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鶴山

駕鶴山位於柳州文惠橋南端東側,為柳州古八景中的“駕鶴睛嵐”。 駕鶴山東向西長約200多米,海拔185米,相對高度9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駕鶴山
  • 地理位置:柳州文惠橋南端東側
  • 海拔:185米
  • 相對高度:95米
簡介,歷史沿革,景點重建,

簡介

柳宗元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記載,從甑山(登台山)“又南且西,曰駕鶴山,壯聳環立,古州治負焉,有泉常盈而不流。”這是駕鶴山之名首次出現於文獻。《柳州縣誌·山川》載:“駕鶴山在城東南,聳立如孤鶴臨大江”,山因形名。西漢元鼎六年柳州置縣潭中縣(柳江古稱南潭),此為柳州建城之始。四百多年後,隋開皇11年(591年)縣治遷至柳江北岸鵲兒山一帶。駕鶴山南麓有三相亭,小桃源和駕鶴書院等文化遺蹟。山之崖壁上今存宋以來諸多摩崖石刻。

歷史沿革

南宋紹興初年(1132年),吳敏、王安中、王伯彥三位丞相先後貶官外放,途中於柳州相遇,同時寓居於柳江南岸的水南僧寺,他們常游於駕鶴山,並在山下開闢園林,植桃數百株,號稱“小桃源”;創建駕鶴書院,修建“三相亭”。從此,駕鶴山成為柳州歷代文人雅集的山景名勝。
宋淳熙二年(1175年)柳州知州趙師邈到任後,尋訪名賢古蹟,在老僧人的帶領下,發現駕鶴山的王安中的摩崖題刻“駕鶴書院”,乃重修“三相亭”,並在亭旁摩崖上鐫刻《三相亭碑記》: “龍城自有唐名賢出鎮,維今數百年。紹興初,三丞相暫住駐於水南僧寺,閒居暇日,相與游訪林石佳處。因觀岩石屏立,上有空洞數處,遂創茅亭二所,曰駕鶴書院,曰三相亭。時攜筇挈榼,觀書論詩,款洽談終日不倦,因此遂成勝跡,題曰“小桃源”。歲月既深,二亭名存耳,況其所乃熊氏之地。自時厥後,來守此邦者,各以郡計窘迫,無暇尋訪名賢古蹟。予到官十月,固城池修葺了畢,訪水南報恩寺,觀初寮故地,王安中字也小摩崖石刻。得僧談及小桃源名跡,遂訪尋焉。見其藤蘿交結瀰漫,芟剃之,始見石刻,乃偕教官二幕及僉廳觀之,相與商訂,欲仍舊貫,作茅亭,無支費公帑。僉曰:宜之。遂仍初制。亭成,招同列為款,甚得山水佳趣。自此必餘暇日,時一至也。時嘉泰癸亥年仲春日題。”《三相亭碑記》石刻至今保留完好,成為研究柳州歷史的重要文物。

景點重建

2004年柳州市根據明代廣東布政司右參政方溢所撰《小桃源賦》中的描寫,重建了駕鶴小桃源,使其成為集訪古、觀光、休閒和民俗於一體的精緻園林,有駕鶴書院、三相亭、文廣洞、南評宮、桃源沐春、駕鶴仙蹤、晴嵐鑫鐘等二十餘處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