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識途

馬識途

馬識途(馬千木),男,1915年生於重慶忠縣,祖籍湖北麻城,四川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組織工作。1941年到昆明西南聯大中文系學習,1945年畢業。歷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職。193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滄桑十年》,紀實文學《在地下》,短篇小說集《找紅軍》《馬識途諷刺小說集》等。

2014年1月,馬識途舉行了書法義展,賣出230多萬,全部捐給了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為此,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了“馬識途文學獎。 2016年12月29日,四川省作家協會決定,推舉馬識途為四川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識途
  • 別名:馬千木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重慶忠縣
  • 出生日期:1915年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清江壯歌》《夜譚十記》《滄桑十年》
人物生平,著作書目,其它信息,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15年1月,馬識途出生於重慶市石寶鄉的書香門弟。作為革命家與文學家雙重身份的馬識途,16歲便負笈出峽尋求救國之道,遊學於京滬寧,投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
馬識途同志馬識途同志
1935年,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和抗日戰爭,從事中共地下黨革命活動。1935年起至今,馬識途已在全國報刊雜誌共發表長短篇小說等文學作品19部。他少年時代曾聆聽過魯迅先生的講演,20歲時在上海參加了葉聖陶主持的徵文比賽並獲獎。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國文學系。1945年12月1日領導了昆明“一二·一”運動,與胡繩同志一起創辦了《大眾報》。
1959年起,馬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創作發表了短篇小說《老三姐》、《找紅軍》等作品。
1961年,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出版發行,震動全國,從而奠定了他在忠縣人物中國文壇的地位。
馬識途同志馬識途同志
70歲後,馬識途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開始學習電腦,並很快熟練掌握,成為中國作家中年齡最長的換筆人。 87歲以後,30萬字的電視劇本《沒有硝煙的戰線》就是他以電腦打字完成的。由於他對於文學的傑出貢獻,四川省已於2005年編輯出版了12卷本《馬識途文集》,目前正在籌編餘下的卷本。同時組織專人完成研究專著《馬識途生平與創作》,該書稱:“馬識途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李劼人、沙汀、艾蕪之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四川作家。”
2004年,馬識途年屆90高齡,年初,他舉辦了個人書法作品展,書法展所得收入全部委託主辦方代為捐給貧困大學生。同時出版了《馬識途書法集》一卷。
2009年暑期,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的傳奇電影《讓子彈飛》開拍,葛優姜文兩大內地華語影壇傳奇男星15年來的首度合作,更有華語頂級巨星周潤發鼎力加盟,由不亦樂乎電影公司和香港英皇電影、中影集團、中聯傳播、幸福藍海公司聯合投資,姜文導演執導的影片《讓子彈飛》,集結了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陳坤,姜武,周韻等當下華語電影的頂級陣容。該片分為國語和四川話兩個版本。電影上映後,《馬識途文集2:夜譚十記》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再次出版,全書分破城記、報銷記、盜官記、娶妾記、禁菸記、沉河記、親仇記、觀花記、買牛記、踢踏記十個故事。
馬識途馬識途
盜官記》講述的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川西,膽大包天而又嫉惡如仇的土匪頭子王大麻子,機緣湊巧了解到了國民政府賣官的潛規則,突發奇想決定買個縣太爺的官過過癮,同時利用這個機會向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大地主黃天榜復仇。為了能順利改頭換面,他找來了在衙門混跡多年的陳師爺。在後者的幫助下,張麻子改名為張牧之,大搖大擺地提著幾大箱銀元上省城買官,隨之發生了一系列故事。(劇情變化甚大)
馬識途同志晚年仍筆耕不輟馬識途同志晚年仍筆耕不輟
2010年12月14日,《讓子彈飛》成都媒體見面會現場,96歲高齡的馬識途參加首映儀式,創作一首七律贈予姜文以作紀念:子彈飛來呈異彩,街頭巷尾說姜文。芙蓉鎮里顯頭角,紐約蝸居鑄鐵魂。聯袂明星添大氣,多嬌麗娘浥清芬。層樓更上謀新片,藝苑何人不識君。

