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尼古拉耶維奇·馬爾琴科夫

馬爾克·尼古拉耶維奇·馬爾琴科夫

馬爾克·尼古拉耶維奇·馬爾琴科夫(1914—1938) ,蘇聯空軍志願隊隊員。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爾克·尼古拉耶維奇·馬爾琴科夫
  • 國籍:蘇聯
  • 出生日期:1914
  • 逝世日期:1938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

人物生平

1936年入伍,曾擔任殲擊機射擊手、無線電報務員、大隊初級指揮官。
1938年1月,蘇聯派遣空軍志願隊驅逐、轟炸等4個大隊支援中國抗戰。馬爾琴科夫隨志願隊來華。
1938年7月9日,在武漢空戰中,他身負兩處重傷,仍頑強堅持駕機作戰,並擊落日機。因傷勢過重於7天后犧牲,犧牲後獲“蘇聯英雄”稱號,並獲列寧勳章。

主要事跡

1937年春,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聘請美國陸軍航空兵退役軍官陳納德來華擔任顧問。7月初陳納德抵達上海,隨即考察了中國空軍的情況。後來陳納德告訴宋美齡,當時中國空軍名義上有500架飛機,但實際上只有91架能夠起飛戰鬥,真正合格的航空人員不超過600人。
抗戰爆發後,原本就相當薄弱的中國空軍經過戰爭的磨礪,可用飛機只剩30餘架;而當時日本空軍則擁有飛機2625架,其中用於侵華的陸軍航空兵飛機約300架,海軍航空兵飛機550架,合計850架,數量遠超中國,取得了完全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日軍肆無忌憚地轟炸中國軍隊、城市和平民,對中國政府和人民構成了極大威脅。
當時西方諸國均以“嚴守中立”的名義,停止向中國出售軍用物資,美日矛盾也不突出,美國政府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歐洲。當時的國民政府可謂是孤立無援,只有與中國接壤的蘇聯擔心日本的擴張會危及自己在遠東的安全,所以採取了較為積極的援華政策。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唯有向蘇聯求援。
1937年8月下旬,中蘇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軍事技術援助協定》,蘇聯宣稱將提供給中國數億美金的貸款和軍購。
8月底,蔣介石與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進行了一次長談,蔣表示國民政府決不對日妥協,要求蘇方“允許蘇聯飛行員以志願者身份加入中國軍隊”,同時請蘇聯派遣人員幫助訓練中國空軍。蘇聯政府同意以志願隊的名義給中國提供戰機和飛行員,幫助中國抗日。
蔣介石隨即電告中國駐蘇大使蔣廷黻,請他與蘇方洽商“飛機交涉”,表示中國“現最急需用者為驅逐機二百架與重轟炸雙發動機一百架”。蔣介石在致史達林的密電再次提及空軍援助事宜:“尤其飛機一項,實迫不及待,中國現只存輕轟炸機不足十架,需要之急,無可與比,請先將所商允之轟炸機與發動機儘先借給,速運來華。”史達林很快答應了蔣介石的請求,1937年9月開始運送第一批飛機來中國,隨後又選拔大批飛行員和航空地勤人員,以蘇聯空軍志願隊的名義來華。據陳納德回憶:“當那些駐華的美國外交官正忙於促使美國空軍人員離開中國時,蘇聯的空軍就到中國來了。他們派來四隊戰鬥機,兩隊轟炸機,裝備都很完全,準備抵抗日本。”
在華期間,蘇聯航空志願隊這支抗日“外援”屢建奇功,重創日軍,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1938年奇襲日軍台北松山空軍基地。
1938年2月,航空志願隊顧問雷恰戈夫獲得情報,台北松山日軍空軍基地有大批新式飛機組裝,他決定發動偷襲。襲擊編隊兵分兩路,一路是駐南昌的12架CB轟炸機,一路是駐漢口的28架CB轟炸機。
2月23日凌晨,兩隊飛機分別從駐地起飛,據當時的飛行紀錄記載:“所有飛行員都一反節假日的習慣——起床很早。需要再次檢查飛機,檢查加油量,掛上炸彈,確定航線和目標。雷恰戈夫這才允許起飛。要特彆強調指出的是,航線是嚴格保密的,中國勤務人員誰也不知道。拂曉我們就飛臨台灣海峽閃光的水波上空。我們沒有氧氣設備,感到喘不過氣來,但是不能降低高度。失掉高度就等於失掉距離。”
蘇聯航空隊的這次奇襲非常成功,機群抵達松山機場上空後,突然開火,日軍毫無防備,亂作一團。這次襲擊共投彈280枚,炸毀敵機40餘架、兵營10座、機庫3座,擊沉擊傷船隻多艘,松山機場完全陷入癱瘓。
襲擊松山機場不久,蘇聯轟炸機群再次出發,對日本本土進行了轟炸,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機群飛越日本九州島上空,對長崎、福岡等地進行了投彈轟炸,還撒下了百萬餘張和平反戰傳單。
在此期間蘇聯還派遣日加列夫、雷恰戈夫等幾十位航空專家,作為志願隊的組成人員,在蘭州、伊犁、成都等地建立航空供應站、飛機修配廠和航空學校。這些蘇聯專家對中國航空人員進行技術訓練,為中國培訓了大批優秀飛行員和技術人員,大大提升了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
在華期間,先後有200多名蘇軍飛行員血灑長空,為中國抗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本文開篇提到的庫里申科就是其中的代表。庫里申科是航空志願隊飛行大隊長,1939年6月來華,在與日本人的戰鬥中,庫里申科率領蘇聯小伙子擊毀了100多架敵機。
1939年10月14日,庫里申科在與日寇作戰時犧牲,國民黨川陝鄂綏靖公署上校參謀陳嘉章與庫里申科有過交往,他在回憶文章中詳細記述了當時的情景:“庫里申科大隊長率隊在武漢上空同德國法西斯提供給日本的‘米塞斯特’戰鬥機展開了生死的搏鬥。據庫里申科大隊長的射手說,在這次戰鬥中擊落敵機6架。戰鬥剛一開始,3架米式敵機就直撲向庫里申科的領航機,射手對準猛撲的敵機開火,黑煙馬上冒起來了,敵機翻滾下去了。但庫里申科駕駛的領航機的左發動機,卻被另一架敵機打中了。庫里申科用單發動機飛出重圍,沿著揚子江飛到四川萬縣上空,機身失去了平衡,不能再繼續前進。為了保持飛機完整不受損失,庫里申科將單發動機飛機,平衡地降落在揚子江心。轟炸員和射手脫下飛行衣,跳水游到岸上,但3個月來為中國人民抗日事業晝夜操勞的庫里申科大隊長,再無力游到北岸了。揚子江的狂濤捲走了這位中國人民的戰友。”
當時蘇聯援華人員的去向都是保密的,連家人也不知道。
1950年代中期,庫里申科的女兒莫娜·庫里申科在莫斯科工具機製造學院學習,同學中有不少中國留學生,一位中國同學有一次與莫娜閒談:“抗戰期間有一位蘇聯飛行員犧牲在中國,他的姓氏和你一樣,名字叫格里戈里·庫里申科,是不是你的親屬?”在父親犧牲十幾年後,女兒終於知道了他的下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