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山關荊寺

馬蹄山關荊寺

馬蹄山關荊寺,原名“馬蹄關廟”,坐落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荊西村八組九陽大道西側,坐北朝南。馬蹄山關荊寺,始建於公元220年東漢末三國中期,關荊寺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是華中地區著名的關帝廟之一,歷史文化悠久。傳說關羽被擒後,其坐騎赤兔馬性情大發,悲痛不已橫跳江中,馬腿四足陷於江邊石縫中,淹死於長江。赤兔馬死後三月有餘,其馬蹄始終浮於江面,後被荊州承天寺住持通應法師將馬蹄打撈上岸。馬蹄約有二尺九寸,全骨發亮,後帶回放置於離江堤不遠處的古佛寺(當時已是空廟,無人打理)。通應法師回承天寺後,與眾僧商議馬蹄之事,眾僧一致同意重修古佛寺,並安排兩名僧人在此清修守廟,扶持香火。待古佛寺重修圓滿之後,通應法師主持重興說法開光,並賜廟名為馬蹄關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蹄山關荊寺
  • 外文名稱:matishanguanjingsi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荊西村八組九陽大道西側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06:30—18: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關聖殿
  • 現任住持:寬楞法師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合遊玩季節:春秋最佳,夏、冬也不錯
歷史沿革,關公與佛教文化,建築格局,關聖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其他建築,文化交流,佛事活動,正月,二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旅遊貼士,位置:,交通,景點美食,

歷史沿革

馬蹄山關荊寺原名“馬蹄關廟”,始建於東漢末(公元220年)三國時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8年)關羽被擒後,其坐騎赤兔馬性情狂躁,戰亂中飛奔於江中,馬蹄陷於江中石縫淹死。
唐代中期(公元680年)荊州承天寺通應法師於江中發現一物三月不沉,後打撈上岸,詢問附近鄉親得知為赤兔馬馬蹄,遂取回放入當時已經空無一人的古佛寺。(公元682年)通應法師安排一眾弟子,到古佛寺重修宏法,改廟名為馬蹄關廟。
1966年“文革時期”中廟中佛像被嚴重破壞。
1978年,國家加固維修長江堤防,又將馬蹄關廟拆除前兩重,加固了大堤,還有後重被當時長江管理段用作管理處人員住所,寺廟便不存在了。
1982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撥亂反正”全面落實宗教政策,馬蹄關廟再次發展起來。由當地信眾發心從一磚一瓦開始,在原來馬蹄關廟原址搭建了兩間小屋,並塑像成廟,馬蹄關廟重生。
2004年,在人民政府和四眾弟子的支持擁護與保護下,由寬楞法師在此主持香火,建寺宏法。
2008年,政府修建九陽大道,需占用寺廟建築位置,為配合市政工程,馬蹄關廟被就近搬遷。
2009年,九陽大道正式通車,寺廟也在九陽大道西側不斷發展擴大,先後修建有關聖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齋堂、客堂、廂房等,並將“馬蹄關廟”改名為“馬蹄山關荊寺”。
2010年,馬蹄山關荊寺被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保護單位。
2014年,馬蹄山關荊寺進行了水陸法會。

關公與佛教文化

據《佛祖統紀-智者傳》載: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創始者智頗(智者大師),“到荊州,欲創精舍。一日,見關羽神靈告之,願建寺護持佛法。七日後,師出定,見棟宇煥麗,師領眾入室,晝夜演法。一日,神白師:‘弟子獲聞出世間法,念求受戒,永為菩提之本。’師即授以五戒,成為佛教的伽藍護法神。”智者奏於晉王楊廣,遂封關公為守護佛法的“伽藍菩薩”,把關公列入佛法守護神行列,塑像供奉,使關公成為中國本土佛教神明。
從此以後,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又化身為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同是佛教大護法,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藍菩薩關公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洛陽佛教》)
另據民國初年佛門高僧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讚嘆曰:“關帝者在生時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歿後皈依智者,願為伽藍。護持佛法至今千三百餘年,天下叢林之主人多有法身大士乘願弘法者,關帝一一護持親近,豈今尚有未了……關帝之本,光何能測度評論哉。”
“關帝在世則精忠貫日月,浩氣塞天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歿後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時,智者大師至玉泉,關帝特運神力,創建寺宇,又求授戒,以為菩提之本,兼願擁護佛法(見《關帝全書》及《玉泉寺志》)。故天下叢林,皆謂之為伽藍菩薩,而與韋馱菩薩,並鎮山門。(摘自《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四·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
由此可見,佛教著作的記載以及高僧的印證才是關羽成為佛教護法伽藍菩薩的真實經過,當然,印祖是謙言,他老人家怎能不知關帝本跡!只是我等凡夫不具法眼,妄起分別,甚至心生輕慢,造諸惡業。還望讀此文者倍生敬信,廣為傳頌,獲福無涯。
關聖帝君自皈依智者大師誓願護法以來,常與護法韋馱尊天菩薩相伴,維護正法久住,伽藍安寧。同時又警示修道人,謹遵佛法,棄惡從善,改過自新。又為真正佛子,驅除障礙,助以往生西方。其大慈大悲,恩威並濟之功德,堪為世代人民所共仰。

