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遺址

高城遺址

高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濮陽縣東南部的五星鄉高城村南,在黃河故道金堤河的南岸,距離縣城約10公里。遺址上面分布的自然村落有安寨、七王廟、馮寨、東郭集、老王莊等,區域內地勢比較平坦(圖一)。這裡相傳是五帝之一擷項帝的故里,也是夏代後相的都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城遺址
  • 外文名:High city ruins
  • 地理位置:河南省濮陽縣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考古發現,衛國都城遺址,

考古發現

上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就十分關注衛都帝丘遺址,並組織人力到此進行考古調查。以後考古工作者又對該遺址進行了多次鑽探和初步發掘,發現了四面城牆等遺蹟。2005~2006年,對濮陽縣高城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鑽探,並通過試掘對北牆和南牆進行了局部解剖,出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殷墟時期、東周時期及漢代的各類遺物。2005年的大規模試掘表明該城面積約916萬平方米,城牆保存完好,是一個由龍山時代、商、西周時代和春秋戰國、漢幾個時代夯築層疊壓的古城址,整個城址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保存高度約為6—9米,城牆基礎寬約70米,頂部寬20-30米,城牆之外有一周護城壕。北牆長約2420米,中部偏東內收,形成一個近90度的折角。東牆長約3790米。西城牆3986米,南牆長約2361米,毀壞比較嚴重。城址在東周之前已經存在,但始建年代還無法確定,至漢代被毀棄。
發掘現場的探溝內發現的骨頭發掘現場的探溝內發現的骨頭
根據夯土疊壓情況,可知該城在東周之前即開始使用。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豫北地區最大的春秋古城遺址。對照《左傳》和《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有關專家初步斷定,該城址就是歷時388年的衛都帝丘城所在。從外側以及牆頂發現夾雜大量漢代瓦片的淤土分析,該城毀於漢代黃河的泛濫。專家們還推斷,高城遺址應該是秦代和西漢的東郡治所。

衛國都城遺址

《論語》中曾記載說,孔子游於衛國時因與品行不端的衛靈公夫人南子相見致使弟子“子路不悅”,為此孔子對天發誓以證清白,但至今無人能知箇中緣由。而在考古界,當年“子見南子”所在地衛國都城一直以來同樣神秘萬分。直到前日,省文物管理局宣布,我省考古人員在濮陽發現的高城遺址就是匿藏於地下千年的東周時期的衛都。 淤沙掩蓋遺址千年高城遺址:竟是神秘衛國都城 2005年4月,為配合國家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濮陽市文物保管所,對位於濮陽縣東南五星鄉高城村南的高城遺址四面城牆進行了鑽探和試掘,初步探明,這竟是一處面積約916萬平方米的古城址。 “處於我省境內,東周時較大的一些諸侯國都城如宋都、虢國都城、蔡國都城等我們都找到了,可就是找不到衛國都城,沒想到它也像內黃三楊莊遺址一樣,被西漢時發的一場黃河大水掩埋到了地下。”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孫英民欣喜地表示,如果情況屬實的話,整個城址應當保存得相當完好,我們算是找到了一塊寶地。 為鑑定、確認這一遺址的價值,今年5月,省文物管理局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及我省的考古專家們成立專家組,對該城址進行了論證,結果大家一致認為它就是東周時期的衛國都城。 發掘一箭雙鵰專家推測:高城遺址還是顓頊之墟 目前,從已發掘的情況可知,遺址四面城牆頂部多被4米~5米的唐宋和明代淤沙層所覆蓋,城壕和城內的文化層被漢代厚約6米~8米的淤土層所疊壓。整個城址平面形狀為長方形,保存高度約6米~9米。城牆基礎寬約70米,頂部寬約20米~30米,城牆之外有一周護城壕。 另外,考古人員還在兩條探溝內兩塊夯土的結合部均發現人頭骨或獸骨架,這表明當時人們在修補城牆時舉行過一定的祭祀儀式,反映了東周時代人特有的一種觀念與風俗。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介紹說:“高城遺址的發現讓我們找到了春秋時期的衛國都城,對東周時期的考古來說是個重大突破,為今後研究衛國都城及衛國歷史提供了可靠資料。”同時,因該地新中國成立前擁有顓頊廟,遺址內部又存有記述此地為顓頊城的清代石碑,再連同《漢書·地理志》中的相關記述,考古專家們推測高城遺址應該還是顓頊之墟,它的發現也將為研究五帝之一的顓頊提供重要線索。 據悉,目前該遺址的發掘工作尚處於初步階段,遺址中是否存有貴族墓地群、東周時的高台建築基址以及豐富的龍山遺存等,有待進一步發掘後才能確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