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姑

馮文姑,又叫“趙老太太”(1881-1950),遼寧岫巖人,文盲,丈夫姓趙,她只會書寫自己的名字“趙洪文國”,可能是諧音的緣故,史料記載其名字也有稱馮文姑或馮文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文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東北“雙槍老太婆”的人生演變,從村婦到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游擊隊之母”,南下宣傳 激發同胞抗日愛國熱情,可悲 抗日英雄淪為匪首,“游擊隊之母”晚節不保,

東北“雙槍老太婆”的人生演變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關健時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下的一首打油詩在當時流傳一時:“堂堂男子漢,寶貴少奶奶。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趙老太是何許人,竟讓國人為之矚目?不少人對《江姐》里的雙槍老太婆印象非常深刻,其實,這個趙老太就是雙挎盒子炮的東北“游擊隊之母”——馮文姑。
馮文姑

從村婦到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游擊隊之母”

1881年,馮文姑出生在遼寧省岫巖縣,丈夫姓趙,她除了會寫自己的名字“趙洪文國”外,其他字一概不知。可能是諧音的原因,人們習慣稱她為馮文姑。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整個東北。在逃亡過程中,她和丈夫、兒女們受盡了亡國奴的凌辱,不僅時時受到無家可歸和飢餓的折磨,還經常受到生命威脅。懷著對日本的無比仇恨,馮文姑召集了家庭會議。她說,日本鬼子一天不趕出去,就一天不能過上太平日子。她問丈夫,除了她和他這兩條老命外,還有什麼可以傳值得留戀的?最後,在馮文姑的感召下,一家人一起加入了游擊隊,投入到抗戰的洪流中。此時馮文姑雖年近花甲,但愛國激情不減,不僅變賣家產充作抗日經費,還為義勇軍服務,將自己的家變成抗日軍的指揮所和交通站。
馮文姑貌不驚人,卻極有耐心。她一村一村地發動村民,日本人對中國人怎么樣,中國人民生活的情況怎么樣,她們如何和日本人戰鬥的等等。“要是不把日本人趕出中國,中國永遠沒有和平的日子!”可是,那些農民根本看不起她。一天,在晉北的一個村莊裡,她勸民眾抵抗日軍,那些農民以為她只是一個瞎吹牛皮的老太婆。“你懂得什麼打仗?”他們冷嘲她。那時候天已傍晚,馮文姑叫農民跟著她來到村外,正好看到三個騎馬巡邏的日本哨兵。馮文姑二話不說,從腰下抽出兩支盒子炮,抬手說射,兩個日本軍隨著槍聲倒地,剩下的那個嚇得連滾帶爬地逃跑了。這一下把跟著的農民看得目瞪口呆。就這樣,那村裡的200多個農民一下子全部加入到她的隊伍里來了。
馮文姑擅使兩支盒子炮,能夠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天生就是一個英雄。由於經常出入城鎮,馮文姑就把武器裹在行李里。一次,她雇用兩個老太太,每人帶十幾個人出城。出城後由於緊張,年輕人跑得快,將提著一箱子武器的馮文姑和另外兩個老太太落在後面。不一會兒,兩個偽警察追了過來,就問坐在箱子上的馮文姑是做什麼的。“我們是逃難的。”“何必這樣跑?”“城裡都給日本人占了,我害怕,還能不跑?”“那你們上哪去?”“你看,我們都是鄉下老太婆,還能上哪?哪沒有日本人,我就上哪。長官,你看我們也沒有什麼東西,你若要,我就把箱子裡的包裹給你。”馮文姑裝做害怕的樣子,兩個偽警察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破綻來,又覺得三個鄉下老太婆不會有什麼油水,只好走開了。馮文姑從容鎮定,而另外兩個老太太都嚇得說不出話來了。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馮文姑帶領隊伍在北平城運送武器給城外的游擊隊,與漢奸做鬥爭、擊落日寇飛機、開糧倉賑濟窮人等,在國內廣為流傳。其中,最有名的還是馮文姑在北平城組織的劫獄行動。當時,在德勝門外的北平第二模範監獄裡,關著一批即將要殺的抗日戰士。馮文姑在詳細了解情況後,精心策劃,安排一隊便裝和制日本制服混雜的隊伍,來到監獄門外。穿日本制服的人上前叫門,“快點開門,日本國大使來驗證犯人!”“有證件嗎?”守門的哨兵問。“媽的,大使來還要什麼證件?想找死嗎?”守衛的哨兵不知是真是假,更怕得罪日本人,只好打開大門。一見時機到了,馮文姑撥出雙槍,“啪啪”兩槍,發出了進攻信號。事頓時,監獄外槍聲大作,著便裝的、穿日本制服的一擁而入。守衛的哨兵全嚇呆了,措手不及,全部被馮文姑的隊伍繳了械。這一戰,解救了包括抗日戰士在內的近千人,打響了華北民眾抗日的第一槍,等日本的援兵到了的時候,馮文姑的隊伍早已不見了蹤影。