著作書目

《清江壯歌》(長篇小說)1966,人民文學出版社
《馬識途文集》《馬識途文集》
找紅軍》(短篇小說集)1978,四川人民出版社
《西遊散記》(散文集)1981,四川人民出版社
《景行集》(散文集)1981,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戰華園》(中篇小說)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夜譚十記》(長篇小說)1983,人民文學出版社
《馬識途短篇小說選》 1984,四川少兒出版社
《巴蜀女傑》(長篇小說)1986,中國青年出版社
《她,一顆閃光的流星》(長篇小說)1986,四川少兒出版社
《在地下(地下黨工作總結)》1987,四川大學出版社
京華夜譚》(長篇小說)1987,四川文藝出版社
《雷神傳奇》(長篇小說)1992,人民文學出版社
《盛世微言》(雜文集) 1994,成都出版社
《路》(長詩)1995,四川人民出版社
《馬識途諷刺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96,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與馬識途在一起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與馬識途在一起
《滄桑十年》(長篇紀實小說) 1999,中央黨校出版社
《焚余殘稿》(詩集) 1999,重慶出版社
《馬識途詩詞鈔》(傳統詩詞集)2000,天地出版社
《在地下》(長篇紀實小說)2005,人民文學出版社
《黨校筆記》 2011, 中央黨校出版社
《沒有硝煙的戰線》 2011 四川文藝出版社

