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空軍志願隊

蘇聯空軍志願隊

抗日戰爭初期蘇聯支援中國國民政府的志願航空部隊。1937年11月蘇聯派蘇聯空軍志願隊來華作戰,從1938年起2000多名蘇聯空軍志願隊員和1000多架飛機相繼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多次重創日軍。

基本介紹

概況,來華背景,志願隊的組建,蘇聯空軍的作戰,戰例,空戰舉例,空襲舉例,編組情況,紀念,

概況

蘇聯空軍志願隊與中華民國空軍一道共擊落日機1049架。至1939年底,包括重轟炸機大隊長庫里申科和戰鬥機大隊長拉赫曼諾夫等200餘人,在作戰中犧牲。

來華背景

當時國民政府與蘇聯政府於1937年8月21日在南京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規定:“倘締約國之一方受一個或數個第三國侵略時,彼締約國約定,在衝突全部時間內,對該第三國不得直接或間接予以任何援助……”通過該條約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1937年11月派遣空軍志願隊來華作戰。

志願隊的組建

蘇聯方面非常重視選派志願飛行員援華抗戰一事。蘇聯空軍的領導人拉克傑諾夫和斯木什蓋維奇,直接領導了志願人員的挑選和編組工作。他們從志願者中挑選了有經驗、英勇善戰的共產黨員飛行員,組成了第一批兩個航空大隊——SB型轟炸機和И-16型戰鬥機大隊,共254人。到1937年10月21日前,在阿拉木圖為續派人員去中國,集合了447人。他們中有飛行員、航空機械師、航空機械士、無線電報務員、氣象工作者、飛機場長、密碼譯員、司機、工程師、飛機裝配工作隊、醫生等。1937年11月,在隊長帕雷寧指揮下,第二批SB型轟炸機隊被派到中國,這隊官兵有150人左右。1937年底1938年初,在A·C·布拉格約申斯基率領下,3個И-15型戰鬥機航空大隊被派到中國。1938年7-10月間,一批新的蘇聯志願兵到達中國。其中包括以特浩爾為首的SB型轟炸機航空大隊,由66人組成。蘇聯志願飛行員和飛機起初集中肅州和蘭州機場,被臨時編成空軍作戰小組,隨後被派往中國東部和中部前線。
蘇聯政府委任駐中華民國空軍首席軍事顧問,專門領導蘇聯援華飛行員等事宜,他們分別是日加列夫、特霍爾、阿尼西莫夫、波雷寧、羅加喬夫、赫留金等。執行作戰任務的蘇聯飛行員被編入中國軍官指揮的航空隊,但都一般由在國民政府空軍司令部的蘇聯軍事顧問指揮,通過航空隊的中國軍官來下達命令。
蘇聯空軍志願隊
援華空軍志願隊領隊是雷恰戈夫,政治委員是雷托夫。來華的蘇聯志願飛行員內建立有蘇聯共產黨的組織,都要定期召開黨的會議。為了掩蓋部隊中政委的身份,都給他們冠以各種頭銜,如黨委書記Rytov就是“首席領航員”。開黨組織會議時要對中國人保密,任何局外人闖入,會議就會馬上變成“技術性討論”。

