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疽

凡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叫做附骨疽,又稱骨癰、貼骨癰。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疽
  • 別稱:骨癰
  • 特點:潰後常脫出敗骨
  • 人群:兒童
疾病介紹,診斷要點,辨證分析,辨證論治,外治法,其他療法,

疾病介紹


凡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叫做附骨疽,又稱骨癰、貼骨癰。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診斷要點


好發於兒童,以10歲以下的男孩更為多見。
發病部位以脛骨為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橈骨等長骨。有疔瘡或損傷病史。
初起即有寒戰高熱,溲赤口乾,患肢疼痛徹骨,l~2日內即不能活動,繼則皮膚微紅微熱,胖腫骨脹。成膿約在得病後1—3月左右,身熱持續不退,色紅胖腫,骨脹明顯。潰後膿出初稠後薄,淋漓不盡,不易收口而成漏管。患部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藥線探之,常可觸到粗糙的死骨,日後必待死骨脫出方能癒合。
患肢活動功能一般影響不大。
發病2周后X線攝片檢查,顯示骨影模糊或骨破壞。發病4周后才能發現死骨。
本病需與流注、髖關節流痰相鑑別。流注患處皮色不變,漫腫疼痛,為多發性,位於肌肉深部,常此處未愈,他處又起,潰後不損傷筋骨。流痰好發於骨關節間,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狀均不明顯,化膿約在得病後半年至1年以上,潰後膿水清稀,且夾有敗絮狀物質,愈後往往形成殘廢。

辨證分析


本病是由風寒風熱之邪外襲,化熱搏結於骨節,或由於疔瘡走黃,疽毒內陷,或病後餘毒不清,濕熱內盛,其毒深竄入里,留於筋骨,或由於外來直接傷害,局部骨骼損傷,復因感染邪毒,瘀熱搏結,凝滯筋骨而成。本病有好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漏道,損傷筋骨的特點。
本病始則全身不適,繼而寒熱交作,甚而壯熱不退,或伴有汗出,便秘尿赤,肌骨脹痛,疼痛徹骨,拒按,是為實熱之證。成膿期濕熱郁滯於骨,熱盛肉腐骨敗,則焮腫日著,寒熱交作,或日晡更甚,但患肢疼痛可略緩解。潰後諸症漸伏,精神漸佳,唯瘡口膿水淋漓,遲遲不斂,或有腐骨從瘡口排出,可形成漏道。若經久不愈,久耗氣血,則見氣血兩虛之象。治療以清熱化濕解毒為原則。

辨證論治

風熱熾盛型

【證見】 寒戰、高熱、面紅,氣熱息粗,便秘溲赤,渴喜冷飲。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疏風通絡。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黃連9克,梔子9克,黃芩9克,金銀花15克,赤芍9克,當歸尾9克,防風9克,連翹9克,蒲公英30克,羚羊骨30克(先煎),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寒戰高熱者,加柴胡12克。口渴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黃9克(後下)。
2.中成藥
(1)醒消丸,成人每次6克,7歲以上減半,3~7歲服1/3量,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連服7日’後停藥3日。
(2)新消片,每次5片,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二香丸(張榮國《山東中醫雜誌》1987.6)
處方:龜板3個(炙黃),蜈蚣10條,全蠍10克,當歸30克,紅花15克,生乳香30克,生沒藥30克,血竭30克,象牙粉3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小兒酌減,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無論紅腫、化膿或竇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飯後服,病在下者飯前服。
濕熱郁滯型

【證見】 患部掀腫日增,疼痛,寒熱交作或日晡尤甚,口乾不甚喜飲。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見】 清營托毒,化濕開郁。
【方藥】
1.主方金銀花散(齊德之《外科精義》)加味
處方:金銀花15克,甘草9克,茯苓15克,蒼朮9克,黃柏12克,薏苡仁15克,土茯苓30克,炙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蒲公英30克,象貝母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虎掙片,每次0.3克,每日2次吞服,兒童減半。
(2)四季青片,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複方骨髓炎糖漿I方(羅安民驗方)
處方: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當歸尾15克,紫花地丁15克,桑枝15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薏苡仁10克,冬瓜仁10克,絲瓜絡10克,桃仁10克,黃柏10克,生梔子10克,黃連3克,乳香3克,沒藥3克,生甘草3克。水煎取汁,濃縮製成糖漿100毫升瓶裝。成人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病重者劑量加倍,小兒減半。
氣血兩虛型

【證見】 瘡色晦暗不鮮,膿水林漓,面色蒼白或萎黃,唇淡,全身倦怠,或心悸,失眠,自汗,短氣。舌淡苔少,脈細數或無力。
【治法】 調補氣血。
【方藥】
1.主方 十全大補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黨參15克,炙黃芪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焦白朮9克,茯苓12克,陳皮6克,炙甘草6克,谷芽15克,肉桂2克(煽服)。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十全大補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虎掙片,參照濕熱郁滯證。
3.單方驗方附骨內托散(宋一同等驗方)
處方:黨參12克,黃芪12克,當歸12克,制乳香12克,沒藥12克,炮穿山甲12克,木香12克,陳皮12克,川芎6克,炙甘草6克,大棗6克,白芍10克,焦白朮10克,茯苓10克,金銀花9克,紫花地丁9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外治法


初起 皮色不變者,以沖和膏外敷,若皮色轉紅時,宜洪寶丹冷茶調敷,或敷以如意金黃散。
膿成 宜及時切開排膿,並於瘡口納入紙捻以利引流。也可酌情用二黃煎液沖洗膿腔。
潰後 宜用七三丹或八二丹藥線引流,紅油膏或沖和膏蓋貼。如觸及死骨鬆動者,可用鑷子鉗去。形成竇道者,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藥線腐蝕竇道,後改用八二丹藥線,太乙膏或紅油膏蓋貼。也可作手術清創,膿盡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其他療法

1.飲食療法

綠豆粥:綠豆適量洗淨後浸泡半天,同粳米200克同煮為稀粥。每日服食2-3次,每次1-2碗。適用於初期,其他陰疽初期均適用。
苡仁二豆湯:薏苡仁100克,綠豆100克,赤小豆100克,生甘草20克,水煮熟爛,加鹽調味,食豆飲湯。適用於陰疽濕重患者。
五神咖啡:茯苓20克,金銀花60克,牛膝20克,車前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頻服。適用於附骨疽濕熱凝結者。
銀甲蛋:金銀花30克,鴨蛋3隻,炙穿山甲6克(研末)。先將金銀花水煎取汁,再將鴨蛋頭打一小孔,裝入炙穿山甲粉,放入金銀花汁中煮熟服食。適用於陰疽成膿期。
豬蹄羹:豬蹄4隻,蔥白30克,當歸15克,微火燉至蹄爛熟,調鹽少許,隨量食。適用於潰後期
牛奶大棗粥:牛奶500克,大棗25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隨量食。適用於潰後久不收口者。
2.預防調護

患者宜加強營養。
在急性期患肢抬高,避免活動,防止病理性骨折。



醫院_醫生介紹: 北京: 北京軍區總醫院: 韓永新__腎內科內科腎病組主任醫師:


醫藥健康網:中醫證候:氣血虧虛2
病 證:

主要症候:
口不渴,或伴畏寒,便溏.口瘡數量不多,周圍黏膜不充血.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療原則:
補益氣血.
例 方:
八珍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