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分型

《內經》運用中醫理論,從不同角度對人的體質進行分類,計有四種分類法

體質分型是按體質特徵對個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1)《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人體膚色、體形、稟性、態度以及對自然界變化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特徵,歸納總結出木、火、土、金、水五種不同類型;《靈樞·通天》篇則分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種,名“陰陽五態人”。
(2)《靈樞·逆順肥瘦》篇分為肥人、瘦人,肥瘦適中人、壯士和嬰兒;《靈樞·衛氣失常》篇將肥人又分為膏、脂、肉三型。
(3)《靈樞·壽夭剛柔》篇按形氣、性格剛柔、勇怯,分為剛勇之人、柔怯之人。
(4)《素問·血氣形志》篇提出五形志,把人又分為形樂志苦、形樂志樂、形苦志樂、形苦志苦、形數驚恐五種類型。
近代匡調元《中醫病理研究》將體質分為六大類型:正常質、晦澀質、膩滯質、燥紅質、遲冷質、倦咣質。
王琦《中醫體質學說》提出了正常質、陽虛質、陰虛質、濕熱質、氣虛質、痰濕質、瘀血質七種分型設計。
國外醫學史上,遠在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提出人體有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體液組成,故體質有多血質型、粘液質形,膽汁質型、黑膽汁型;日本人根據血型提出A型、B型、O型、AB型四種體質類型;蘇聯巴甫洛夫認為體質與高級神經活動有關,提出活潑型、安靜型、不可遏制型、抑制型。迄今為止,體質分型尚不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