蘇聯空軍的作戰

蘇聯志願飛行員的戰鬥飛行任務都是經過周密準備的,每次起飛——不論是戰鬥或是訓練飛行,或是飛到別的機場,都要當天在機群內仔細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假如發現在起飛、編隊飛行、目測和降落時有錯誤,立即指定該飛行員、該機組聯繫飛行。對轟炸的結果也是這樣嚴格評價的,當時蘇聯的飛機上裝有長焦距照相機,它能夠檢查高空轟炸時殺傷目標的情況。在戰鬥中,要求蘇聯飛行員嚴格遵循每架飛機單獨瞄準目標的原則。
第一批蘇聯志願航空隊由阿拉木圖轉到中國蘭州隨後到達南京。他們抵達南京前線機場時,空戰正在進行。1937年11月21日,日機來犯,蘇聯志願航空隊第一大隊7架И-16殲擊機升空同20架日機交戰。戰鬥中蘇聯飛行員擊落日本96式殲擊機兩架、轟炸機一架,蘇聯飛行員單獨作戰,首戰告捷。1937年11月22日的戰鬥中,第一大隊6架И-16對日軍的A5M飛機6架。蘇聯殲擊機在戰場上的突然出現,使日本飛行員有些慌亂。連日本人也承認:“倉促參戰的蘇聯И-16和И-15殲擊機,還是在某種程度上奪取了局部制空權。”11月下旬,日本艦載航空兵的強勁勢頭得到遏止。蘇聯志願飛行員在沒有中國國民黨空軍協同、沒有與日軍交戰經驗的情況下,憑藉蘇制殲擊機的技術優勢,取得南京空戰中的初次勝利。
但是日本飛行員在總結空戰經驗之後,很快了解到蘇聯殲擊機的性能,而且也很快發現蘇聯飛行員不熟悉戰術的弱點。而倉促參加空戰的蘇聯志願飛行員不了解日本96式殲擊機的性能,來華之前只是簡單地了解了95式殲擊機的性能。
日軍頻繁對南京進行空襲,強度也逐漸增大,持續緊張的戰鬥使蘇聯飛行員疲憊不堪,他們每天要出動五六次,每個編隊5-6架飛機,幾個編隊一起飛,迎擊日軍龐大的機群。加上當時南京防空的空中觀察和通報工作組織得不協調,空襲警報發出的很晚,大多時候是在敵人的飛機已經到了南京的上空,甚至是到了機場上空,蘇聯飛行員才聽到警報起飛。而И-16起落架的結構使飛行員必須要用手將輪轂轉40圈才能收起起落架,一邊轉輪轂,一邊還要注意觀察,以免轉過了頭,喪失備戰的時間。12月13日南京淪陷。倖存的中、蘇飛機被迫撤離。中國國民黨空軍撤至漢口、南昌等地。蘇聯志願軍空軍轉至漢口南昌蘭州等地。
與此同時,蘇聯志願飛行員駕駛的轟炸機也投入戰鬥。1937年12月初,9架SB型轟炸機對上海進行了空襲,炸毀上海機場停放的許多飛機,並炸沉日軍在上海停泊的巡洋艦,炸傷6艘其他軍艦。1938年1月2日,蘇聯空軍志願隊轟炸機大隊在波雷寧大隊長的率領下,從漢口出發襲擊被日軍占領的南京機場,炸毀日機20多架。1月26日,蘇聯空軍志願隊的12架轟炸機巧妙躲開日軍的防空監視,突然出現在南京上空,將停在機場的多架日機炸毀。1938年2月,日本航空部隊為配合陸上進攻,對武漢進行轟炸,中蘇空軍奮起反擊。2月23日,中蘇空軍混合編隊使用SB-2型輕轟炸機首次出擊台灣日軍松山機場。
蘇聯志願飛行員南京首次參加對日空戰開始,直到1938年初,蘇聯志願飛行員都是獨立作戰的。中國飛行員在設於新疆伊犁艾林巴克航校,蘭州、成都和另外的飛行學校中受到培訓後,中蘇軍方開始嘗試混編作戰。1938年2月第一批接收蘇聯殲擊機的中國國民黨空軍第四大隊完成И-15和И-16的改裝任務。2月下旬到3月中旬,新的蘇聯志願飛行員大隊來到中國,在南昌接受任務。大尉科茲洛夫和轟炸隊,同И-15型、И-16型戰鬥機組一起,在A·C·勃拉戈維申斯基的總指揮下,以南昌機場為根據地,組成一個戰略轟炸大隊。為了能有效地對抗日機轟炸,國民政府決定中國飛行員加入蘇聯志願飛行大隊一同作戰,主要是將中蘇飛行員混合編隊進行協同作戰;同時也有中國指揮員領導蘇中混合轟炸機飛行員編組的意圖。
