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武

高尚武,防沙治沙學家,中國治沙造林學創始人之一。主持完成的“大範圍綠化工程對環境質量作用的研究”,揭示了人為活動與荒漠之間相互作用規律,闡明了荒漠水土資源產業潛力和以防護林為主體的資源開發的綜合效應,首次全面系統地提供了大尺度綠化工程改變環境質量的定量化指標。對中國西北荒漠沙區改造及“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撰寫和主編《治沙造林學》等多部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尚武
  • 出生地:北京人
  • 職業:防沙治沙學家
  • 畢業院校:齊齊哈爾農業學校
  • 代表作品:中國治沙造林學創始人之一
介紹,簡介,生平,簡歷,成就,研究成果,主要論著,主要科學技術成就,踏遍茫茫沙海 積累科學數據,定點試驗研究 沙漠治理結碩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肩負政府重託 參政議政為人民,

介紹

簡介

高尚武,造林學家。北京人。1937年畢業於齊齊哈爾農業學校。曾任華北林業試驗場、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技士。1951年後,任中央林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
業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林學會第一屆造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發表有《中國北部沙漠的自然特徵及其改造》、《中亞沙漠特徵與固沙經驗》等論文,編有《黃河中游造林類型》,主編有《治沙造林學》。

生平

高尚武,原籍北京,1921年10月26日出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父親早年到關外謀生,作銀行職員。高尚武1938年畢業於長春農林專科學校。1943年在華北林業試驗場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現中國農業科學院)從事林木種子研究。1953年轉入林業部中央林 業科學研究所(現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從事荒山造林技術研究,1955-1959年進行黃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1957年晉升為副研究員,同年組織參與沙漠考察和定點試驗。“文化大革命”期間,先後到廣西邕寧幹校和遼寧興城幹校勞動。1975年回到當時的中國農林科學院,繼續從事荒漠定點試驗和流動沙地飛機播種固沙試驗。1978年中國林業科學院恢復後,在林業研究所從事沙漠治理研究,主持了多項國家林業科技攻關和部重點項目,負責籌建了中國林業科學院內蒙古磴口實驗局(現中國林業科學院沙漠實驗中心)。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1991年被國務院聘為國務院參事。高尚武曾任中國林學會科普委員會第五至七屆副主任;中國林學會造林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林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第二、三屆委員;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1991年任“西藏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地區綜合開發”諮詢專家;1995-1997年在北京林業大學任兼職教授。1993年至今任中國治沙暨沙產業協會副理事長;1994年至今任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國際防治荒漠化公約中國執行委員會高級顧問等職務。

簡歷

1921年10月26日 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
1938年 畢業於長春農林專科學校。
1939-1943年 華北林業試驗場技士。
1943-1953年 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森林系技士。
1953-1958年 中央林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958-1969年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
1975年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
1991年 國務院參事。

成就

研究成果

高尚武主持的研究項目均獲得了豐碩成果:“梭梭林更新復壯技術研究”,1989年獲新疆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大範圍綠化工程對環境質量的作用研究”,1992年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獲新聞機構設立的環境科技大獎,這是中國最高級別的非官方環境科技獎勵;1992年,“薪炭林樹種選種及栽培經營技術”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4年,他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同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論著

1 高尚武.黃河中游黃土高原農業區劃.見:中國科學院黃河考察隊主編.黃土高原地區的調查研究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30~50.
2 高尚武.黃河中游造林類型.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8.
3 高尚武主編.治沙造林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
4 高尚武主編.森林能源研究.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5 高尚武主編.中國主要能源樹種.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6 高尚武主編.大範圍綠化工程對環境質量作用的研究.林業科學研究,1991,3(增刊).
7 高尚武,程致力,王志剛.中國沙質荒漠化土地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林業科學,1998,34(2):1~10.
8 Gao Shangwu, Xu Deying. Rural Energy and Fuel Forests in China.Biomass and Bioenergy, 1991, 1 (5): 297-299.
9 Gao Shangwu. The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China.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3.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踏遍茫茫沙海 積累科學數據

