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仁

馬玉仁

馬玉仁(1875—1940),字伯良。江蘇鹽城人。國民黨追贈陸軍中將。早年投身軍旅,歷任團長、旅長、鎮守使、護軍使、軍長、參議等職。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家鄉組織抗日義軍,後被改編為蘇魯戰區第一路抗日游擊軍,任該軍司令,在鹽城、阜寧一線與日軍作戰。1940年1月3日,率部攻下日偽軍占領的阜寧縣城在激戰中不幸身負重傷,壯烈殉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玉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
  • 出生日期:1875年
  • 逝世日期:1940年
  • 職業:軍人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

人物生平

陸軍中將,是位傳奇人物,既做過“鹽匪”,鬧過“馬黨”,也剿過土匪;解甲歸田後,熱心圍墾開荒,興修水利,發展工商;晚年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請纓抗日,直至壯烈犧牲。
父親馬京元務農,性康爽;母親董氏。馬玉仁在男孩中為老大,兩個弟弟,四個姐妹。
馬玉仁,身材高大,且健壯,大扁臉,微黑,雙臂較長,有垂手過膝之稱,臂力過人。長穿黑嗶嘰制服,有時也穿長衫,登革履,胸佩金鍊懷表,外掛木盒二十響快機,內藏百朗靈(俗稱掌心雷)小手槍。頸上常圍綠綾。飲酒斤余,好食雞肉。武術強,槍法準,好勇鬥狠。他的口頭禪是:“槍打沒福的孩子!”無論指揮,還是衝鋒,不肯彎腰,自詡“英雄”。他娶妾六人,唯生一子益德,媳祁靜之
馬玉仁兒時就讀村塾,初識文字。十一二歲時為生活所迫,隨父親販賣私鹽。披星戴月,櫛風沐雨,循荒野阡陌,不堪其苦,常被查獲,備受凌辱,不勝憤恨。十三歲那年,其父病故,生活重擔落在三姐(人稱唐三姑奶奶,慣走江湖,領船販鹽,開堂收徒,槍法很準)和他身上。
十五歲時,因幫鄰人打死一名土匪,外流他鄉,邊做臨時工、邊拜師學藝。十七、八歲時,身高體壯,力氣過人。一次為人護秧水,力挫兩名好漢,從此名震鄉里。二十五、六歲,從鄉鄰武舉薛兆風之弟德揚習武,馬上馬下,刀槍棍棒,拳腳套路,較有長進。1905年參加縣級武考,名列小牌第八,後因清庭廢除科舉制度,仕途無望,惆悵不已。生活所迫,不得不重操販鹽舊業。馬玉仁身壯力大,一擔可挑二百多斤,將私鹽從堤中興橋、通洋、東洋、鮑家墩等地運至堤西,裝進木船,悄悄運走。常在草堰口西江家莊、李家莊圩溝里裝鹽運鹽。有一次,在阜寧縣五汛港之東泥螺窪,馬玉仁遇上兩個稅警盤查,稅警又要沒收,又要綁人,馬玉仁鋌而走險,揮舞大扁擔,攻其不備,打死二人,拿走兩支槍,是夜潛至東港徐六家(徐伯鴻之父),徐給以便裝路費,讓其逃生。他在運鹽時常遇官兵緝查,時而行賄通過,時而硬闖過關,但總覺得力薄。於是,同溝墩錢家溝、中林、東溝等鹽販陳正丸、劉海風、唐道仁、楊瑞文等串聯,形成互相支援的較大販鹽團伙。馬玉仁此時交友甚廣,又參加了慶幫(又稱青幫),遇到緝私鹽的官兵,敢於公然對抗。
