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龍山

駝龍山

駝龍山屬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著名的石灰岩山,在該縣東南的新倉鎮新倉村境內,距離縣城約20華里,與太湖新城隔河相望。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山脈分南北兩座,高的曰大駝龍山,低的曰小駝龍山或張家大山。主峰海拔高度約220米左右。屬大別山余脈丘陵地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駝龍山
  • 外文名稱:Tuolongshan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安慶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候
  • 著名景點:二層坨,月亮仙桃,十景塔遺址,
    胡普伢故居
駝龍山介紹,龍蛋傳說,十景塔遺址,神仙洞府景觀,寶山之說,水府老爺的傳說,民俗,名人,地圖信息,

駝龍山介紹

駝龍山山下長河繞山而流,依山傍水。山上怪石林立,礦產資源豐富。素有”太湖第一寶山“之稱。當地礦業開採歷史至少在200年左右,漫山露天礦區遍布,盛產石灰岩。並且煤炭資源也很富藏,有九礦七煤之說。長河中礦砂蘊藏,成為當地開採業一大支柱。
駝龍山
山南有街名曰三壩口,是遠近聞名的“小上海”。此街當地境內有太懷公路和徐茗公路貫穿其中,交通四通八達。在路兩旁高低不平矗立著大大小小的石灰窯,每當煤煙淼淼升起,也就意味著生意的紅火。街頭建有一歷史悠久的水泥建材公司,是縣內的對外招商項目工程。在太湖縣是聲波遠揚,名震各鄉。更有碳化磚廠,石灰廠等企業。
據當地老人說大駝龍山遠在清朝太平天國時期有在山頂建一座大寨,與同是新倉鎮有名的香茗山的山寨相對而望,互成犄角。如今山頂上依然隨處可見當時山寨的一些遺蹟。山上有個二層坨據說就是當年的山寨大門城基。山的西面坡度極陡峭,懸崖直衝山下河床,崖上樹木叢生,難以成行。懸崖之上有一寺廟名叫水府禪寺,藏於茂山密林之中佛氣照人,朝鐘暮鼓。寺內供奉一菩薩當地人稱作“水府老爺”,據說靈驗非凡。因此常年香火鼎盛。也使得當地佛教盛行,香客不斷。山圍四周莊稼田地星羅密布,處處鳥語花香,魚米滿倉。當地民風彪悍,男子個個孔武有力。可能是和當地礦業生產淵源極深。當地胡姓傳統悠久,是明朝洪武年間從江西潘陽瓦屑壩移民而來,依山傍水定居於此,繁衍昌盛。可謂當地一大望族。
山上中草藥材甚多,據說達到100種之多。自然植被以松林為主,農業多以水稻生產為主。山下與駝龍山有著深厚感情的胡姓家族大衍於此,占當地人口的90%以上。分為胡廠畈(慣稱老屋);中心後屋,駝龍龍山,三壩口等幾個自然村民組。尤其在胡廠畈在清代歷史上還出了一個名人——胡普伢。她是安徽省乃至全國第一個黃梅戲女表演藝術家。

龍蛋傳說

十多年前,在駝龍山遊玩,看到兩個直徑一米左右的大鵝卵石,據當地人說是從煤礦里挖出來的。談起這兩個石頭,當地人說來頭不小是駝龍山龍脈下的”龍蛋“。至今龍蛋依在,神龍不見。

