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研究文叢,是一本圖書,2010年6月1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劉長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友蘭研究文叢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1241頁
- 開本:16
- 品牌:九州出版社
- 作者:劉長城
- 出版日期:2010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80506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馮友蘭研究文叢(套裝共4冊)》主要內容簡介:可以從兩個方面說人:人“是”什麼;人“有”什麼。作為人,應當怎樣?如何做人?人應當樹立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屬於人“是”什麼的問題。人在物質和地位方面多寡、富貧、尊卑、高下,這是屬於人“有”什麼的問題。中國文化認為,這二者都很重要。“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中國文化向來把人“是”什麼放在首位,人“有”什麼是第二位的。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哲學就是講“人”的學問的,人如果失去了作為人的意義,他即使腰纏萬貫,又何足道哉!挺直你的腰桿,堂堂正正地做一個人……《馮友蘭研究文叢(套裝共4冊)》從文化的“軸心時代”講起,中經歷史變遷而引起文化的變遷:先秦諸子——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文化——宋明理學——近代文化——新文化運動後的中國文化走向——毛澤東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以見中國文化的曲折發展歷程。“國學”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之學,從一定意義上說,身為中華民族的後裔,如果對於“國學”一問三不知,我們很可懷疑他的國入之資格!該書系作者在對於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研究的基礎上寫就的,是人們簡略而系統地了解中國文化的讀本,是大學各專業選修中國文化課的較為合適的參考教材。
內容簡介
《馮友蘭研究文叢(套裝共4冊)》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劉長城,198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哲學系,學者。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和馮友蘭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學會馮友蘭研究專業委員會南陽分會秘書長。著作:《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百家》(合著);“馮友蘭研究論叢”四部書:《傳統文化時述》(馮友蘭哲學史研究)、《解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的發展》(馮友蘭哲學研究)、《哲學大師馮友蘭》(馮友蘭傳記)、《山人齋文集》(學術論文集);《青山之路——一位農民發明家的坎坷人生》;《沉浮神州——段祺瑞軍政生涯》;《中原驕子——孟忠煥》等。
圖書目錄
《馮友蘭研究文叢之一:傳統文化時述》目錄:
序
自序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背景
一 地理環境
二 社會政治環境
三 民族和人文條件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及形式
一 文化與文明
二 中國傳統文化的界定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表述方式
一 理論系統的特別
二 表述方式的特別
第四節 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變遷
一 文化與時代
二 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期
第一章 先秦諸子文化(上)
第一節 先秦諸子文化概述
一“諸子百家”的緣起
二 諸子百家與春秋戰國時代
三 奴隸制解體和“官”“師”分離
第二節 諸子之一一一孔子
一 生平與著述
……
第二章 先秦諸子文化(下)
第三章 先秦其他文化典籍
第四章 兩漢文化——經學
第五章 魏晉文化——玄學
第六章 隋唐文化——佛學
第七章 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文化——理學
第八章 中西文化的衝突
第九章 新文化運動以來對傳統文化的衝擊
第十章 傳統文化與現代中國
後記
《馮友蘭研究文叢之二:中國哲學的發展》目錄: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講 中國哲學的起源
一 哲學是什麼
二 哲學本是“外來戶”
三 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四 中西哲學,各具特色
五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時代
第二講 “照著講”與“接著講”
一 首先應當“照著講
二 怎樣“照著講
三 馮先生的“接著講
四 “接著講”的得與失
五 餘論
第三講 “三道”“十派”話人生
一 《人生哲學》題目之來歷