建築格局

馬蹄山關荊寺占地5000平方,坐北朝南,依江而建,中軸線主建築為關聖殿、大雄寶殿、觀音殿。

關聖殿

位於寺廟中軸線最前端,殿正中供奉有關羽、周倉、關平像,其容顏神武,正氣浩然,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威武異常。殿內牌匾題有“存惡念做壞事不懺悔任你燒香拜佛無用,修善心廣積德行真誠不供朝禮亦十分靈”,殿外題有“四大部洲陽世奸雄逞強違天害理皆由己,普天下陰司輪迴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
關聖殿關聖殿

大雄寶殿

為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佛殿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佛高大的塑像,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
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的意思。這三尊佛合起來叫“橫三世佛”。
三世佛旁邊各有二位菩薩立像和坐像,在釋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六位菩薩各是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見《華嚴經》、《藥師本願經》、《觀無量壽佛經》)。
豎三世佛,是以人生的前世今生後世來命名的。正中是現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燃燈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

觀音殿

位於大雄寶殿後側,殿中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因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慈悲心、大悲心,是救世最切者。觀世音菩薩是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並稱的西方三聖之一,據佛經記載,菩薩在久遠劫以前早已成佛,佛號為正法明如來,只是為了救度眾生,倒駕慈航,於今在娑婆世界現菩薩身,拯救世人,觀世音菩薩在佛教界受到非常高的禮遇和崇拜。
觀音殿觀音殿
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稱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能化現三十三種身相,是一種對"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也是對大士慈航普度的偉大精神信仰和希翼。“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有感必應,所求如願,一切順道。具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職能。
祈求:平等、平安吉祥、消災解難、健康長壽、子孫興旺、財源廣進,有求必應

其他建築

馬蹄山關荊寺主殿兩側迴廊內外,修有僧眾生活的堂院樓舍,如客堂、五觀堂(齋堂)、職事堂(庫房)、學院院舍等建築,在不斷擴建中,又修有功德碑亭,亭內塑有歷年來護持寺廟的信眾姓名的功德碑。
碑亭碑亭

文化交流

關羽是蜀漢名將,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名冠天下。其由將而侯而王而帝而聖的1800多年,就是關公故事精神流傳-信仰風俗出現-關公文化形成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官方和民間共同締造了廟宇文化——建築、雕刻、楹聯、雕塑、繪畫等等內涵豐富;締造了祭祀文化——程式規整而嚴密的祭祀儀式、全球信徒的朝拜現象;締造了廟會文化和戲曲文化——物質和文化的交流,戲曲與雜劇的展演;締造了商神文化——關公因他的忠義而被社會方面面的人群當作求平安、求財、求學、求進的神祇。
關公文化中最根本的理念文化——關公的忠義仁勇和誠信精神。待事以忠,待人以仁,以義取利,以勇精進,這種精神如今已然成為民族精神和大義,成為社會發展與和諧的根本。

佛事活動

佛教節日中,除釋迦牟尼佛的出生、成道、涅盤為歷史事實外,其餘的如彌勒聖誕,觀世音菩薩聖誕皆乃是祖師大德所定,並非出自佛經,佛弟子當了解,此即是表法,實則觀世音菩薩也並非出生在地球,如何說生日呢?此是古來祖師大德藉此方便接引眾生,以入佛正見。

正月

初一 彌勒菩薩聖誕
初六 定光佛聖誕

二月

初八 釋迦牟尼佛出家
初九 慧能大師聖誕
十五 釋迦牟尼佛涅磐
十九 觀世音菩薩聖誕
廿一 普賢菩薩聖誕

四月

初四 文殊菩薩聖誕
初八 釋迦牟尼佛聖誕
廿八 藥王菩薩聖誕

五月

十三 伽藍菩薩聖誕

六月

初三 韋陀菩薩聖誕
十九 觀世音菩薩成道

七月

十三 大勢至菩薩聖誕
十五 佛歡喜日
廿四 龍樹菩薩聖誕

八月

十五 月光菩薩聖誕
廿二 燃燈佛聖誕

九月

十九 觀世音菩薩出家

十月

初五 達摩大師聖誕

十一月

十七 阿彌陀佛聖誕
十九 日光菩薩聖誕

十二月

初八 釋迦牟尼佛成道
廿九 華嚴菩薩聖誕

旅遊貼士

位置: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荊西村8組43號

交通

在市內可坐4路等公車到達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

景點美食

佛教主張素食,是為長養仁者之心,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提倡【戒殺】。佛教修行者食素,是為了過簡單的生活,因為清心寡欲能減少煩惱,有益於心靈的升華。
齋堂美食有:花椰菜燒豆腐、西芹腰果百合、土豆燉番瓜、清炒黃豆芽、香乾豆腐、香菇炒土豆條、腰果玉米粒、地三鮮、清蒸白玉佛手、青椒豆腐泡、糖醋苦瓜、蠶豆玉米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