十景塔遺址

十景塔遺址位於大駝龍山對面的鳳形山半山腰上,地勢開闊平坦,視野廣闊。在此天生石台觀賞十景位置最佳。“十景塔上觀十景,十景風光十景玄”。傳說駝龍山有十景,每景各具特色。真是“地傑原是藏龍地,山聖方顯猛虎威。”在駝龍山尚未開發礦產之前自然風光秀美,地勢雄壯,風水福地。十景之說更是聞名遐邇,遍傳全縣。如今山體開採嚴重,已不復當年形勝。十景大多名存實亡,無從可考。
第一景:神龍吸水。
在小駝龍山對望而去,大駝龍山神似一條巨龍九天俯衝而下,龍頭直下長河泗水港猶如龍吸水一般壯觀。故此得名“神龍吸水”。
第二景:鳳凰獻桃。
小駝龍山是鳳形山,主峰似錦鳳展翅。旁有餘峰一座,似仙桃拔地而漲;名曰:月亮仙桃。兩峰配合猶如鳳凰銜桃,故取名“鳳凰獻桃”。
第三景:二層托寨
大駝龍山原有山寨一座,號駝龍山寨。據說是當年太平天國時期忠王李秀成為抵禦清軍在此紮寨,為屯糧養兵之所。二層坨為山寨外城牆基,闊約兩丈余許。平坦堅固,環城而起。遠望猶如托起山寨一般,尤其每當在雨過天晴之時,山頂雲霧繚繞。山頂大寨恍如仙境,二層坨猶如玉帶一般環顧山寨。景色十分秀美壯觀,令人神往。故名“二層托寨”。由於戰亂此景已不復當年景象,憑弔遺蹟令人唏噓不已。
第四景:千帆入江
站在十景台上遠眺山腳下的長河,“長河波千頃,落日萬鱗行”。古時水路發達,水路交通在當時十分重要。如今尚有新倉碼頭遺址,可見當時長河水路之繁盛。長河在當時為太望懷潛(太湖、望江、懷寧、潛山)客商行賈穿梭之地,長河舟船絡繹不絕,來往如梭。帆船桅桿倒映長河,似千箭入水、萬帆競發,甚為壯觀。故名“千帆入江”。
第五景:萬人朝拜“水府老爺”
長河兩岸,堤壩延綿。每當清晨煙起,兩岸沿河婦女家家戶戶趕至河邊洗衣。人頭攢動密密麻麻,洗衣搓衣好似朝拜水府老爺一般,此起彼伏,綿延數里。故名“萬人朝拜老爺廟”。
第六景:井田撒網
山下村落交錯,田園四分。碧波千里,綠浪濤濤。四方井田分錯有致恰似一面天然大網撒在大地之間。故名“井田撒網”
第七景:鰲魚朝觀音
在駝龍山北坡,懸崖峭壁。壁澗上建有一寺廟名曰“水府禪寺”,好似橫插在崖上一般,險峻無比。寺廟坐處地形如太師椅,兩邊稍低點的山坡上分別相對建有一亭一閣。東邊亭中有一觀音佛像,腳踏金魚面朝長河。曰:魚籃觀音。崖下東邊有一深潭,碧波徜徉。潭邊有一怪石形似鰲魚(鼈)伸頭禮拜亭上觀音。此景最為神妙,惟妙惟肖。故曰“鰲魚朝觀音”
第八景:鐘鼓出龍宮
相傳在駝龍山水府禪寺崖底,泗水港深淵之下天然生成一對石鼓石鐘。澗水直泄萬點水滴擊打著石鐘石鼓,聲聲振聾。據說一是水府禪寺靈感萬物,晨鐘暮鼓(早上只能聽見鐘聲,晚上只能聽見鼓聲)自然之工巧奪。感念天地造化,道法無邊;二是駝龍山本為一尊巨龍,龍頭在水府廟,澗底有一深洞不可測。據說此洞是巨龍之口直達龍宮,每當石鼓石鐘響起就是巨龍長吟吸水。甚為神奇壯麗。據當地人說,泗水港水深不可測,以前年輕人潛水在此澗底有摸索到此洞口,嗡嗡作響。正是證實此言不虛。
第九景:石井神龜
相傳在駝龍山十景塔下有一天然石井,常年泉涌如注。石井旁邊襟連兩口泉眼,泉水常年清澈見底,源源不斷。石井之中有一大龜,每當久旱無雨之時,此處灣田莊稼無際。大神龜便探出頭來浮於水面,片刻就泉涌不斷大雨瓢潑。於是在胡姓灣田一灣遍澤甘霖,莊稼禾苗茂盛豐收,而別處卻驕陽依舊。真是天地造化,神奇無比。關於此景還有另外一段傳說故事。據傳當地有胡姓和曹姓兩大姓氏,胡姓石井中的神龜龜甲方圓一米,能容納三四歲小孩站立於龜背之上而大龜卻爬行自如,小孩夜有哭啼或受到驚嚇家人便抱著神龜回家讓小孩站於龜殼之上。從此小孩便不再鬧夜啼哭。久而久之,胡姓奉大龜如本姓守護神物。即可保佑胡姓灣田下灣雨,又可護佑胡姓人丁興旺。可是當地另一大姓曹姓卻心生妒忌,遂生一毒計往石井中投入一死嬰。導致神龜休敗,靈跡不存。從此胡曹二姓結下怨恨,兒女互不通婚寫入兩家族譜。
第十景:火雲窪火龍出洞
大駝龍山東邊有一山坳,名喚“火雲窪”。火雲窪地勢險要,密林如布。常年霧氣瀰漫,宛如仙境。每當朝陽升起,陽光映射窪中霧氣彤雲翻騰,朝霞氤氳,極像火雲一般。故名:火雲窪。遠眺火雲隱現,配合若隱若現的山林岩石,有鱗有角,恰如一條真火龍出洞。此景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

神仙洞府景觀

關於駝龍山的景觀傳說遠不止於十景,更為奇特的還有“璧上掛燈盞”、“石鍋石灶”等天然奇觀。此二景皆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傑作,天然生成。據說駝龍山崖壁上有一平台,方圓四五十平。台上天生長成石鍋石灶,崖壁上長出石燈盞。家當齊備,應有盡有,傳說為神仙洞府所在。