南下宣傳 激發同胞抗日愛國熱情

1937 年9月,馮文姑南下武漢、廣州,直抵香港,積極宣傳抗戰,爭取後方各界給予軍火支援,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由於她的巨大影響,《立報》、《星島日報》、《救亡日報》等戰時傳媒記者對她進行跟蹤報導。1938年9月3日至18日,香港《立報》連載記者吳胥采寫的長篇文章《記趙老太太》,介紹馮文姑的英勇行為。
9月2日,香港四婦女團體聯合舉辦歡迎趙老太太的集會,剛從歐美宣傳抗日回到香港的陶行知、鄧穎超、黃定慧以及李漢魂夫人吳菊芳和香港各界名流出席。何香凝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今日各界舉行歡迎會,承蒙趙老太太、陶行知、李漢魂夫人、鄧穎超各位參加,非常榮幸。趙老太太過去在華北組織義勇軍,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其光榮過程,大家想必明白……”會上,馮文姑介紹了她的抗日經歷,博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9月13日,馮文姑從香港乘“泰山輪”到達廣州。她站在輪船甲板欄桿邊,不斷向冒雨前來歡迎的廣州市各婦女團體、文化團體、勞工團體和勞工訓練班的代表招手。在歌聲和口號聲中,歡迎的人群沖開外國水手的阻攔,爭著上船與馮文姑握手。國民黨省書記長諶小岑、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李煦寰等也趕來歡迎她,與她合影留念,向她表達無限敬意,其場面壯觀感人。
由於馮文姑的巨大影響,宋美齡發表文章,稱馮文姑為“全國婦女之楷模”“民族的母親”,把她比作孟母、岳母。宋慶齡、何香凝、宋靄齡、朱光珍、史良等婦女界名流也紛紛題詞贊趙老太太為:“女中模範”、“母教救國”、“求中華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趙老太太頑強抗敵的精神做領導先鋒”等等。馮玉祥將軍與趙老太太成為摯友,贊她是“女中豪傑”,“句句英雄話,愧死男兒漢。” 著名作家茅盾在贈送趙老太太的條幅上抒發感慨:“是新中國賢母的典型,亦是新中國新女性的良師,耽於享樂的後生對之應當愧死。”著名法學家黃右昌先生在《題贈趙母》中有這樣的詩句:“氣概黃河三萬里,名開青史五千年,聞風可使懦夫立,抗建相期猛著鞭。” 國際知名記者和國際評論家宋慶齡的好友金仲華說:“聽斯諾先生談趙老太的故事,北平劫獄西山報信,一個老婦人衝破了敵人重重警戒線,我以為是個神話,見了趙老太南來,遊星島日報,登六層樓台健步如飛,我相信了這個現實,願中國的母親都學趙母,我們祝願趙母直到抗戰的最後勝利。” 1939年1月,蔣介石邀請馮文姑和她的兒子到戰時首府重慶,一時間重慶市萬人空巷,歡迎場面空前熱烈。正是這次與蔣介石的會面,注定了她以後的命運。

