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尼菲青黴

馬爾尼菲青黴

馬爾尼菲膏霉,本種在CA和CYA上25℃培養時, 生長發育遲緩, 主要是埋伏型菌絲體而分生袍子結構很少或尚未形成;分生於包子呈現紡錘形或橢圓形至紡錘形,其抱間連體通常顯著而突出等特徵在青黴屬內實屬罕見。本種是雙相真菌, 其在組織中的寄生形態是抱子,系裂殖, 與組織胞漿不同,具有鑑別意義, 另外與體外培養的形態完全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爾尼菲膏霉
  • :真菌界
  • 分布區域:最初報導的分離物來自於越南,後來我國廣西、廣東、 四川和雲南
  • 基物:竹鼠
菌落在CA上25℃培養12天,直徑20←24mm,平坦,邊緣不整齊;主要是埋伏型菌絲體,氣生菌絲和分生抱子結構都稀少,分生抱子面近於菸灰色至淡灰橄欖色 ;菌絲體,邊緣者呈現白色而中部者呈現灰紅色或帶紫色;滲出液缺乏;反面近於無色至灰白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 CYA 上 25℃培養 7 天,直徑 18-2lmm,中心稍厚,其他部分薄, 邊緣主要是埋伏型菌絲體且呈現溫潤狀;質地絨狀兼輕微絮狀;中心主要是絮狀而無分生抱子結構, 邊緣和中心之間有少或稀少的分生於孢子結構, 分生孢子面灰色, 近於被橄欖灰色;基質內和近表面的菌絲體呈現紫紅色或紅色,近於暗葡萄酒紫色;重要出液缺乏;反面紅色至紫紅色; 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WA上 25℃培養 7 天,直徑 26-28mm,薄,平坦或中心有臍狀突起;質地絨狀至絮狀併兼有少量繩狀菌絲F分生抱子尚未成熟,商落面粉紅色、 微紫楠黃色, 中部者近於葡萄酒肉桂色, 而邊緣和近邊緣呈現淺黃橙色 ;滲出液缺乏; 反面深紅色;可溶性色素桃紅色。
菌落在G25N上25℃培養7天 時僅有部分分生於包子萌發。
菌落在CYA上5℃培養7天:不生長。
菌落在CYA上37℃培養7天:直徑 6-8mm, 近於 全部是埋伏型菌絲 。無分生孢子結構產生。
分生孢子梗發生於基質和氣生菌絲, 孢梗莖(30一)50-120 ×2. 5-3. Oµm, 壁平滑;帚狀枝雙輪生, 彼此不緊密或稍叉開, 偶有不規則和單輪生者;梗基每輪 3-5 (-6)個, 7.2-11 (-12) ×2. 7-3. 5µm;瓶梗每輪4-6(一7)個, 5.5-9.5 (-11)×2. 5-3.0µm,瓶狀, 但近基部顯著膨大, 梗頸明顯F 分生抱子, 2. 7-3.5 (-4.0)×2. 0-3. Oµm, 幼齡時通常兩端尖而近於紡錘形, 孢間連體顯著且突出, 充分成熟時呈現橢圓形或橢圓形至紡錘形, 壁平滑;分生孢子鏈不規則或疏鬆而散亂。
新模式:IMI 68794iii (Pitt, 1979a; Pitt & Samson, 1993)。
本種在CA和CYA上25℃培養時, 生長發育遲緩, 主要是埋伏型菌絲體而分生袍子結構很少或尚未形成;分生於包子呈現紡錘形或橢圓形至紡錘形,其抱間連體通常顯著而突出等特徵在青黴屬內實屬罕見。本種是雙相真菌, 其在組織中的寄生形態是抱子, 系裂殖, 與組織胞漿不同,具有鑑別意義, 另外與體外培養的形態完全不同。
分布:最初報導的分離物來自於越南, 後來我國廣西、廣東、 四川和雲南等地也報導了該種的分離物。
基物:竹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