從這時起中華民國空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開始駕駛蘇制殲擊機並肩戰鬥。這不僅為中華民國空軍的迅速成長創造了條件和鍛鍊和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為擴大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戰鬥增加了有生力量。在南昌建立了由30架各型機組成的中蘇殲擊機聯合大隊。這個大隊中既有蘇聯的И-15和И-16,也有美國的“鷹”、義大利的“黃鶯”、英國的“鬥士”等。蘇聯的殲擊機上都沒有無線電通信設備,中、蘇雙方飛行員語言不通,在協同作戰中,空中指揮和聯絡只有用晃動機翼的方式進行,所有事項事先在地面都要明確規定。最突出的空襲戰例之一,是1938年5月20日中國SB型航空轟炸機隊由徐煥升領導,在日本九州半島上空的空襲,投下了100萬份反戰傳單。
武漢空戰是中蘇混編作戰後的第一次空戰嘗試。1938年2月18日早晨10點左右,日本第十二航空隊和十三航空隊的12架G3M2重型轟炸機在26架A5M殲擊機的掩護下,空襲武漢。中華民國空軍和蘇聯志願飛行員聯合抗擊,第四大隊裝備的26架И-16全部起飛迎戰。起飛後,蘇聯飛行員看到地面的箭頭指出的日軍來襲擊的方向,飛了10分鐘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很快就發現在低於自己1500-2000米的高度上有3個日本轟炸機密集編隊。幾乎同時在雲上的日本殲擊機也出現了。發現蘇聯飛機後,日本殲擊機向蘇聯殲擊機俯衝下來。此時日本人居高臨下,掌握了主動權。蘇聯飛行員杜申遭到3架日本A5M殲擊機的攻擊。但他並不示弱,輪番向3架日本飛機射擊,打穿了一架敵機。但飛機並沒有起火。兩架日本殲擊機夾擊杜申。危急之時,布拉戈維申斯基駕駛的И-16趕來救助,兩人將И-15和И-16機配合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2月18日的空戰中,杜申擊落一架日本的A5M;後來這架飛機修好後,運到莫斯科蘇聯空軍研究院。此戰共擊落日機12架,中方損失5架。
中蘇混編空軍每個兵種只建立了由2-3個大隊組成的機群。機群指揮員一般從有經驗和受過良好訓練的飛行員中任命。戰鬥起飛前,機群指揮員從比較靈活的飛行員中任命一個領隊長機和兩個副領隊。領隊長機和兩個副領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機群的成功與否。例如,1938年7月27日,6架SB型飛機編成兩個中隊(領隊長機是謝利萬諾夫),任務是轟炸長江湖口地帶的日軍軍艦編隊。機群編成右梯隊隊形(飛機向右邊一架挨一架的編隊),中隊則成“楔”形隊形。在目標上空7500米的高度上,長機發現約20艘軍艦停在湖口附近的停泊場上。謝利萬諾夫決定進入轟炸航路,這時遇到了厚雲層,他降低高度至6500米,但是還是沒能穿出雲層,於是又爬高,向東飛行,航向80度,很快就發現了由8艘軍艦組成的另一個目標。第二中隊的長機斷然行事,180度大轉彎,把自己的中隊引向第一個目標,從7500米的高度下降進入雲層,在大約3500米的高度上穿出雲層,突然出現在目標上空,關閉發動機下降投彈。空襲十分突然,日本軍艦上的高射炮都沒來得及向飛機開火,只是在飛機離開時,岸防炮打了一個齊射。空襲結果是3艘日本軍艦被擊沉,兩艘起火。與此同時,第一中隊向第二個目標投了彈,1艘日軍軍艦被擊沉,1艘被擊毀,中方飛機全部安全返回機場。1939年6月率領遠程轟炸機隊到達中國的庫里申科大隊,在3次空襲漢口的日軍大型軍事基地期間,共擊毀了136架敵機。
