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象門

馴象門

馴象門,後有訛稱“徐小”,為南京明城牆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門之一,位於南京外郭城西南垣,為區別於小馴象門,又稱為大馴象門。

馴象門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是為彌補和加強南京明城牆京城的防衛而建造,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城高大概在8—10米左右,城牆上則寬6-8米。

清末民國時期,馴象門逐漸衰敗,地表城門現已不存,僅存遺址,位於今興隆大街西城路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馴象門
  • 別稱:大馴象門
  • 始建年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外郭介紹,史載,

外郭介紹

外郭,即外郭城,為彌補和加強南京京城的防衛,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建造。
外郭,俗稱土城頭,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築城磚。外郭平面形狀大致呈菱形,周長號稱 180 里,實際為120里。現今外郭城門無存,但在麒麟門至仙鶴門等地還可以依稀看到當年的城垣遺蹟。

史載

外郭全長達180里,洪武年間開築城門16座。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所以俗稱“土城頭”。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狀為菱形。最北的城門為觀音門、最東的城門為麒麟門、最南的城門為夾崗門,西邊的外郭城垣未合圍,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別延伸至長江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