其它信息

堅持寫作,作品讓讀者受益
“我從西南聯大中文系畢業,曾師從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等,把我訓練成一個能寫作的人……”馬老深情地回憶了自己走上文學道路的過程,以及周揚、邵荃麟、張光年、沙汀、韋君宜等鼓勵他創作並介紹他加入中國作協的往事。解放前,他長期在白區從事隱蔽的地下工作,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滿懷激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擔任繁重的行政工作。無論在從事地下工作的險惡環境裡,還是在繁忙的建設崗位上,他都筆耕不輟,始終為祖國的命運、社會的進步思考和寫作。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馬識途文集》共480多萬字,匯集了馬識途70年文學生涯各個時期的主要作品,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其創作成就和藝術特色。他的作品以生動的形象、跌宕的情節、通俗的語言,表現人民民眾革命和建設的生活,行文簡樸老辣而又生動鮮活,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犀利或幽默,是一個人民作家良知與個性的真實顯現。《清江壯歌》的壯懷激烈、《夜譚十記》的寓意深遠、《滄桑十年》的憂國憂民、《京華夜譚》的驚心動魄……所有這一切,都展現出中國人美好、善良的心靈,升華著讀者情感與審美的境界。儘管視力和聽力已大不如前,但馬老還是想把已經構思好的東西寫出來,還想繼續寫《最有辦法的人》,完成“夜譚”續集的創作,並向記者談了創作思路,讓我們沒有理由不堅信他依然會在文學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馬識途同志書法作品馬識途同志書法作品
四川文學創作大有潛力
馬老對四川文學寄予厚望:“四川的作家還有相當的潛力,還可以出一些好作品。”儘管實力雄厚的四川作家在五屆茅盾文學獎中奪冠,還有多位作家獲得魯迅文學獎,馬老卻說:“好作品能否傳下來還有待時間考驗,我們還缺乏像魯迅、巴金、老舍等人作品那樣的傳世之作。”“我們的創作還有很大距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四川的作家“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文學創作環境和條件,繼續努力創作”。對青年作家,馬老大加讚賞:“四川青年作家很活躍,苗子都很好。”在談到對青年作家的希望時,馬老說:“總覺得他們讀書少了點,學習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少,思想有時淺薄一些。多讀書,讀好書,作為作家的基本修養一生要堅持。”另外,“寫作的基本功要好好訓練。當年我們在西南聯大讀書,寫作訓練很紮實,小說怎么開頭、怎么展開、怎么結尾、怎么選詞,都拿名作來分析,訓練我們來寫,是現場作文。青年作家不能浮躁,要踏踏實實訓練基本功”。
馬識途同志書法作品馬識途同志書法作品
作協工作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
擔任了五屆四川省作協主席的馬老,對作協工作充滿感情。他坦誠地指出,作協工作與時代要求、文學發展有很多不適應,希望作協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努力為出好作品出好人才創造寬鬆的條件。“文藝生產中最活躍的是作家藝術家。如何保持和發揮好作家藝術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關鍵。”作協要在服務作家、繁榮創作方面下工夫,堅持把人力、物力、財力用在繁榮創作上。作協工作也要創新,改變計畫經濟時期的老思路老辦法,探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專業性人民團體特點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為解放、發展文藝生產力多做工作。他還希望在作協工作的同志們加強學習,“最根本的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好的作風為作家服務、為繁榮創作服務”。95歲的馬老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每天堅持鍛鍊、讀報、看書、練書法和寫作,偶爾還上網和看電視,對時事和文化建設十分關心。
馬識途先生書法作品(書贈郭鴻森先生)馬識途先生書法作品(書贈郭鴻森先生)
對馬老的專訪進行了一個半小時,但他始終談興不減,說經常看《文藝報》,見到中國作協的人很親切,還笑著說:“我還要參加第八次全國作代會。”聆聽一位與中國新文學和社會主義文學共同成長的老作家講他的文學情緣和藝術追求,使我們對這位年事已高,但精力過人、思維敏捷、思考深邃的老人充滿敬意,也期著他以新作創造新的文壇佳話。(徐忠志)
《夜譚十記》,被姜文改編為電影《讓子彈飛》。
馬識途
《夜譚十記》創作於1942年,當時馬識途已經身具革命家與文學家雙重身份,冒著生命危險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由於經常更換職業,馬老那時經常和三教九流打交道。
“他們給我擺了許多我聞所未聞、千奇百怪的龍門陣,尤其是我接觸的一些小科員,他們平時沒有什麼娛樂和消遣,只好三五結夥到人家裡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扯亂譚,擺龍門陣,自尋其樂,在他們結成的冷板凳會上,我聽到了難以想像的奇聞軼事。我才深知那個社會是多么乖謬絕倫,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苦無狀而又豐富多彩。”
馬識途被這些生動的故事感染,產生了強烈的創作衝動,終於在1942年選擇了10個最有意思的“龍門陣”開始創作《夜譚十記》。
寫《夜譚十記》的第一個字開始,根本沒想到這本書一寫就寫了40年,三度書稿被毀,三度重新創作。
馬識途最先創作了《破城記》的前半部分《視察委員來了》,可由於工作和學習都很忙,寫作計畫被擱置。第一次毀稿發生在1946年,馬識途奉調從雲南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寫好的初稿不得不在離開前全部燒掉。
2013年11月馬識途(右)與哥馬士弘在一起2013年11月馬識途(右)與哥馬士弘在一起
他到成都後,對於焚稿總是念念不忘,於是在工作之餘又情不自禁地寫了起來;第二次是馬識途在四川的家被國民黨特務查抄,他所有的書籍、書稿、筆記和資料都被沒收,其中也包括已經初具規模的《夜譚十記》;第三次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那段特殊的歲月。
新中國成立後馬老再次開始重寫《夜譚十記》,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經向他約稿,只要寫完就出版,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這部很快就要出版的書不光被判“死刑”,連書稿都找不到了。到馬老再次重新動筆創作《夜譚十記》時,他已經73歲了,是第四次寫這部小說,1982年終於大功告成,《夜譚十記》首次出版的印量就高達20萬冊。
1995年,打壓準備恢復“文彩中學”校名,並提寫了“文彩寫春秋”金嘉祥縣長。

社會任職

歷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四川省建設廳廳長,省建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第六、七屆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顧問、名譽委員,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國際筆會中心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副會長等。
馬識途曾先後擔任過縣委、中心縣委書記、鄂西特委書記、滇南工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曾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四川省建設委員會主任、建設廳廳長及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書記、副院長、中共中央西南局宣傳部副部長、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國第六、七屆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聯主席、省作家協會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副會長,四川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中國國際筆會中心理事直至離休。

人物評價

馬識途是一位才思敏捷,筆耕不輟,創作成就卓著的著名作家。70年來,他在投身革命、從事繁忙的領導工作的同時,在文學創作上辛勤耕耘,創作出版了大量的小說、紀實文學、散文、隨筆、詩詞等作品,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創作,以生動的形象、跌宕的情節、通俗的語言,表現人民民眾革命和建設的生活,行文簡樸老辣而又生動鮮活,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犀利或幽默,是一個人民作家良知與個性的真實顯現。
馬識途同志自幼學習書法,積80年之功研盡習翰墨丹青,自成風格,尤以各體隸書最具特色。
曾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