可悲 抗日英雄淪為匪首

此後,馮文姑繼續堅持抗日活動。但隨著兒子、女兒相繼在戰場上為國捐軀後,1945年她的老伴病死他鄉。而後,趙老太太主動辭去國府軍政兩部和婦女指導委員會等職務,解甲歸田,前往北平。在北平她不顧年邁病弱,四處尋找抗日軍烈屬,然後上下求助,奔波千里,獨自一人冒數九嚴冬,歷時多月,帶領抗日軍烈屬返回東北。回東北後,趙老太太棄武從商,在丹東和瀋陽籌辦加工廠,試圖用自己的力量解決抗日軍烈屬生活出路。無奈內戰驟起,和平建家園希望破滅,趙老太太返回北平隱居。
1949年,蔣介石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找到了馮文姑,委任她擔任冀熱遼邊區游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司令,隨潰退的國民黨軍流竄四川,策劃“反征糧”暴動,提出“趕走共產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游擊區,抵抗進川的解放軍。蔣介石在撤離大陸時給她親筆寫下手諭,鼓勵她“奮起當年精神,發揚游擊經驗”,並預祝她“樹立新功”。此時已如喪家之犬的馮文姑覺得蔣介石就是她的再生父母,感激涕零。當劉鄧大軍挺進重慶時,馮文姑露出十足的匪相,在一口氣劫掠十幾家銀行後倉皇北竄。
解放軍入川的先頭部隊念其抗戰功績,多次派人勸她明辨事非,回到人民行列。然而,馮文姑死心塌地,甘願做一個大匪首。1949年底,馮文姑率部到正準備通電起義的國民黨十六兵團的駐地,策動少數頑固分子叛變,殺害解放軍收編代表孫路平和陳文高,企圖阻止國民黨十六兵團起義。同時,圍攻占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解放軍西南軍區又派出李克夫、傅傳作深入該兵團,向官兵們宣讀形勢與政策,還冒險會晤馮文姑,希望她不辜負當年聲譽和人民意願,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無奈馮文姑依然執迷不悟,說什麼“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蔣委員長”。在十六兵團被解放軍收編後,馮文姑只好逃進深山老林。
1950年,馮文姑策劃大規模暴亂,派出大批特務在聯絡叛亂分子。就在正月十一晚,當馮文姑召集各路匪首面授暴動機宜時,及時掌握匪徒行蹤的解放軍,將這伙匪徒重重包圍起來,一網打盡。被活捉了的馮文姑,儘管已70歲態度依然頑固,氣焰囂張,拒不投降,認為解放軍“挑燈撥火,誘惑忠良。”同年7月,馮文姑被西南軍區軍法處判處死刑,被押到刑場槍決。一代巾幗英雄,最終成為蔣介石的犧牲品、人民的罪人,多么可悲!