二 《天人損益論》
三 中西比較以求同
四 一個新人生論
五 人生的無奈
第四講 以“漢”為界說“兩分”
第五講 最哲學底哲學
第六講 新理學的施政綱領——《新事論》
第七講 人生的境界
第八講 新作應需代舊刊
第九講 “馮學”與“馮友蘭現象:
後記
《馮友蘭研究文叢之三:哲學大師馮友蘭》目錄:
引 子
第一章 漫漫求學路 殷殷赤子情
耕讀世家
私塾讀經
客居武昌
延師崇陽
輾轉求學
就讀北大
心繫五四
留學美國
民族情結
第二章 中國哲學成巨著 學科建設開山人
文學院院長
加入國民黨
南北獨行客
安身立命地
天人損益論
中國哲學史
子學和經學
兩分得與失
清華秘書長
“河南黨”風波
……
第三章 貞元之際所著書 且將新理接舊理
第四章 南渡北妝多事秋 泰然從容守清華
第五章 三十年來是與非 一生系得幾安危
第六章 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
後記
《馮友蘭研究文叢之四:山人齋文集》目錄:
馮友蘭先生的學術生涯
(《臥龍論壇》1993年第2期)
一 馮友蘭先生的生平
二 馮友蘭先生的學術活動
三 對馮友蘭先生學術思想的簡評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精神文明建設
(《臥龍論壇》1994年第2期)
《新理學》的理氣觀
(《南都學壇》1994年第2期)
一 理與太極
二 一理與眾理
三 氣、真元之氣
四 理氣的統
簡析《新理學》的"性"與"心
(《殷都學刊》1994年增刊號)
一 性兼形上、形下
二 從性兼形上形下說,性可有義理與氣質之分別
三 心與心之理
四 心與性之關係
五 性善、性惡的歷史性總結
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和繼承
……
序
自序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背景
一 地理環境
二 社會政治環境
三 民族和人文條件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及形式
一 文化與文明
二 中國傳統文化的界定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表述方式
一 理論系統的特別
二 表述方式的特別
第四節 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變遷
一 文化與時代
二 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期
第一章 先秦諸子文化(上)
第一節 先秦諸子文化概述
一“諸子百家”的緣起
二 諸子百家與春秋戰國時代
三 奴隸制解體和“官”“師”分離
第二節 諸子之一一一孔子
一 生平與著述
……
第二章 先秦諸子文化(下)
第三章 先秦其他文化典籍
第四章 兩漢文化——經學
第五章 魏晉文化——玄學
第六章 隋唐文化——佛學
第七章 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文化——理學
第八章 中西文化的衝突
第九章 新文化運動以來對傳統文化的衝擊
第十章 傳統文化與現代中國
後記
《馮友蘭研究文叢之二:中國哲學的發展》目錄: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講 中國哲學的起源
一 哲學是什麼
二 哲學本是“外來戶”
三 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四 中西哲學,各具特色
五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時代
第二講 “照著講”與“接著講”
一 首先應當“照著講
二 怎樣“照著講
三 馮先生的“接著講
四 “接著講”的得與失
五 餘論
第三講 “三道”“十派”話人生
一 《人生哲學》題目之來歷
二 《天人損益論》
三 中西比較以求同
四 一個新人生論
五 人生的無奈
第四講 以“漢”為界說“兩分”
第五講 最哲學底哲學
第六講 新理學的施政綱領——《新事論》
第七講 人生的境界
第八講 新作應需代舊刊
第九講 “馮學”與“馮友蘭現象:
後記
《馮友蘭研究文叢之三:哲學大師馮友蘭》目錄:
引 子
第一章 漫漫求學路 殷殷赤子情
耕讀世家
私塾讀經
客居武昌
延師崇陽
輾轉求學
就讀北大
心繫五四
留學美國
民族情結
第二章 中國哲學成巨著 學科建設開山人
文學院院長
加入國民黨
南北獨行客
安身立命地
天人損益論
中國哲學史
子學和經學
兩分得與失
清華秘書長
“河南黨”風波
……
第三章 貞元之際所著書 且將新理接舊理
第四章 南渡北妝多事秋 泰然從容守清華
第五章 三十年來是與非 一生系得幾安危
第六章 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
後記
《馮友蘭研究文叢之四:山人齋文集》目錄:
馮友蘭先生的學術生涯
(《臥龍論壇》1993年第2期)
一 馮友蘭先生的生平
二 馮友蘭先生的學術活動
三 對馮友蘭先生學術思想的簡評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精神文明建設
(《臥龍論壇》1994年第2期)
《新理學》的理氣觀
(《南都學壇》1994年第2期)
一 理與太極
二 一理與眾理
三 氣、真元之氣
四 理氣的統
簡析《新理學》的"性"與"心
(《殷都學刊》1994年增刊號)
一 性兼形上、形下
二 從性兼形上形下說,性可有義理與氣質之分別
三 心與心之理
四 心與性之關係
五 性善、性惡的歷史性總結
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和繼承
……
後記
站在我家後面的小山上向西望去,可以看到馮友蘭先生的故居——坐落在祁儀鎮東北角的馮家人院。小時候,常聽家鄉的老輩人說,祁儀出了一個馮博士。那可是一個大人物。因為是小孩子,自然鬧不清什麼是“博士”,但知道他是一位大人物。每當聽到“馮友蘭”這個名字時,我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種敬畏。讀中學時,我們的學校——唐河六中就在馮家大院的旁邊,一有空閒,就到馮家大院去觀看馮友蘭先生早年在院中所植的臘梅,還有那株參天的白果樹(銀杏)……
