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白色胞囊線蟲

馬鈴薯白色胞囊線蟲

馬鈴薯白線蟲的學名為馬鈴薯白胞囊線蟲(召lobode:a Pal了ida),是馬鈴薯等茄科植物上危害極嚴重的植物寄生物,是馬鈴薯作物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對茄屬的90種植物致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鈴薯白色胞囊線蟲
  • :動物界
  • :墊刃目(Tylenchida)
  • :異皮線蟲科(Heteroderidae)
  • :球胞囊屬Globodera Skarbilovich
  • 檢疫分類:一類檢疫性線蟲
  • 傳播途徑:種薯、苗木、花卉鱗莖及土壤傳播
主要寄主,分布情況,危害症狀,測量數據,形態描述,生活史介紹,生物特徵,檢疫方法,防治方法,

主要寄主

在農業上主要寄主作物是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及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茄子(S.Melongena L)、及茄科(Solanaceae)植物的許多其他種類、包括歐洲雜草(S.sarachoides Sendt)和(S.dulcamara L)(Goodey等、1965)及曼陀羅( Datura stramonium L)、但是最重要的是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的種和品種(Stone、1972)。
馬鈴薯圖片馬鈴薯圖片

分布情況

不列顛諸島、美洲中部及南北美洲、歐洲、冰島、地中海地區、前蘇聯的西部、南非。

危害症狀

具體症狀與馬鈴薯金線蟲為害的症狀相似。
發病初期,下部葉片葉尖皺縮凋萎,然後枯死,相繼全株葉片枯凋,根部分枝很多,但均細弱。成株植株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莖瘦細,葉片有斑點,黃化,死亡或葉叢萎蔫等。這些症狀常能說明感染了馬鈴薯金線蟲,但這些並不是特有的症狀。在根上可以見到許多金色小球狀的蟲體,尤以土表附近的鬚根上為最多。塊莖上也有蟲體寄生。秋季雌蟲死後,胞囊在殘餘根系和土內越冬。

測量數據

(據Stone,1973模式標本種群)
雌蟲(n=25):口針長度=27.4±1.1μm,基部頭寬=5.2±0.5μm,口針基部至背食道腺管開口的距離=5.4±1.1μm,頭端到中食道球瓣門的距離=67.2±18.7μm,中食道球瓣門到排泄孔的水平距離=71.2±21.9μm,頭端到排泄孔的水平距離=139.7±15.5μm;中食道球平均直徑=32.5±4.3μm;陰門盆平均直徑=24.8±3.7μm,陰門裂的長度=11.5±1.3μm,肛門到陰門盆的距離=44.6±10.9μm,在肛門—陰門的軸線上角質脊的數目=12.5±3.1。
胞囊(n=25):寬度 =534±66μm,包括頸的長度=579±70μm,頸長=118±20μm,膜孔平均直徑=24.5±5.0μm,肛門到膜孔的距離=49.9±13.4μm,Granek’s比率(Granek’s ratio)(Granek,1955)=2.1±0.9。
雄蟲(n=50):體長=1198±104μm,排泄孔處體寬=28.4±1.3μm,頭基部寬=12.3±0.5μm,頭長=6.8±0.3μm,口針長度=25.7±1.0μm,口針基部至背食道腺管開口的距離=3.4±1.0μm,頭頂至中食道球瓣門的距離=81.0±10.9μm,頭頂到排泄孔的距離=176.4±14.5μm,肛門處體寬=13.5±2.1μm,沿軸交合刺長度=36.3±4.1μm,引帶長度=11.3±1.6μm。
2齡幼蟲(n=50):L=486±23μm,排泄孔處體寬=19.3±0.6μm,頭基部寬=10.6±0.5μm,頭長=5.5±0.1μm,口針長度=23.8±1.0μm,口針基部至背食道腺管開口的距離=2.7±0.9μm,中食道球瓣門到排泄孔的距離=39.9±3.3μm,頭頂到排泄孔的距離=108.6±4.1μm;尾長=51.1±2.8μm;肛門處體寬=12.1±0.4μm,尾部透明區長度=26.6±4.1μm。
主模式標本2齡幼蟲:L=510μm,排泄孔處體寬=19μm,尾長=53μm,尾部透明區長度=31μm,肛門處體寬=13μm,頭環紋=4,頭高度=9μm,頭寬=9μm,口針長度=25μm,口針基部至背食道腺管開口的距離=2μm,中食道球瓣門到排泄孔的距離=32μm,頭端至排泄孔的距離=106μm。

