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骨折

髖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三部分組成,其外側面有一個大而深的窩稱為髖臼,與股骨頭組成髖關節。髖臼是髖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髖關節負重大,活動度大,因此很容易發生損傷。而髖臼骨折可由骨盆骨折時恥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髖臼,也可由髖關節中心性脫位所致。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fracture of  acetabulum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髖關節
  • 常見病因:間接暴力及擠壓暴力
  • 常見症狀:早期為髖關節局部疼痛及活動受限,下肢畸形與彈性固定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多為間接暴力及擠壓暴力引起。常見於人體自高處墜落時一側股骨大粗隆撞擊地面,此時股骨頭撞擊髖臼可造成髖臼無移位骨折或髖臼內壁骨折塊向盆腔內移位。而當屈髖屈膝時沿股骨縱軸的暴力亦可造成髖臼的後緣骨折。如果下肢處於內收位時則除了導致髖臼骨折之外還容易發生髖關節的後脫位,而當下肢外展時則可造成髖臼頂部的粉碎骨折。此外,擠壓傷亦可造成髖臼骨折。

臨床表現

髖臼骨折早期主要表現為髖關節局部疼痛及活動受限,如並發股骨頭脫位則表現為相應的下肢畸形與彈性固定。當發生髖關節中心性脫位時,其疼痛及功能障礙程度均不如髖關節前、後脫位,體徵也不明顯,脫位嚴重者可表現為患肢縮短。
髖臼骨折時可能並發有盆腔內大出血、尿道或神經損傷,以及骨盆環的斷裂和同側下肢骨折。

檢查

CT掃描檢查及骨折分類:
1.後壁骨折
在CT掃描時,髖臼臼頂層面可顯示負重區後上緣的粉碎骨折,臼中部層面可顯示臼後緣骨折合併缺損。臼中部層面可顯示臼後緣骨折合併缺損。後柱骨折時,CT臼頂層面顯示骨折線呈冠狀方向,在臼中部和坐骨結節層面則分別顯示方形區和坐骨結節有骨折,而CT其他層面無骨折。
2.前壁骨折
臼中部層面可顯示髖臼前緣骨折,其他層面無骨折。
3.前柱骨折
CT相關層面可分別顯示髂前上棘、方形區和恥骨支骨折,與的前壁骨折比較,前柱骨折的骨折線起點更高,走行方向更靠近髖臼中心。
4.橫形骨折
在CT掃描層面上,髖臼頂稍下層面可顯示骨折,在髂前上棘至臼頂及臼窩以下平面均無骨折表現,但通常橫形骨折多伴有髖臼下部及股骨頭向內移位。
5.雙柱骨折
CT臼頂層面顯示冠狀面骨折,臼中部層面面示方形區骨折,在恥骨、坐骨結節和髂嵴層面分別顯示恥骨支、坐骨結節和髂骨骨折。
6.橫形伴後壁骨折
CT臼頂層面顯示骨折線呈矢狀,臼中部層面內側方形區無骨折,此為特徵性橫形骨折表現,矢狀骨折是由於遠、近骨折段發生前後移位所致。合併後壁骨折者尚顯示後壁骨折的CT表現。
7.T形骨折
CT除有臼頂層面矢狀骨折的橫形骨折外,尚有方形區和坐骨支骨折的表現。後柱伴後壁骨折:CT在臼頂區可見冠狀面骨折和後外側緣骨折,後者提示骨折累及負重區,在臼中部層面可見臼後緣和方形區骨折,在坐骨結節層面可見坐骨結節骨折,其他層面無骨折。
三維CT重建技術已經廣泛套用於骨盆骨折的診斷及分型,可以直觀的觀察骨折移位及部位等諸多X線不能顯示的信息,優點突出,對指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診斷

X線片及CT及三維CT重建檢查能明確診斷及骨折的移位情況。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輕度移位的髖臼骨折可採用保守療法下列兩種情況也可考慮保守治療:
(1)大部髖臼完整且仍與股骨頭匹配。
(2)兩柱骨折輕度移位後形成繼發性匹配:兩柱骨折後所有軟骨部分與遠骨折片一起與髂骨脫離股骨頭周圍的骨折塊仍保持一致的外形。
非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防止移位進一步發展可採用脛骨結節牽引但牽引力不可過大,以免股骨頭從髖臼脫出。
2.手術治療
大多數移位的髖臼骨折需手術以獲得較滿意的復位和固定降低創傷後關節炎發生率並有利於早期功能鍛鍊。
手術宜在骨折兩三天后至10天內進行,這時局部出血已停止而骨折線仍清晰可見,3周后由於已有骨痂生長復位將十分困難。

預後

經手術治療後一般預後尚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