工業場地布置的要求

中國高山礦床多屬幼年期高山地形。地質構造發育。山高、谷深、坡堵、雨水少而集中,暴雨強度大。有些高山礦地區地震較多,這些自然因素給山坡岩石的崩坍、滑坡、滾石和土石流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當礦山生產爆破和廢石堆放不當時,可能導致自然災害加劇。為此,對工業場地布置主要有五點要求:
(1)建(構)築物應避免布置在扇形台地等自然災害可能發生的地段;地面建築結構應考慮地震烈度、基礎性質,服務年限和生產規模;小型礦山可採用臨時建築物或可拆卸式的移動結構,中型礦山需用抗震結構,選用整體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2)對滾石、滑坡、土石流、河道要分別採取可靠措施,如砌築隔離溝、攔擋牆、防護堤等。
(3)根據氣候垂直分帶的特點,主要生產車間和生活區需布置在河谷平原向陽處。
(4)海拔標高在3000m以上的礦山.公路坡度按規定折減。
(5)道路多採用以橋代涵的辦法,減少淤塞和便於清理。

開拓運輸

中國高山礦區一般是在遠離城市,人煙稀少,運輸費用高,材料供應困難的地區。礦體多賦存於山谷平地以上的高山峻岭之中,形成了礦石由上向下,人員設備、材料由下向上的運輸特點。因此,不論是採用露天或是井下開採,用平俐溜井聯合運礦的礦山較多;輔助運輸則有公路、豎井、斜井和斜坡道口多年實踐表明,高山礦床開採用平洞溜井聯合開拓運礦方式,不僅投資少、管理方便、而且能充分利用礦石自重放礦,在溜井下部採用重型振動出礦機裝礦、還可以減少大塊堵塞和跑礦事故。

通風壓氣設備選擇

高山地區,空氣密度小,氣壓低,氧分壓也低,選擇通風,壓氣設備能力時,應比正常條件需要的能力大。
(1)礦井通風設備
高山礦區冬夏季井內外溫差大。比高大,除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冬季採取預熱空氣或防寒措施外、在對海拔1500m標高以上礦井進行通風設計時,由於該標高空氣重率較標準條件的空氣重率低10%-15%,選擇通風設備能力時,需用海拔高度係數校正風量和風阻。
(2)壓氣設備
高山地區由於空氣稀薄,導致空氣壓縮機的壓氣質量生產能力和排氣壓力下降,排氣溫度升高。選擇設備能力時,應比正常條件需要的能力大30%左右,同時還應對壓氣機作一些改進。即增加氣缸容積,提高升程,採用進氣增壓裝置。增加吸氣系統的壓力,以提高壓氣機的工作能力。在選型計算中,一般使用海拔高度係數,也就是通過增加空氣壓縮機台數來增加其質量牛產能力;然而,這種方法並沒有改善空氣壓縮機排氣壓力。解決空氣壓縮機排氣壓力下降的措施有:採用高原型空壓機或用鼓風機增壓。中國位於海拔高3200m的錫鐵山礦採用了4M12-173/8高原型空氣壓縮機,增大一級氣缸工作容積。減薄閥片,增加升程以提高質量生產能力和排氣壓力,可維持排氣表壓力為0.8MPa;位於海拔2640m的鏡鐵山鐵礦採用UR-9螺桿空壓機,加大螺桿長度達到增壓目的。鏡鐵山鐵礦於1965年用羅茨鼓風機為1-20/8型空壓機作了增壓試驗,在海拔高2640m的條件下,增壓後空壓機的質量生產能力提高30%-45%,排氣表壓力為0.8MPa,壓氣單位電耗下降4%-9%,排氣溫度下降6-10℃。

高山病及其預防

高山病一般是由缺氧、水質不純、紫外線強和營養不良所致。但其中以缺氧致病為最嚴重。氧分壓決定著人體內的氣體交換過程,氧從肺內輸送給肌體,只有在肺胞內的氧分壓大於流向肺胞內的血液中的氧分壓。而血液中的氧分壓大於肌體組織內的氧分壓時才有可能。在標準狀況下。氧分壓為0.21MPa,人體血紅蛋白的氧飽和度維持在95%~97%的正常值。在海拔3000m高度,氧分壓下降到0.014MPa,血紅蛋白的氧飽和度下降到87.9%,據試驗氧飽和度下降至84%以下時,就會引起明顯的缺氧症:頭昏、心悸、喘息。胸悶氣短、乏力、記憶衰退等病;肌體依靠加大呼吸,增加脈搏跳動和心輸出量來補償缺氧。
礦山缺氧症的預防措施主要有:
(1)實行習服期。人對缺氧的耐受程度是有限的,並隨對高山環境的習服程度而不同,通常應採取從低到高的原則進行習服。
(2)制訂新上山工作人員體格檢查項目及其標準(肺功能、血氧飽和度、運動負荷心電圖、聽力、色盲等)。以鑑定能否適應在高海拔地區勞動或適應何種等級的勞動。
(3)為防止勞動強度過度而發生意外,應測定強勞動中的生理限制。超過合理限制,即應停止工作體息。
(4)實行每日4班作業,每班6小時工作制。
(5)供應保健食品,不吃生冷食物,保證身體能量消耗的及時補充和腸胃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