蘇聯飛行員每天如果不準備戰鬥起飛,紀律要求他們一般不能遠離自己的飛機,以防止日本航空兵的空襲。蘇聯飛行員、領航員、射擊通信員和機械師住在市里,離機場3-5公里。由於機場沒有夜航設備,中國的飛機只能在白天飛行。不論天氣如何,天亮前1小時飛行員必須到機場,機械師和其他專家去機場還要早。到達機場後,開始進入二級戰備。如果得到情報說空中有日本轟炸機,並正在向機場飛來,那么就要進入一級戰備。此時,全體的空勤人員(飛行員、領航員、射擊通信員等)都進入飛機,發動機已經試車完畢並準備啟動。指揮所發出信號(一發紅色信號彈),之後,飛機就一架接一架地起飛,擺脫敵人的攻擊,飛向機場40、50公里遠的待機空域。在空域飛行40至50分鐘後,機群領隊長機或大隊長用超低空飛行偵察自己的機場,如果完好無損,並且擺好了“T”字形大塊白布,長機就飛回機群,並帶領機群著陸。如果機場上擺上“十”字信號,飛機則視儲油量多少而定,或者繼續在空域飛行或者飛向備用機場。
但是,也曾發生過由於長機的疏忽,把整個機群帶進雲層,結果使隊形大亂,失去指揮,每架飛機只好單獨行動的事,特別是在南京、武漢等長江流域的飛行作戰中更考驗了長機對地形和飛行方位的判斷。6月到9月的華中酷暑,經常有暴雨,有時候連續20至25天,江河湖泊泛濫,淹沒窪地和平原。由於濕度大、氣溫高,形成多層雲,有時候則形成濃積雲,覆蓋廣大的地區。華中黏質的紅土壤,河流在雨後也呈現暗黃色,這給判斷方位造成困難,因而要求飛行人員,特別是機群領隊長機要有盲目飛行的經驗和準確地判定方位的能力。1938年8月4日,由8架飛機組成的一個機群飛入雲中,失去了方位,不得不在指定機場以南150公里處進行迫降,每架飛機迫降地點相隔三四十公里。1938年9月2日,6機編隊的大隊受領任務,在天黑前從漢陽基地向漢口轉場,以便在3日拂曉作戰鬥起飛。由於一個中國飛行大隊長的迷航失誤,迫使隊中的第二中隊降落在漢口機場東南180公里的南昌機場,第一中隊油料用完後,在南昌以東120至150公里處進行迫降。
作戰中也暴露出蘇軍的指揮協調問題,蘇機雖然裝備了電台,但並不先進,飛行員也不喜歡用,為了減輕重量往往被拆除;另一方面日軍可以截獲蘇機的無線電通信,並實施干擾或者欺騙。蘇機編隊全靠視覺接觸,如果領隊機被擊落,編隊中的其他飛機就群龍無首,無法進行有效的協調作戰。
援華蘇聯空軍首席軍事顧問的打破傳統的戰術觀念,為粉碎日軍奪取台兒莊的計畫,日加列夫組織志願航空隊對敵人進行了大規模的空中打擊,轟炸機既對地面進行轟炸,又用機槍對地面進行掃射,殲擊機也用於對地面的攻擊。
蘇聯志願飛行員來到異國他鄉,在不熟悉的環境和複雜的氣象條件下作戰。當時在中國只擁有很少的機場,而且各項設施還不太完備和先進,再加上中國防空力量的薄弱,通信工具、修理基地、服務人員的缺乏,更加重了空戰任務的艱巨性。
針對日機的特點,中蘇混編空軍採用不同的戰術。日軍96式單翼殲擊機是一種固定式起落架飛機,在速度上比不上蘇聯И-16圓頭單翼殲擊機,“И-16”是較為現代的收放式起落架飛機。針對日軍的96式,蘇聯飛機採用的是雙機空戰戰術:用И-15追擊和攔截敵機,並同其展開戰鬥。接著動作敏捷的“И-16”即時趕到,發揮其機動性能牽制住敵機,進行攻擊。
當時的航空條件中還沒有很好地掌握無線電通信,特別是飛機與飛機間的無線電通信,使用的是各種信號進行指揮,隊形的協調、飛機內乘員之間的聯繫,都是事先約好,並熟練掌握。沒有使用無線電通信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人有先進的竊聽設備。