形態描述

形態特徵
雌蟲:口針長=22.9±1.2μm;背食道腺開口距口針基部=5.7±0.9μm;唇區至排泄孔=145.3±17.9μm;陰門裂長=9.7±1.9μm;肛門至陰門盆距離=60.0±10.1μm;肛陰間軸線上的角質層脊數=16-20條。
胞囊:長(不包括頸)=445±50μm;寬=382±6.1μm;頸長=104±19μm。
雄蟲:L=1198±104μm;口針長=27.5±1.0μm;背食道腺開口至口針基部距離=3.4±1.0μm;交合刺長=36.3±4.1μm;引帶長=11.3±1.6μm。
二齡幼蟲:L=468±20μm;體寬=21.8±0.7μm;尾透明部長=26.5±1.8μm;口針基部球到背食道腺口=2.6±0.6μm;尾長=43.9±11.6μm。
雌蟲:體亞球形,有突出的頸,此頸包括頭部,並包含食道及部分食道腺。頭部、食道及部分食道腺位於伸出的頸上。體白色,一些種群經過4~6周奶油色階段後,死亡後變成有光澤的褐色(Guite,1966,1967,1970)。頭部具融合的唇及1或2個明顯的環紋。在大多數的體表區域,這些環紋變成脊的網狀紋飾。無側線。頭架輕度發育,六角放射狀。口針前部約占口針總長度的50%,口針基球向後傾斜;口道(stomallining)形成一管狀的口針腔(stylet guide)。此口針腔從頭架一直延伸到口針長度約75%處。中食道球發達,內有大的新月形的瓣片。食道腺體寬大,後期常不易觀察到,3個核。在頸基部有明顯的排泄孔。頸部區的內部結構常因角質表面的無色透明物而模糊不清。雙卵巢占據體腔大部分。陰門的橫狹縫位於一輕微的圓形凹陷內,稱為陰門盆。肛門和陰門盆之間的角質表面具有幾條呈部分交叉聯接的平行脊。在大部分的體表都可見到亞表皮下不規則排布的刻點。這些刻點可能與陰門半月體上的體表乳突小混淆。
胞囊:新胞囊的顏色為有光澤的棕色,亞球形,具突出的頸。頭部常破壞,只留下暴露的頸末端。陰門區完整,周膜孔。無陰門橋、下橋及體內外生殖器的其他殘留物。無泡囊,但有時在陰門區存在小的、變黑或變厚的“陰門體(vulva bodies)”。在大多數標本中可見到肛門。肛門通常位於“V”形特徵的頂端。角質紋飾與雌蟲的相同,更顯清楚,無亞晶層。
雄蟲:體蠕蟲形,尾短,尾端鈍圓呈各種形狀。溫和熱殺死後體標本呈“C”形或“S”形。體後部縱軸扭曲90°~180°。角質具規則的環紋,側區有4條側線並在尾部結束。有時環紋穿過外側的側線,但不穿過內側的一對。頭圓形,縊縮,有大的口盤;具6片不規則的唇片,6或7條環紋,頭架深度骨化六角放射狀。口針高度發達,口針基球向後傾斜,前部約占整個口針長度的70%。橢圓形的中食道球有一強大的新月形瓣片;食道腺3個食道腺核,背部的核心大多明顯。半月體2個體環長,位於排泄孔後2~3個體環處。單精巢,泄殖腔有小的突出的圓形唇瓣;唇瓣含有兩個粗壯的弓形交合刺;交合刺遠端為一尖頂。背側引帶小。
2齡幼蟲:蠕蟲形,尾部逐漸變細,尾尖細圓。體腔沿尾長約延伸至尾長的一半處。餘下部分形成尾部透明區。角質環紋排列規則。側區有4條側線,在開始和終止處都為3條,有時完全網狀化。角質在開始的7~8體環處加厚。頭圓形,輕度縊縮,有4~6個環紋。頭區深度骨化,六角放射狀。前部的頭小體在頭部開始的2~3體環處,後部的則在6~8體環處。口針發達;口針基球側面觀時,前面明顯向前突出。口針前半部分約占口針總長度的50%。排泄孔大約在頭後體長的20%處。半月體明顯,長為2個體環寬度,在排泄孔前1個體環處。半月小體在排泄孔後5~6體環處。生殖原基四細胞,約在頭後60%體長處。

生活史介紹

馬鈴薯白胞囊線蟲與金線蟲在生物學和生活史方面等幾乎是一樣。

生物特徵

Foot,M.A(1978)研究了溫度對紐西蘭3個馬鈴薯胞囊線蟲群體的存活、生殖力和增殖率的影響,他們的發育溫度範圍G.rostochiensis在10~25℃;G.pallida的致病型3(Pa3)9~23℃;G.pallida致病型2(Pa2)8~22℃。3種線蟲發育的最適溫度是15~20℃;但超過這一範圍時,G.rostochiensis比G.pallida增殖快;只有當溫度低於13~14℃時,G.pallida才比G.rostochiensis增殖快。G.pallida Pa2的溫度範圍比 Pa3稍低一點。

檢疫方法

線蟲主要在地下根部為害,一般地上部分症狀並非特色明顯可鑑。常形成嫩葉蒼白色、像缺肥或缺水的衰弱狀,乾旱條件下會產生萎蔫。嚴重病株會造成矮化、早衰。受害根部經常出現側根增生,開花期症狀尤其明顯,根部表皮上叮著很多乳白或乳黃色的、略顯半透明的小球形的雌蟲蟲體。被害根部表皮常出現龜裂,易於受到其他腐生真菌或細菌的侵染而加劇枯亡。致病線蟲為馬鈴薯金黃線蟲。線蟲雌雄異形。雄蟲體為線形,雌蟲成蟲近球形或洋梨形。蟲體分卵、幼蟲、成蟲三個歷期。幼蟲具5個齡期。雄雌蟲體在成蟲期才有形體上明顯區別。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措施。此病為檢疫性病害,應嚴加限制從疫區調運帶蟲種薯。
2、合理進行輪作。重病地區和非寄主作物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水旱輪作效果更優。
3、選種抗病品種。對壓低病情有一定效果。
4、進行土壤消毒。播種時每667平方米用3%克線磷5千克拌土後穴施,效果明顯。也可穴施10%力滿庫顆粒劑,每667平方米5千克。也可用55%D-D混劑每667平方米20~30千克,開溝澆施,然後覆土踏實。
5、田間藥劑灌根。田間早期見有發生線蟲病,及時用藥劑灌治。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每株用藥液0.25~0.5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