“游擊隊之母”晚節不保

在《鄧穎超文集》中有一幅19位女性的合影,德高望重的何香凝和鄧穎超坐在一個北方老太婆的身旁。這個老太婆就是抗戰時期大名鼎鼎的被蔣介石封為“游擊隊之母”的趙老太太。
拉了200農民參加“義勇軍”
趙老太太(1881-1950),遼寧岫巖人,文盲,丈夫姓趙,她只會書寫自己的名字“趙洪文國”,可能是諧音的緣故,史料記載其名字也有稱馮文姑或馮文國的。由阿英主編的《文獻》,1938年10月創刊號有一篇補白性質的短文《游擊隊之母》,記載她早年至1938年10月武漢、廣州淪陷前的一些故事:
馮文姑。她今年六十七歲了(筆誤,應該是五十七歲)。在她的銀髮之下,滿臉是粗又深的皺紋,就像她在滿洲曾經鋤犁過的大地一樣。當日本奪取了滿洲之後,他們搶去了她丈夫的土地。因此她的丈夫和她自己,她的兒子趙侗和別的八個女兒,便在饑荒中,而就是這飢餓,把他們對日寇的憎恨燃燒起來,促使他們行動。於是,他們組成了“義勇軍”。
年輕的趙侗做了游擊隊的領袖,並加入了共產黨。後來,因為日本人不斷跟追他們,於是他們移到晉察冀邊境的蔚縣去,但趙侗沒有走,仍然繼續戰鬥。移到蔚縣去的人們,在當地種起田來,馮文姑私心以為畢竟可以過和平的日子了。但她才剛剛收穫了三次,日本的兵馬又打了過來。這樣,她又被迫放棄了她們的田地。
接著,馮文姑召集了家庭會議,她問她的丈夫,除開他和她這兩條老命外,還有什麼別的足以損失的東西?她又向她的女孩們訴說,使她們回想在吉林打游擊過的日子。最後又說到趙侗,因此大家決定加到趙侗的部隊去。
馮文姑是一個極有能耐的組織者。她由一村到一村告訴農民們:吉林的苦情是怎樣的,日本是怎樣來的,來後的情形是怎樣的,以及她的兒子是怎樣跟日本人戰鬥的。“要是不把日本兵趕出中國,”她告訴他們說,“世上永遠沒有和平的日子。”隨後,他們便跟她到趙侗那裡去。
在她的腰裙下,有兩支盒子炮,能夠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有一次,她到一個村莊裡時,日軍快要到了。眼見寡不敵眾,她只好蹲在路旁,把盒子炮藏在腰裙下,走過的日軍用腳踢她,這樣的“老太婆”,日軍是不想要的。就連那些農民開始也看不起她。那天在晉北的一個村莊裡,她勸促民眾抵抗日軍,那些農民以為她只是一個瞎吹牛皮的老太婆,“你懂得什麼打仗,你這老太婆?”馮文姑叫農民們跟著她走到鎮外,直到他們看見,在一座小山旁,有三個騎馬的日本哨兵。她一句話也不說,從腰裙下抽出那兩支盒子炮,瞄準後就發射。兩個日軍登時撲倒下來,第三個逃走了。就這樣,那鎮上的兩百多個農民,就到她兒子的部隊里戰鬥著。
她為了給趙侗游擊隊募捐,坐難民車到了漢口。“是的,他們全曉得中國為什麼要抗日,用不著人家再告訴他們。但在農村里,卻有許多人還不曉得這些,諸位為什麼不到鄉村去,把這些告訴農民們,反而在這怪舒服的房子裡,像鸚鵡一樣的哇啦哇啦的呢?”她在漢口這樣吼了起來。她最近因接受南洋僑胞電請出國宣傳,在港粵受到盛大的歡迎。
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
由於趙老太太知名度高和影響大,各報記者就像今天的“狗仔隊”一樣對她進行追蹤和採訪。香港《立報》連載吳胥采寫的長篇文章《記趙老太太》,記錄她和兒子趙侗在盧溝橋事變後如何在北平城裡運送武器到城外的游擊隊、與漢奸鬥爭、擊落日寇飛機、闖監獄救人並擴大隊伍、開糧倉賑濟窮人等近乎天方夜譚的故事。
如,戰亂中,趙老太太指揮一隊便裝和制服混雜的隊伍,來到德勝門外的第二監獄外,裡面關押著一批將要殺的囚徒,門口有許多日本兵看守。穿制服的人上前叫門,說日本大使來了,要看犯人,以便執行死刑。看守一開門,著便裝的一擁而進,大聲呼喊並開槍,裡面的500多囚徒也跟著聲震天地用大力砸門。守衛的日本兵全嚇呆了,措手不及,不曾交戰,立刻被趙老太太的隊伍繳了械。於是所有的監倉統統打開,囚徒全部獲釋。另外還得到幾挺機關槍、十幾支手槍和步槍。當夜,在將囚徒身穿的白色囚衣換掉後,由趙侗召集他們談話,問他們願意乾什麼,願意回家或願意跟著隊伍都行。500多人一致表示要入游擊隊。兩天后,趙侗向他的母親報告說,新加入的同志,都想拜見您並向您道謝。趙老太太覺得,自己工作多而且重要,不想讓過多人認識她,萬一這500多人裡面,有人乾不長,那反而壞事了。所以,她讓兒子通知大夥不必來了,大家齊心協力好好乾就是了。