日軍新式的殲擊機“97式”的出現,使中華民國空軍增大飛行高度達到7500米至8500米,並使用氧氣供氧。但是當時蘇聯空軍只有個別飛行員進行過練習,中華民國空軍到私人工廠去買氧氣,氧氣中含有大量雜質,在高空中曾經發生過乘員昏厥的情況。1938年8月8日,5架全由蘇聯飛行員駕駛的SB型飛機組成的飛機群,受領轟炸在長江馬台地區的日軍艦隊編隊。僚機飛行員科托夫轉彎飛向目標時掉了隊,飛入雲中,與機群失去聯繫。他決定繼續飛行,並單獨投彈。靠近目標時,領航員感到注意力減退,昏昏欲睡,在勉強瞄準並投了彈,指給飛行員返回機場的航向之後失去知覺。1小時後,在下到5000米的高度時,領航員恢復知覺。領航員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在高空零下20攝氏度的氣溫中脫落了一隻手套,凍壞了一隻手,從此長期不能參加飛行。在檢查事故時,發現氧氣瓶質量不好。1938年8月18日,也是因為氧氣供應問題而發生蘇聯飛機迫降野地事件。
前線戰場中,有時候也需要地面軍隊與航空兵,首先是轟炸航空兵協同作戰。1938年9月,日軍指揮部決定進攻武漢,計畫從3個方向實施進攻:南路經南昌;中路沿長江;北路沿鄭州——漢口鐵路。航空兵對日軍運輸船的轟炸阻止了日軍沿長江推進,日軍在中部和南部戰場上損失慘重,於是把大量兵力調到北部戰場,9月下旬,占領武漢以北的羅山。中國指揮部準備反突擊,在該地段集中了軍隊,並決定讓航空兵壓制羅山北郊和西北郊的日軍炮兵和軍隊。空軍部隊的代表有蘇在線上群領航主任維克托·捷爾列茨基、大隊領航主任塞羅巴巴和斯柳薩列夫,在中國步兵師的指揮部制定了協同計畫。按照計畫,羅山地區的地面軍隊於9月27日晨6時發起進攻,航空兵對日軍陣地的空襲在晨7時開始。此次飛行任務是中蘇飛行員一同行動的。9月27日晨5時55分,飛機起飛,1小時後,開始轟炸日軍的陣地。正在反攻的日軍計畫破產,開始退卻。中國殲擊機的兩個機群飛近目標,第一機群掩護轟炸機,第二機群進入俯衝,用機槍掃射從東面接近羅山的日軍縱隊。當第二機群返航時,發現羅山西郊還有一個日軍縱隊,對之進行攻擊,完成任務後全部順利返回基地,無一損失。9月27日的成功行動以後,指揮部決定今後將使用空軍去支援陸軍作戰。
1938年10月2日,在研究了與陸軍以及為轟炸機作掩護的殲擊機的共同行動的問題之後,蘇聯轟炸機從武漢機場起飛,在實現約好的空域同中國殲擊機會合後,中國殲擊機以兩個6機編隊將蘇聯轟炸機護送到目的地。在蘇聯轟炸機投彈結束後,殲擊機攻擊地面目標,使羅山郊區的日軍縱隊及其輜重損失慘重。後來的10月4日、5日的空襲也取得成功,這迫使日軍指揮部為其陸軍緊急組織對空防禦,調來高射炮,日軍殲擊機開始在空中巡邏。10月6日,在例行的空襲之後,蘇聯轟炸機同日軍的殲擊機遭遇,日機開始攻擊。但是由於蘇聯轟炸機武器的準確射擊和密集的雲層,使蘇聯轟炸機順利擺脫。
蘇聯志願飛行員都有豐富的經驗,並受過充分的訓練,平均飛行8年至10年,許多人從前是航校的教員(全體人員是從外貝加爾軍區選拔出來的),所以能夠在拂曉前的黑暗中起飛。航線通常是先進入到日軍後方,再從那裡飛向目標,投彈後取最近的路線返回機場。
1938年8月11日,5機編隊在黑暗中從漢口起飛,爬高到5000米,進入山區,沿長江平行飛行,距離長江120到150公里。進入敵人後方50至60公里時,發現一個約由25艘軍艦組成的大編隊停在九江。飛機進入戰鬥,在清晨6時從7500米的高度投彈,有3顆炸彈直接命中軍艦起火,其餘炸彈有的落在軍艦附近,有的落在長江南岸碼頭。由於襲擊突然,日軍甚至還沒有來得及開火,直到蘇聯轟炸機脫離目標後,日軍的殲擊機才起飛,中方的飛機全部安全返回漢口。當時在九江市集結了日軍大量的軍艦和運輸船,其中包括清除長江布雷水域的掃雷艇。11日黃昏,又有7架SB型飛機組成的機群去轟炸。這兩次空襲的結果,擊沉了5艘敵艦,擊傷7艘。這些成功的襲擊,長時間地阻止了日軍在華中戰場上的推進。
