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錫仁

馮錫仁(1845~1911),字伯育,號莘垞,湖南沅陵一都(今柳林汊鄉)人。清同治八年(1869)入縣學,後就讀於嶽麓書院。光緒二年(1876)中舉人,次年進士及第,授兵部給事中,加三品官銜。

基本介紹

  • 本名:馮錫仁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時間:1845 
  • 去世時間:1911
人物生平,個人著作,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同治八年(1869)入縣學,後就讀於嶽麓書院。光緒二年(1876)中舉人,次年進士及第,授兵部給事中,加三品官銜。
光緒十三年(1887),馮錫仁回縣治母喪。目睹縣內里正包征錢糧,巧立名目,向農戶增派附加和雜費,中飽私囊,積弊甚重。
為此,他造訪辰州知府和沅陵知縣,約集紳士商議,廢除里正包征制,擬定錢糧徵收新章程,章程規定縣衙在城鄉布點設櫃,所征錢糧,由農戶自行赴櫃繳納,若有拖欠,則由各團總、里正、族長催收;額外附加和雜費,一律剔除。新章實行後,鄉民稱快;
光緒二十年,馮回沅陵巡視,發現百姓因上年天旱歉收,饑民與流亡者甚眾,知府、知縣安之若素,不採取任何賑濟措施,因而民怨載道。馮微服查訪,察覺知府貪贓枉法,迅即上奏將其罷黜,並由撫衙速撥錢糧,賑濟災民;
甲午戰爭(1894),清軍潰敗,新督軍劉坤一保薦馮錫仁掌管前敵軍總營務處。不久,引退返鄉;
光緒三十二年(1906),巡撫龐鴻書奏準,馮錫仁總理湖南礦務三路公司,兼辦西路礦務。馮常拜會社會上有識之士,探求開發湘西良策;
宣統元年(1909),湖南籌辦咨議局,馮錫仁選為議員,旋任副議長,次年,選為中央咨政院議員;
馮錫仁晚年,興辦湖南西路師範學堂,親任監督。宣統三年去世,時年六十六歲。

個人著作

其著作有:《聽彝堂續稿》六卷、《聽彝堂電稿》二卷、《聽彝堂折稿》七卷、《絮庵雜著》二卷。

人物評價

家藏書豐富,曾修建有“十都山莊”藏書樓,是湖南省內知名藏書樓之一。廣收全國各省、府、州、廳、縣誌數百種,文集數百部;修建的擁有48個天井的馮宅,傾其一時豪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