馬玉仁憑著自己力氣和武功,利用匕首、扁擔、棍棒打傷官兵,繳來毛瑟槍。時長日久,馬玉仁船隊有土槍、土炮;有大刀、匕首;還有毛瑟洋槍(時稱五子鋼槍)。馬玉仁曾火併東海邊大鹽痞劉廣福,獲大小船隻七十條,得人三百多名,槍械幾十支,私鹽團伙越來越大。他又與安徽壽州大鹽魁聯成一氣,常常幾百條船首尾相連,竟有數里之長,公然行駛於河道,耀武揚威。此時,馬玉仁販鹽遠超過謀生範圍,而走向貪財、稱霸的邪道,時人稱之為鹽梟、鹽霸。馬玉仁的私鹽團伙,名聲遠揚,緝私營官兵頗為膽寒,由於上司壓得太緊,在范堤兩岸河湖港道嚴加盤查,常以營、連兵力搜尋馬玉仁船隊。
有一次,緝私營官兵在陳洋與小關子(今海河鎮)之間陡港附近,發現馬玉仁私鹽船隊在海河裡由東向西行進,官兵喝令停泊檢查,馬玉仁拒不停泊靠岸接受檢查,武裝與官兵對抗。馬玉仁帶頭衝鋒,打死二名、打傷三名官兵。因此,惹惱了兩江總督劉坤一,傳檄淮安府轄六縣內緝拿馬玉仁,成營成連官兵荷槍實彈,埋伏水陸要道。馬玉仁面對官府搜捕,開始隱蔽避難,先躲在高作東北箍桶匠姜勛家裡,爾後又隱遁至阜寧縣八灘的武舉人家中。次年,因追捕愈緊,馬玉仁正感到走投無路時,幸得卜寡婦介紹,投靠揚州游擊統領徐寶山(人稱老虎),初委任為伍長,不久升任哨長(相當排長),繼又任領哨(相當連長)。後來,以靖“鹽匪”之亂中,與唐道仁一起擒獲了蘇北大鹽梟王大樹。從此,里下河鹽匪之患大為減弱。在唐道仁升任南通縣警備營長後,徐讓馬玉仁接替唐之遺缺領銜管帶。馬玉仁對徐的栽培感恩不盡,凡徐使命,馬玉仁赴湯蹈火皆所不辭。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各地紛紛回響。其時,徐寶山向革命黨人鎮江都督林述慶投誠後,自任揚州軍政分府都督兼軍長,馬玉仁調任第三營管帶。是年冬天,廣軍統領黎天才組織民軍攻打南京的辮子軍張勛部),江浙聯軍司令徐紹楨,命令徐寶山部攻打浦口,馬玉仁隨同作戰,克浦口房山炮台,後又攻打南京。張勛控制雨花台,炮火可控制全城,兩軍相持不下。馬玉仁自告奮勇率隊突破,包打張勛主力。他精選會武術的士兵,組織兩排進攻部隊,一排是毛瑟槍隊;一排是藤牌、長矛、大刀、短刀,操練兩天。在進攻中,他衝鋒在前,辮子軍被殺得落花流水,向後潰退,後邊大軍湧入,攻占了雨花台。張勛率眾轉移到山東、安徽邊境,南北軍閥莫不稱馬玉仁是虎將。馬玉仁因攻攫升第十五標標統(相當團長)。四弟玉坤、姐丈計子山、外甥劉漢民安排當管帶和隊目。
1912年徐寶山倒向袁世凱,表示所部願屬北洋政府節制。袁世凱心腹蔣雁行從江北軍政府都督改任江北護軍使,這年2月,蔣雁行拉攏馬玉仁,改編第十五標為第四十七團,隸屬第二十三旅張仁奎部。不久,蔣雁行調任北洋軍政府陸軍部劉之潔繼任護軍使。5月,劉命令馬玉仁團及東海縣民政長袁士猷剿滅沭陽縣婁山鎮、金家圩、高塘溝等處土匪。馬玉仁率部在婁山鎮三戰三捷,袁世凱給予傳令嘉獎。5月15日,馬玉仁因在阜寧縣、東海縣等地迭次剿匪有功,又獲得一等金色獎章。此時,馬部已擁有馬、步、炮三個營,實力較其它團為強。
1913年5月底,徐寶山被陳其美所派的張靜仁、黃復生等謀殺。徐死後,由其弟徐寶箴代理軍長。不久,駐防江陰的第七十四旅全軍譁變,徐軍改為江蘇陸軍第四師,徐寶箴任師長,馬玉仁的第四十七團縮編為護軍營,馬改任營長。