中華民國空軍最初在高空的飛行,是出乎日軍意料的。日軍趕製了一批專門用於高空飛行的殲擊機,以便保衛後方機場和長江上的運輸隊。1938年8月3日,蘇聯飛行員科托夫、阿尼西莫夫和斯柳薩列夫分別駕駛3架SB型飛機,對安慶機場進行轟炸和戰鬥偵察,那裡有裝備日軍轟炸機的基地。為了準確地消滅目標,3人決定採用單枚投彈的方法,每架飛機從7200米的高度對停機坪、機場設施、飛機和安慶碼頭上已經卸過貨物的船隻單獨投彈。由於3架飛機在目標上空時間過長,使日軍高射炮可以瞄準射擊。在最後一次進入目標時,一個在附近爆炸的炮彈的彈片打壞了長機右發動機的增壓裝置。此時空中也出現日軍殲擊機,18架“96式”編成兩隊從兩邊接近蘇聯飛行員,而後面則有7架“95式”的,一共有25架日軍圍攻。在隨後持續50多分鐘的空戰中,蘇聯飛行員共擊落和擊中起火4架日軍殲擊機,而日軍的“96式”和“95式”始終不能傷及蘇機。蘇機回到機場後檢查,每架飛機上都有20至70個機槍彈孔,蘇機組人員中僅有一名射擊通信員腿部受傷。
但是蘇聯轟炸機也有挫折的時候。在1938年8月12日的空戰中,日機曾擊落蘇聯由5架SB型飛機組成的機群。後來蘇聯飛行員採取在殲擊機的掩護下進行作戰,在高空以大機群活動,中國飛行員也和他們共同行動。最初的時候,中國轟炸機執行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的命令,而蘇聯飛行員則執行蘇聯指揮部的命令,彼此的目標也不同。後來,根據蘇聯顧問的建議,中方決定把所有中國飛行員編入蘇在線上群。在轟炸編隊中,蘇聯飛行員在左邊,中國飛行員在右邊,駐紮在一個機場上,生活也在一起,經常一起會餐,建立起生活和戰鬥的友誼。
1938年8月19日上午9時,27架日軍轟炸機編成兩個機群飛到武漢機場上空,遭到高射炮的射擊和12架中國殲擊機的攻擊,日機從3000至4000米的高度轟炸了一個空機場。蘇聯飛行員在前一天對長江上的日本軍艦編隊進行成功的空襲之後,降落在距岸180公里的“前進”機場。日機在高射炮射擊和殲擊機的攻擊下,損失兩架轟炸機。
1939年2月20日,日軍空襲蘭州空軍基地,11時30分觀察站報告,在基地以南180至200公里發現日軍轟炸機30架。在離目標60至70公里時日機開始轉圈。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根據蘇聯顧問和飛行員的建議,沒有命令殲擊機起飛,而是繼續觀察敵人的行動。1時10分,由8架飛機組成的第一個殲擊機群起飛了,過了5分鐘,又有11架飛機起飛,而後又起飛了兩個機群,共起飛了40架殲擊機。當日軍3個轟炸機群出現在蘭州上空時,遭到我殲擊機的迎擊。在這次空戰中擊落9架日軍轟炸機,擊斃63名機組人員,而中方僅有一名蘇聯飛行員負傷,也安全著陸。日軍沒有能夠到達空軍基地,而把炸彈投在蘭州市,炸毀一些民房。1939年2月23日,日機再次空襲蘭州,出動由57架雙發動機的轟炸機,部分飛機把炸彈投到預備目標就返航了,部分繼續前行。中方殲擊機還沒有等敵機飛到機場上空就對它進行攻擊,結果擊落6架敵機。
在華蘇聯飛行員在同日機的空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他們善於識破敵人的戰術企圖,在空中攻擊中能作出正確的決定,巧妙地利用敵方的轟炸機的防禦薄弱處和死角。後來日軍不在白天對有高射炮和殲擊機掩護的空軍基地進行空襲,而主要轉入夜間作戰。夜間襲擊通常是在月夜和無雲的夜間進行的,在晚5點和8點之間,日軍對目標進行單機偵察,日本特務經常在地面上指示目標,方法是放火燒目標附近的民房或點燃篝火,以及用手電筒發信號。1938年10月8日夜至9日凌晨,日軍對蘇聯駐紮的武漢機場進行的空襲就是如此。當日軍轟炸機接近時,特務分子放火燒了軍需庫,軍需庫靠近機場,因而是轟炸機最適合的地標。大火從夜間11時一致延續到凌晨3時,使日軍3個轟炸機群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瞄準投彈。