寶山之說

駝龍山為太湖縣“寶山”自古有名,相傳駝龍山遍山是寶,埋藏著無數金銀瑪瑙。但此中寶物非凡夫無德者可得,需機緣匯合,倒牽母豬娘上山方可掘得此寶。這一傳說又給駝龍山憑添無數神秘色彩。
關於駝龍山傳說還有很多,真是舉不勝舉。有待有緣人前往探尋觀光。

水府老爺的傳說

駝龍山水府老爺據說千百年來靈驗非凡,顯聖萬方。不知在何年何代,水府老爺本不在駝龍山布道,忽一日雷雨大作,長河之水湍急。順流而下淌下一尊木神像,神像官帽官袍打扮,白面長須威嚴莊重。剛到駝龍山泗水港便不再往下游,此時正被當地一老農打撈而起,遂將神像坐於現水府廟原基上平坦處(當時水府廟尚未建廟,只是有一平坦)。據說此老農前夜忽演一夢。夢一鶴髮長須老者,仙風道骨身形六尺,自稱水府老爺,要在駝龍山安家叮囑老農為他立廟。佑他老來得子,子孫延綿。而老農正是年過半百卻膝下無子,此時撈起神像便記起此夢情景。於是老農四方化緣,立誓為水府老爺建廟。幾年光景平坦上建成一土地小廟供奉水府老爺,就是現水府廟前身。更奇特的就是在那老農花甲之年喜得貴子,如今更是家道殷實,子孫滿堂。水府老爺據傳有兄弟三人,另兩位分別是岳王老爺和牛王老爺。水府老爺在三兄弟中排行老大,專管水路安全,護漁保船。從駝龍山沿河直下南安、新倉都是水府老爺管轄地。
自從水府老爺落座於駝龍山後,處處顯聖,就連太湖望江幾個縣都感應其靈驗。逐漸水府老爺顯聖之事便四處流傳,廣受香火。慕名前來禮拜者更是數不勝數。

民俗

當地胡姓以前多以農業人口為主,如今改革開放後出外務工人員增多。大都過上小康生活,樓房別墅,私家轎車比比皆是。但新潮之下傳統依舊,民間傳承濃厚。主要以春節風俗見著,如春節時期的民間藝術龍燈會“舞龍燈”就是一大特色。當然更少不了民間黃梅戲的傳唱了。而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種風靡全國的民間藝術廣場舞也極盛一時。

名人

胡普伢(約1870—1926)於同治七年(1870年)左右出生在新倉駝龍山下的胡廠畈,後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她9歲時被父親送到離家四、五里的新倉老街附近的一何姓大戶人家收為童養媳。胡普伢在何家過得很是艱辛,但她從小就特別喜歡學一些山歌小調,也常常在出燈會時表演。緣於何姓是當時新倉較大的姓氏之一,何氏家族在新倉可稱得上是數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有錢有勢。因此,每到逢年過節,何族的龍燈會就會通過望江蔡家畈的親戚關係,邀請當時香茗山腳下的蔡仲賢和徐橋韋春台合夥組織的黃梅戲社--長春班來新倉街唱戲。這樣,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的胡普伢就逐漸地迷上了黃梅戲。只要長春班一來,胡普伢和一班玩唱的小姑娘就總是坐在新倉街下街頭一個專供唱戲用的老戲台墩前聚精會神地看戲,簡直場場少不了她,直至看得入了迷,回家後就偷偷地模仿。至於那些傳統的黃梅戲套詞,她聽了一遍就會。於是,每年春節出燈後,胡普伢就數著指頭盼望蔡仲賢的長春班來唱戲。
十四歲那年(1884年),她瞞著家裡乾脆離開婆家,追隨當時有名的長春班去瞭望江蔡家畈,學戲去了,並很快就得到了蔡仲賢的恩寵和指點,與當時有名的男演員韋春台、洪海波同台演唱,傾倒了看戲的觀眾。從此,黃梅戲便擁有了第一位女演員,並日益成為長春班的台柱子,紅遍了周邊幾個縣。胡普伢在極力衝破了嚴重的家庭阻力後,毅然走上了黃梅戲演出的寬廣大道,帶著半職業班社巡迴在太湖、望江、宿松、潛山、懷寧、桐城、樅陽、貴池等地演出,乃至唱到了江西廬山、湖北武穴、浙江淳安,極大地推動了黃梅戲的發展。
如今胡普伢故里胡廠畈尚存普伢故居一處,殘破不堪。並在胡氏戲台墩葬有胡普伢先人墳墓。據當地老人說,胡普伢在黃梅戲歷史上能有如此成就就是先人墳塋葬於戲台之上的緣故。近年來胡氏族人曾多方上訪考證,希望有關部門能對胡普伢故里予以重視,開發紀念這一中國黃梅戲史上第一位黃梅戲女表演藝術家對黃梅戲的突出貢獻。對胡普伢生世做個客觀的歷史呈現,為後世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地圖信息

地址:安慶市太湖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