是年夏,革命黨人發動討袁的“第二次革命”。袁世凱張勛由徐州南下攻打革命黨人,委任馮國璋為江蘇督軍。張、馮組織力量準備攻打南京,改徐寶箴的第四師為第二軍。馬玉仁接受書記官辰宦獻計,致電袁,願為效力,袁遂下令升馬為混成旅旅長,馬乘機將原有護軍營的馬、步、炮、輜重各隊擴編成旅。馬奉張、馮之命,任攻寧西路支隊長。8月1日,在六合一帶打敗國民黨人原安徽都督柏文蔚部,繳獲甚多。袁授馬為陸軍少將,獎三等文虎章一座。8月12日,馬率領混成旅由六圩渡江,攻克鎮江,威震滬寧線。8月18日,奉命西進,擊敗駐龍潭的討袁軍,嚴重威脅南京城。中外報紙爭刊馬旅戰訊,名噪一時。張、馮任馬為攻寧東線前敵司令,節制東線定武軍及第二軍有關旅團。馬從龍潭出發,克棲霞、占鐘山、攻南京,血戰十晝夜。9月1日首破太平門。入城後,又巷戰兩晝夜,打敗國民黨人黃興部隊。由是,討袁軍和江蘇軍對馬刮目相看。北洋政府於11月28日攫升馬玉仁為陸軍中將,實授揚州游擊統領。因揚州鹽運使張弧等以馬軍紀不佳而阻其入城駐營,馮國璋乃指令馬部機構駐十二圩。
1914年5月,袁授予馬三等嘉禾章一座。7月,隨蘇皖巡閱使宣武上將馮國璋進京晉見袁世凱,被賞五獅軍官刀一柄。
1916年3月,馬玉仁因辦陳小獅子案出力,又被賞軍刀一柄。5月,馮國璋委任馬玉仁為第一混成旅旅長。馬任混成旅旅長時,深感文化不高,常被同僚們取笑。於是,延聘第六師範教師做家庭教師,立好讀書習字課程表。馬玉仁立正聽課,老師請坐,馬方就坐聽課。子侄等讀書,立三等獎勵,甲等為洋琴一台,乙等為手錶一隻,丙等筆墨文具一套。一時馬宅內書聲啷啷,讀書識字、學琴畫畫蔚然成風,紙牌麻將銷聲匿跡。6月,袁世凱復辟稱帝在人民的唾罵聲中死去,馮國璋任副總統,馮為拉攏親信擴大勢力,授予馬玉仁總統府咨議頭銜。
民國19年(公元1930年)農曆八月十七日,窩藏在建湖縣馬家盪內以馬玉仁為首的一夥土匪,對千年古鎮沙溝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血腥搶劫,成為一起震驚蘇北的重大事件。
馬家盪位於鹽城市建湖縣境內,距興化沙溝鎮約40華里,盪中河湖港汊縱橫交錯,蘆葦成片一望無際,素有天然迷宮之稱。這伙土匪的頭子叫馬玉仁,是一位集大鹽梟、舊軍閥、大土匪、抗日英雄於一身的傳奇人物。
馬玉仁(1875—1940)原名日能,字伯良。今建湖縣高作鄉陸溝村馬家墩人。青年時期以販私鹽為生,後投靠揚州徐寶山徐老虎)加入“洪幫”發跡,於1917年就任第一混成旅旅長兼淮揚鎮守使。1925年冬,“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下令“解除馬玉仁一切職務,部隊解除武裝,各回原籍務農”。馬玉仁見大勢已去,人心背向,只得下野,他帶領餘部落草為寇。
馬玉仁對沙溝實施搶劫的主要原因是他和沙溝鎮望門族“趙大房”掌門人趙雨生的恩怨。趙雨生,名趙雪,字雨生,時任國民江蘇省議員,沙溝市總董。他雖為土豪鄉紳,但一生為鄉民做了不少好事,曾以自己的字號命名創辦了一所“雨生國小”,民間有“趙善人”之譽。馬玉仁擔任淮揚鎮守使駐守9年期間,治軍無方,所部紀律鬆弛,橫行霸道,犯有敲詐勒索,草菅人命,販毒嫖妓等種種惡行,擢髮難數,民憤很大。身為江蘇省議員的趙雨生,曾多次揭發檢舉馬玉仁,並要求上司將馬玉仁革職,對此馬玉仁早有所聞,懷恨在心。