戰例

空戰舉例

1937年12月2日,由隊長科茲洛夫率領的9架SB型轟炸機(各小組組長分別是涅斯麥洛夫、斯克克羅尼科夫和瑟索耶夫,機長是阿諾索夫、多貝什、紐希申、尼基金、涅莫什卡爾和薩若寧),猛烈轟炸當時日本占領下的上海港,擊沉擊傷了日本許多運輸船隻和巡洋艦。為了避開日機攻擊和炮火襲擊,蘇聯飛行員運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把日機搞得暈頭轉向。
1938年4月29日抗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在武漢上空爆發。中國和蘇聯志願飛行員開始秘密向漢口集中部隊,而且要以中隊為單位超低空進行,集中了100多架殲擊機。14時,日本飛機接近武漢時,中華民國空軍部隊和蘇聯志願航空隊的19架И-15和45架И-16已占領有利高度,按照預先制定的計畫,И-15編隊的任務是牽制敵人殲擊機,И-16編隊負責攻擊敵人的轟炸機。此次戰鬥中共擊落11架日本殲擊機和10架轟炸機,擊斃50名機組成員,2名跳傘被俘。中、蘇方面損失飛機12架,5名飛行員犧牲。
隨著戰線的轉移,後來從蘇聯運來的SB型轟炸機到達武漢地區的機場,日軍知道了此事,準備對武漢空軍基地進行猛烈的轟炸。而當時蘇聯的飛機還沒有使用武漢機場,暫時停在萬縣地區的中間降落場。雷恰戈夫和雷托夫同殲擊機群指揮員伊萬諾夫、勃拉戈維申斯基和新到達機群(40架И-16型飛機)指揮員扎哈羅夫一起,詳細制定了抗擊日軍空軍大規模的空襲計畫,在武漢地區隱蔽地集中了所有的殲擊機(總共100多架И-15和И-16)。一切準備就緒,所有機組都進入一級戰備。大約在10點鐘,觀察站報告說,有幾群轟炸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正朝武漢方向飛來。指揮所升起了藍旗,命令飛行員進入飛機並啟動發動機的信號,過了5至7分鐘,升起了紅色信號彈,命令起飛。機群指揮員勃拉戈維申斯基第一個起飛。隨後,按照飛行計畫,其餘的飛機也相繼起飛,這次中國飛行員也參戰在內。
突然日軍殲擊機從雲中出來,開始向中國的一個機群俯衝,企圖纏住中國殲擊機,預先為他們的轟炸機掃清空域。蘇聯和中國飛行員及時察覺並識破了敵人的企圖,遂以部分兵力自動轉入攻擊。蘇聯殲擊機主要機群在津加耶夫的指揮下繼續爬高飛,去迎擊日軍的雙發動機轟炸機的9機編隊,並從有利位置向剛剛靠近武漢市和機場的敵機展開了攻擊。津加耶夫第一次擊落了兩架轟炸機,包括一名日軍大佐領隊長機。剩下的7架日軍轟炸機為了保衛自己而靠攏在一起,但是在中蘇飛機的不斷攻擊下又分散開,胡亂地投下炸彈,便匆忙返航了。與此同時,在不同高度上展開了殲擊機之間的空戰。日機開始向回飛,中方飛機及時切斷他們的退路。後來的兩個日軍轟炸機群,得知第一梯隊已經被粉碎,把炸彈扔到山裡,掉頭回逃。這時,阿列克賽·勃拉戈維申斯基指揮的蘇聯飛行員的大機群已經起飛,在發現逃跑的日軍轟炸機後,以最大速度向距離200多公里遠的敵機追去,攻擊並擊落了數架日機。當勃拉戈維申斯基的機群返回機場的時候,油料已經消耗殆盡。