1949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大地百廢待興。華北人民政府不失時機地組織國內和國外歸來的一批植物、土壤、生態等農林牧專家學者,組成察綏考察團自北京出發,北上張家口壩上,經多倫、化德、商都直至大同進行了資源綜合考察。高尚武是考察團中的林業專家。到達 大同時,綏遠(今呼和浩特)尚未解放,還處在和平談判中。剛剛從戰爭硝煙中走出的農牧民生活困苦,雖經當地政府大力協助,但考察人員的食宿仍無保障,缺醫少藥,工作條件極差。面對嚴酷的環境,高尚武沒有氣餒,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重建祖國家園的偉大事業中。歷時幾個月的考察,為後來的“三北”防護林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建設性意見。
1955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了黃河考察隊。高尚武隨隊深入陝甘寧等省、自治區,在溝谷縱橫的黃土高原和石質中高山區,進行黃河水土流失的考察。在考察期間,高尚武常年風餐露宿,靠兩條腿跋山涉水,走村串寨。為了取得翔實、完整的數據,他幾乎走遍了黃河中上游沿岸。他們在岸邊歇腳,用黃河水沐浴,一個個變成了“土人”,當時他才真正領略到俗語“跳進黃河洗不清”的原因。黃河攜帶的泥沙確實太多了,從而激發起他治理水土流失、澄清黃河的雄心壯志。在綜合考察中,研究領域之廣泛,學科間互為影響,使高尚武拓寬了知識面,學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0年代中的考察活動對經濟建設決策至關重要,林業部非常重視,部長每年都要親自主持考察匯報會,要求全體幹部聽取黃河考察情況,要求規劃、造林設計部門根據考察隊提供的大量資料作為制定策略的依據,從而對黃河進行了綜合治理。現在黃河含沙量約減少了3億噸,水土保持工程初見成效,使治理黃河付出的辛勤勞動的高尚武感到欣慰。
1957年,高尚武在考察前蘇聯中亞黑沙漠和紅沙漠之後,又負責中國科學院黃河固沙分隊工作,進行黃河中游流域風沙危害黃河研究,也是從這時起開始了他幾十年為之奮鬥的沙漠治理研究。1958年在中國科學院黃河固沙分隊基礎上又吸收了更多學者組建了治沙綜合考察隊,高尚武擔任大隊學術秘書和專家組長。通過綜合考察,為1958年國務院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內蒙古及西北六省、自治區治沙規劃會議”提供情況、數據和建議,從此揭開了中國全面治理沙漠的序幕。這期間,高尚武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戈壁沙漠和鹽漠,一方面從事實地考察,同時還完成了黃土高原區劃報告。
沙漠自然條件極為惡劣,難耐的乾燥、日灼、風沙吹打,攀爬沙丘的艱難,常人難以承受。尤其是遭遇到持續幾個小時的黑沙暴而迷路,連續一兩天沒吃沒喝,沒有通訊工具,只能憑藉堅強的意志和對沙漠的了解走出困境,更顯現出沙漠考察的兇險。但在高尚武看來,戈壁並不永遠是無情的,風沙肆虐後的晴天,在一望無際的黑戈壁上看日出,或在沙丘起伏的沙海上看日落,或在瞬息萬變的氣候條件下爭分奪秒地拍攝沙漠的獨特景觀,使人興趣盎然,心胸豁然開朗,這也不是常人所能輕易享受到的。高尚武在多年的工作中與沙漠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像熟知自己掌上的紋路一樣了解沙漠。馴服沙漠,改造沙漠,使之成為人類寶貴財富的信心越來越堅定。他將自己置身於改造山河的偉大事業中,從中得到了無窮樂趣。
在沙漠研究中,高尚武沒有為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所屈服,沒有為青春年華奉獻給杳無人跡的荒漠而遺憾。10年“文化大革命”,高尚武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遭受了身心的摧殘,他卻很少提起那時的磨難。但至今難以忘懷的是,在考察期間歷盡千辛萬苦採集來的各個沙漠大沙丘的丘脊沙樣及植物標本被破壞殆盡。這些寶貴材料的遺失,是中國沙漠治理的極重損失,至今令高尚武痛心不已。
長期考察,銖積寸累,高尚武對中國沙漠的了解日益精深,博得了行內人士贈與的“沙漠活字典”的美譽。60-80年代他應新疆墾區、嫩江墾區之邀為沙漠墾區防護林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規劃出謀劃策;在毛烏素沙漠研究固沙植物栽培;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盟搞防風林試驗;在榆林參與流動沙地飛機播種固沙試驗;1982年日本森林組合邀請到日本考察山地水土保持和海岸防沙工程。