“文革”後期,我在家鄉當了一名“中學教師”。除我所教的語文課外,常按照要求,給學生們讀一些“批林批孔”、“評法反儒”之類的報刊文章,就在這個時候,我在馮友蘭先生的大宅院旁邊的新華書店裡得到了他所寫的一本小書《論孔丘》,我把這本書買了回來,從此我與馮友蘭先生取得了聯繫。
“文革”結束,大學恢復招生,我從此走出家鄉的小山村,到省城去讀大學。在馮友蘭先生的書信教誨下,我讀了鄭州大學哲學系。1980年暑假,我來到了馮友蘭先生在北京的寓所——北京大學燕南園57號。他當時正在寫作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我便在馮先生的書房裡住了一個多星期,得以親聆馮先生的“耳提面命”,醍醐灌頂,茅塞初開。也即從那個時候起,我本能地感覺到我這一生將有可能同“馮學”聯繫在一起。
“文革”後期,我在家鄉當了一名“中學教師”。除我所教的語文課外,常按照要求,給學生們讀一些“批林批孔”、“評法反儒”之類的報刊文章,就在這個時候,我在馮友蘭先生的大宅院旁邊的新華書店裡得到了他所寫的一本小書《論孔丘》,我把這本書買了回來,從此我與馮友蘭先生取得了聯繫。
“文革”結束,大學恢復招生,我從此走出家鄉的小山村,到省城去讀大學。在馮友蘭先生的書信教誨下,我讀了鄭州大學哲學系。1980年暑假,我來到了馮友蘭先生在北京的寓所——北京大學燕南園57號。他當時正在寫作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我便在馮先生的書房裡住了一個多星期,得以親聆馮先生的“耳提面命”,醍醐灌頂,茅塞初開。也即從那個時候起,我本能地感覺到我這一生將有可能同“馮學”聯繫在一起。
序言
作為“馮學”研究系列的四部書終於完成了,實現了我多年來的夙願。
馮友蘭先生是我所敬仰的一代哲人。他集“三家”於一身: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作為哲學家,其學術代表作是“貞元六書”,即以《新理學》為綱的六部著作;作為哲學史家,其學術代表作是“三史”(兩卷本《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作為教育家,他終生從事大學教育,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並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擔任領導職務,他曾把一個完好的清華大學交給了中國共產黨。
他是“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他的“新理學”哲學代表了中國20世紀40年代最高的理論思維水平。有一位西方哲人說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雄偉壯觀的廟中沒有神像一樣,空空蕩蕩,徒有其表,因為它沒有可信仰的東西,可尊敬的東西。”(黑格爾語)“馮學”是中國宋明以來的哲學發展的重要成果,對於中外文化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說中國人因為有嚴復而知有西方學術,外國人因為有馮友蘭而知有中國哲學,這大概不會是誇張”(李慎之語)。一直到現在,西方人學習中國文化,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是首選教材。20世紀末,美國出版了一部大篇幅的哲學工具書《哲學家指南》,收錄了歷史上的哲學家尤其是最近一個世紀出現的著名哲學家,20世紀中國哲學家僅入選三人:康有為、毛澤東、馮友蘭。這三位哲學家中只有馮友蘭一人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家。
馮友蘭先生是我所敬仰的一代哲人。他集“三家”於一身: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作為哲學家,其學術代表作是“貞元六書”,即以《新理學》為綱的六部著作;作為哲學史家,其學術代表作是“三史”(兩卷本《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作為教育家,他終生從事大學教育,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並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擔任領導職務,他曾把一個完好的清華大學交給了中國共產黨。
他是“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他的“新理學”哲學代表了中國20世紀40年代最高的理論思維水平。有一位西方哲人說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雄偉壯觀的廟中沒有神像一樣,空空蕩蕩,徒有其表,因為它沒有可信仰的東西,可尊敬的東西。”(黑格爾語)“馮學”是中國宋明以來的哲學發展的重要成果,對於中外文化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說中國人因為有嚴復而知有西方學術,外國人因為有馮友蘭而知有中國哲學,這大概不會是誇張”(李慎之語)。一直到現在,西方人學習中國文化,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是首選教材。20世紀末,美國出版了一部大篇幅的哲學工具書《哲學家指南》,收錄了歷史上的哲學家尤其是最近一個世紀出現的著名哲學家,20世紀中國哲學家僅入選三人:康有為、毛澤東、馮友蘭。這三位哲學家中只有馮友蘭一人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