空襲舉例

襲擊松山機場:1938年初,蘇聯從中國提供的偵察情報得知,大量日本新飛機正在台北松山機場集結。蘇聯空軍總軍事顧問雷恰戈夫與政委雷托夫和空軍武官日加列夫(後來的蘇聯空軍司令)一起,制定了一個大膽的空襲計畫:從一個半月前剛來到中國的波雷寧上校的31架高速轟炸機中,抽調出12架,去突襲轟炸台灣的日軍機場。但是,空襲是遠程的、大規模的,而用於進行準備的時間很短,難度還在於因為航程遠,蘇聯戰鬥機無法對轟炸機實施掩護。波雷寧對這次飛行記載得更加詳細:“所有飛行員都一反節假日的習慣——起床很早。需要再次檢查飛機,檢查加油量,掛上炸彈,確定航線和目標。雷恰戈夫這才允許起飛。要特彆強調指出的是,航線是嚴格保密的,中國勤務人員誰也不知道。拂曉我們就飛臨台灣海峽閃光的水波上空。我們沒有氧氣設備,感到喘不過氣來,但是不能降低高度。失掉高度就等於失掉距離。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
當接近目標時,波雷寧機群發現轟炸目標被雲層遮住。這時飛機高度時5500米。當時蘇聯的飛機還沒有能夠在晝夜和任何天氣情況下對目標進行準確轟炸的設備,突襲的機群散開隊形,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按照空襲計畫,開始瞄準轟炸。轟炸機組隊日軍飛機的停機坪、機庫、港口設施和港口內的軍事運輸船停泊場,傾下了全部的炸彈。投完後開始用機槍掃射未炸中的日軍飛機和高射火力點。轟炸機隊完好無損地回到基地。此次詳盡部署的突然奔襲,充分展示了蘇聯志願飛行員的勇敢和技術。在稍後的1938年5月20日,蘇聯轟炸機群從南京機場起飛,飛到了日本九州島上空。在一系列日本城市上空,包括佐世保、長崎和福岡進行了投彈轟炸,還拋撒了成千上萬張和平反戰傳單。

編組情況

蘇聯空軍志願隊於1937年11月組建,由蘇聯空軍部隊抽調人員和裝備組成,採取輪戰的方式進行,在1937年至1941年共有2000多蘇聯飛行員先後來到中國。其歷任負責人有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和波雷寧等。其在華最多時有8個航空隊,最少時有2個航空隊。以下是其剛組建時的編組情況:
1.總指揮:空軍總顧問
2.幕僚長:參謀長(副參謀長)
3.驅逐第一大隊:飛行員60人,機械員100人,伊15驅逐機40架
4.驅逐第二大隊:飛行員60人,機械員100人,伊16驅逐機40架
5.輕轟炸機第一大隊:飛行員60人,轟炸員40人,通信員40人,機械員30人,儀表員3人,斯伯-2輕型轟炸機20架
6.輕轟炸機第二大隊:飛行員60人,轟炸員40人,通信員40人,機械員30人,儀表員3人,斯伯-3輕型轟炸機20架
7.重轟炸機大隊:飛行員16人,轟炸員6人,通信員6人,機械員20人,德伯-3遠程轟炸機4架

紀念

抗日航空烈士公墓位於南京紫金山的北麓,建於抗戰勝利後。下圖為公墓入口的牌坊。
蘇聯空軍志願隊飛行員之墓,在墓碑上記載著姓名與殉職事略,如下圖:
蘇聯空軍志願隊
蘇聯空軍志願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