1930年農曆八月十七日,馬玉仁率三千土匪分乘幾十條船由北向南悄悄抵達沙溝北盪。土匪越過木河檔,兵分四路上岸,蜂湧直撲鎮中,霎時間,鎮子的大街小巷全是奔跑叫囂的土匪。趙雨生創辦的“大刀會”奮起反抗,但貼著護身符扎著黃綁腿的大刀手,怎敵得過土匪槍彈的射擊,大刀手霎時死亡十多個。有個年僅17歲的青年刀會手被土匪捉住,在都天廟前的石板路上頭朝底腳朝上被活活摔死。一小股土匪鑽進居民丁自成的紙紮店堂里,他的大兒子丁兆熙由於沒有及時躲避,當場被土匪一槍打死,後又有一名大刀手被打死在他家屋門口。土匪們挨家挨戶地搶,只要是吃的、穿的、用的,不管什麼都搶。看到女人手上的手飾、耳墜、項鍊,不問三七二十一,一擄就走。最慘的是鎮上的幾百家大小商店損失慘重,元記雜貨店是沙溝鎮上規模最大的老字號,每天顧客盈門生意紅火,批發生意做到建湖、阜寧一帶,店堂里倉庫內的商品被土匪哄搶一空。土匪搶到“富成”南貨店,把凌海秋老闆娘的手飾全部抹光,後又把她吊起來,硬逼她交出金帳鉤。位於鎮南的當典是古鎮唯一的大當典,土匪砸開圍牆衝進去,把金銀飾品、玉器古玩、字畫條屏、皮襖綢衣等值錢的東西一搶而空,致使後來當典破產關閉。土匪眼睛搶紅了,不但劫商鋪連普通小戶人家也不放過,位於後大街的居民顧長康,是個做熟食的個體戶,家中做麻團備用的原料也被搶劫一空,連香爐燈台等銅器也不放過。
搶劫持續到下午,馬匪將搶劫的財物整整裝了幾十條船,僅紅木家具,就裝了五六船。這次劫難打死鎮民20多人,不但搶掠大量財物還擄走了幾十名年輕姑娘,這些姑娘被馬玉仁分配給手下頭目,有的白天就在都天廟內放爆竹“完婚”,有的則被拖進船艙里強行“圓房”。臨行前,馬玉仁還把趙雨生當做人質,最終,趙雨生在送往沙溝的途中慘遭殺害。
古鎮沙溝被馬玉仁土匪搶劫後,大小商店像地震過一樣,一片狼藉,遍地都是殘缺的商品物件。大街小巷傳來一陣陣哭聲。擁有多股東的沙溝最大的“元記”雜貨店被搶劫一空,無力恢復營業,掌管人孫世卿只好無奈張貼告示從此歇業。當典倒閉,商業蕭條,哀聲陣陣,人心惶惶,整個鎮子失去了往日的繁榮,街市上一片死氣沉沉。
至今,沙溝鎮上一些年歲大的老人對80多年前那場劫難仍心有餘悸。

主要事跡

抗日戰爭爆發後,馬玉仁目睹日軍實行“三光”政策,熱血沸沸,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為男兒立志時,吾老矣,吾尤將吾未亡之軀,奔赴疆場,馬革裹屍,何所懼哉 ”好心人勸他“不要冒這個險”他說“山河破碎人心肝碎,日月不圓我火燃”,“我就是要找這個好死場”,逐集訓佃戶中青壯年,準備抗日,不久,蔣介石任命馬玉仁為蘇魯戰區第一路游擊司令。
他集資購買武器彈藥,自費抗日,孤軍轉戰海口與阜城之間,每次戰鬥,必身先士卒,竭力用命一年多時間,與日軍作戰十多次,比較激烈的有6次,共斃傷日偽軍80多人,擊毀日軍汽1艘,釘掉勸降的漢奸,馬部參謀長金新吾,槍斃為韭歹的嫡侄馬益華,他反覆告誡所部官兵,“誰當漢奸,我就打死誰?”從而,伸張了正義,鼓舞了士氣。
1940年1月3日,馬玉仁在新吳鄉合尖(今陳洋鎮新條村)和日軍打仗時,開始戰士畏懼,不敢衝鋒,馬玉仁身先士卒,物舉衝鋒鎗,沖在最前面,邊沖邊喊“子彈不打有福的孩子”戰鬥中,不幸小腿受傷,腹部中彈,他料到這次性命難保,便解下圍巾,包了自用手槍和金項鍊,懷表,拋出丈外,以免被日軍識破受辱,馬玉仁終因流血過多,英勇獻身,享年65歲。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認馬玉仁為陸軍中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