同年9月,趙老太太從武漢南下香港、廣州進行抗戰宣傳和募捐,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和高度推崇。本文開頭介紹的那幅照片就是一個例證。照片中的黃定慧(即黃慕蘭,《人物故事》版曾報導過)回憶,她到跑馬地摩利臣山道何香凝寓所拜訪趙老太太。接著又一連數天,陪老人家到各婦女團體、救亡團體,還有“兵災會”、“基督教青年會”等到處演講和募捐。老太太滿口東北話,香港人聽不懂,黃定慧就幫助譯成廣東話;何東爵士的女公子在半島酒店為老太太舉行招待會,黃定慧替她答記者問。1985年在抗戰勝利40周年時,黃定慧還情不自禁地填詞緬懷趙老太太:“巾幗英雄事跡奇,當年南北戰場,宣傳抗日熱衷腸……”
9月2日,在香港四婦女團體聯合歡迎趙老太太的集會上,剛從歐美宣傳抗日回到香港的陶行知,以及鄧穎超、黃定慧、李漢魂夫人吳菊芳和香港各界名流出席。何香凝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今日各界舉行此歡迎會,得蒙趙老太太、陶行知、李漢魂夫人、鄧穎超各位參加,非常榮幸。趙老太太過去在華北組織義勇軍,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其光榮過程,大家想必明白……現在失陷區內,同胞已受盡痛苦與恥辱,全國上下,應齊心一致,向侵略者報之以打擊。”趙老太太的演講,十分生動和感人,博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陶行知聽後,非常激動地寫下了一首當時流傳很廣的打油詩《送給趙老太太》:“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
1939年元旦,陶行知還寫了《新年小詩》:“除夕除了新秦檜,拜年要拜趙老太。可喜溢屏成國屏,投出金鐲捉妖怪。”新秦檜指汪精衛;溢屏,指九龍兒童書院的八歲小朋友李溢屏,向母親要來一雙金手鐲,獻金抗日救國。
晚節不保當土匪
9月13日下午,趙老太太由香港乘泰山輪抵廣東省,歡迎的人群爭著上船與趙老太太握手。國民黨省書記長諶小岑、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李煦寰等也趕來歡迎她,與她合影留念,向她表達無限的敬意。那時,趙老太太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看上去已有七十多歲,臉上刻著深深的皺紋,頭髮也非常的稀少了,穿著一套黑衣服,完全一個北方農村型的樸素老太婆,態度顯得非常和藹慈祥,但她有一雙神采奕奕的眼睛。”
她與記者高灝說她南來的任務:一是為了報告游擊隊作戰的真情,使在後方的政府民眾清楚了解,勿受漢奸等造謠的蒙蔽;二是為了溝通游擊隊戰士和人民,加強團結;三是為了請求政府以及富者有地位者予艱苦作戰的游擊隊以援助。”她也說:“每到一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但是切切實實地援助游擊隊,還趕不上開會歡迎我來得熱烈。”果然在當晚的哥倫布餐廳的歡迎公宴上,各界名流紛紛捐款。
趙老太太后來的經歷如何?遼寧《黨史縱橫》1995年7月第7期,登載劉一力《“游擊之母”的人生演變》。
根據劉文記載,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用高官厚祿收買了她,委任她為“冀熱遼邊區游擊第二路綏靖司令”。1949年,趙老太太率一師兵力,隨潰退的國民黨軍流竄四川。蔣介石撤離大陸時給她親筆寫下手諭,鼓勵她“奮起當年精神,發揚游擊經驗”,並預祝她“樹立新功”。此時已如喪家之犬的趙老太太感激涕零。她在重慶自封“總統府留守”,並打出“反共軍司令”的旗號。當劉鄧大軍挺進山城時,她露出十足的匪相,在一口氣劫掠十幾家銀行後倉皇北竄。
解放軍入川先頭部隊,念其抗戰功績,多次派人勸她明辨是非,回到人民行列。然而她孤行己見。同年底,趙老太太率部到正準備通電起義的國民黨十六兵團的駐地什邡縣,策動少數頑固分子叛變,殺害解放軍收編代表孫路平和陳文高。但是兵團的多數官兵並沒有跟她走。解放軍西南軍區又派人冒險會晤趙老太太,希望她不辜負當年聲譽和人民意願,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無奈她依然執迷不悟,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蔣委員長”。十六兵團被解放軍收編後,她只好逃進深山老林。
1950年春節,趙老太太策划進行大規模暴亂,派出大批特務在安縣和綿竹一帶聯絡叛亂分子。就在正月十一晚趙老太太召集各路匪首面授暴亂機宜的時候,被解放軍一網打盡。趙老太太當時雖年已古稀,但依然態度頑固,氣焰囂張。同年7月,趙老太太被西南軍區軍法處判處死刑,並押至什邡縣槍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