定點試驗研究 沙漠治理結碩果

為了揭示人為活動與荒漠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和以林為主體的荒漠區域開發效應數量指標,高尚武於1979年開始負責籌建內蒙古磴口荒漠化土地實驗基地(21萬公頃),組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磴口實驗局(現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磴口縣位於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的東北邊緣,處在浩瀚的沙漠與黃河流域的平原交接處,氣候乾旱,年平均降水量僅139毫米。歷史上,這裡曾經是漢朝時期的一個商業中心,然而由於風沙肆虐,昔日的繁華已不復存在,並且沙漠還在一步步逼近,日復一日的侵蝕著大片的農田,不時阻斷著鐵路和公路交通。組建基地的主導思想是將已有的單項風沙科研成果在基地組裝,作體系效應的示範。同時設定了“大範圍綠化工程對環境質量作用的研究”課題,進行封閉試驗。高尚武根據多年來對治沙工作的研究和切身體會,提出符合中國國情、適於烏蘭布和沙漠特點的立體綠化工程生物治沙方法。他帶領科研人員通過無數次計算機模擬和風洞試驗,設計防護林結構,篩選最適合本地區環境的物種,有機地將高大的喬木、較低的灌木、果樹、低矮的農作物以及綠肥經濟作物組合在一起。這種結構對周邊環境提供了最優的防護屏障和明顯的固沙作用。
研究沙漠地區大範圍綠化工程對環境質量的影響,除了要求有足夠大的規模外,還是一項長期、艱苦、細緻的定點試驗研究工作。高尚武自建立實驗局開始,在磴口基地一蹲就是11年,每一項研究都浸透著他的心血。
歷時7年大尺度的對比觀測獲得了大量物理化學生物數據。根據觀測和研究表明,試驗基地的綠化工程取得了明顯的區域性防護效果,使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短波輻射多吸收10%~20%;7月前後緩和大氣乾旱39%;綠化區邊緣風速降低28%,綠化區中部風速降低37%;由於改變了風沙流結構,林網內沙塵輸移減少80%;來自遠方上風區的降塵減少40%;大氣渾濁度降低了35%。大範圍綠化工程基本遏止了風沙對試驗區的侵蝕。當地民眾依靠綠化工程走出了貧困,建立起了沙漠產業。往日風沙肆虐、寸草不生的沙漠變成了沃土良田,糧食、木材、水果及其他農副特產的產值逐年上升,1990年土地價值與1979年相比提高了300多倍。磴口縣按照這種模式開發沙漠近3000公頃,使這個縣的防沙治沙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效,為此摘掉了40年的貧困帽子,從吃糧靠調運,財政靠補貼,變成了糧食自給有餘。
在高尚武的協調下,同時有36項重要科研課題在這個試驗基地內進行。除大範圍綠化工程對環境質量的作用研究外,還涉及林帶的防風效應、沙生樹種或其他植物的選擇和評價、生物的固沙作用與經濟效益,以及用生物手段改善土壤質量等。這些研究項目都在這個人造沙漠綠洲中取得了成果。
1990年《大範圍綠化工程對環境質量的影響》成果通過了林業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和鑑定,認為該成果對中國西北荒漠沙區改造及“三北”防護林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科研成果居世界領先水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林業報》、《科技日報》、《中國環境報》和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電影製片廠、《北京周報》等新聞媒體對此項成果作了大量報導,將這一令世人矚目的科研成果推向了世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在林業和防沙治沙事業上勤奮耕耘了半個世紀的高尚武,至今夢懷縈繞的仍是防沙治沙的藍圖。他認為,中國是深受荒漠化危害的國家之一,在黨和政府領導下,防治荒漠化工作取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從整體上看,這些成就還只是區域性的,是局部的。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荒漠化面積呈逐年擴張之勢,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空間、阻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此,必須繼續為黨和政府全面防治荒漠化出謀劃策,做出應有的貢獻。“七五”期間,高尚武主持了另一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農村能源薪炭林研究”。中國薪材資源匱乏,缺柴率達40%。高尚武帶領20多位專家,10多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科技人員聯合攻關,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按自然類型區布設了26個試點,建成1100多公頃試驗林、示範林,在薪材優良樹種引種、選種、栽培經營配套技術和多種效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7年不懈的努力,從國內外大量的薪材樹種中,成功地篩選出了適宜在不同類型區推廣套用的優良薪材樹種和科學的經營模式,並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推廣。這項研究相當於每年節省了100萬公頃的林木,不僅為緩解農村生活能源危機提供了科學依據,而且薪炭林地極大地提高了攔截徑流和攔阻泥沙能力,從而改善了生態環境。這項成果達到了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肩負政府重託 參政議政為人民

1991年5月,高尚武被國務院聘為參事。職責是參政議政,向國務院反映社情民意,圍繞國家經濟建設中帶有全局性、關鍵性問題或有代表性的問題到全國各地調研。考察範圍涉及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耕地、扶貧開發、生態環境治理、荒地開墾等諸多方面。7年來高尚武肩負著黨和政府的委託、人民的信任,奔波各地。在調研過程中,他堅持原則、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將自己作為聯繫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橋樑。凡是他考察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寶貴的建議,這些建議受到各級黨政領導重視,不少地方已被採納,在當地的發展規劃和制定相關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已經將自己全部身心交付給了中國防治荒漠化事業。提起這項事業的前景,他充滿信心的認為:防治荒漠化任重道遠,但只要我們一代接一代地真抓實幹,堅持不懈,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