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湖蓴菜

馬湖蓴菜

馬湖蓴菜,四川省雷波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馬湖蓴菜產於中國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四川省級4A級風景名勝區的雷波馬湖水系旁邊濕地,馬湖蓴菜採用純天然、無污染的方式種植,質地柔嫩,色澤碧綠,外形晶瑩剔透,食之嫩滑清香。蓴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胺基酸、維生素及生物酶等營養物質,以及植物中少見的維生素B12和18種胺基酸。

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馬湖蓴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湖蓴菜
  • 產地名稱:四川省雷波縣
  • 品質特點:質地柔嫩,色澤碧綠,嫩滑清香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4年第13號
  • 批准時間:2014年02月13日
產品特點,生物學特徵,品質特性,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蓴菜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水生蔬菜,又名水葵、錦帶,系多年生水草,葉子橢圓形,只生長於腐殖質豐厚、水質清純之處。其葉片初始時被透明膠質狀的黏液包裹著,隨後逐漸散開,葉面十分光滑,上面亮綠色,下面綠中帶紫,葉柄有絨毛。取其嫩尖食用,清香嫩脆,鮮美潤滑,滑而不膩,風味獨特。
雷波馬湖蓴菜品質優良,與其他產地相比,具有明顯的品質優勢。馬湖蓴菜根狀莖節間長7.0—10厘米,白色;卷葉出葉速度快,膠質厚度大,葉片大,葉柄長約25厘米,表面光滑,綠色,背面紅色,葉長約10厘米,寬約6厘米,花紫紅色,展開葉葉色濃綠,極少腐葉。定植至採收約60天,5月下旬至8月中旬收穫,品質優,產量高達3.225×104千克/公頃。
馬湖蓴菜馬湖蓴菜

品質特性

蓴菜屬水盾草科蓴菜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植物,是第三紀植物區系的孑遺珍稀種源,曾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許多地區,但在玉樹冰期,冰川覆蓋了歐洲大部和亞洲北部,使蓴菜在中歐和北亞地區消失,現集中分布在中國、日本、印度、北美等北緯40°以南的亞熱帶地區。蓴菜是中國傳統名貴、藥食兼用植物。因其營養和藥用價值高,譽其為“世界珍奇”、“中國一絕”。
馬湖蓴菜生長於高山深水無污染湖泊——馬湖水系,屬水生植物,地下莖白、葉子橢圓形、葉面十分光滑被透明膠質狀的黏液包裹、上面亮綠色,下面綠中帶紫,葉柄有絨毛,形態均勻,莖葉長短一致,葉片捲曲。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中旬採摘。

營養價值

蓴萊含有豐富的維生索B2、維生素C、鋅、澱粉、蛋白質、葡萄糖、胺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據四川農業大學李煥秀等對幾種蓴菜樣品的蛋白質含量、水溶性多糖、卷葉重、膠質厚度等品質指標的分析比較,認為馬湖蓴菜優於其他蓴菜品種。

藥用價值

馬湖蓴菜不僅是風味獨特的名貴蔬菜,且有補血、清熱、潤肺、利尿、消腫、解毒、健胃、止瀉、防癌等功效。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蓴菜可以消渴熱痹,和鯽魚作羹時下氣止嘔,補大小腸虛氣,治熱疸,厚腸胃,安下焦,逐水解毒。同時蓴菜有植物中的“鋅王”之稱,是小兒最佳的益智健體食品之一。

產地環境

四川涼山州雷波馬湖介於東經103°47′—103°48′,北緯28°23′—28°26′之間,屬北亞熱氣候類型。湖區年平均氣溫13.6℃,最熱月平均氣溫22.9℃,最冷月平均氣溫2.6℃,湖水終年不結冰;年均降水1086.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天數為219.9天,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水的85.9%;相對濕度>82%;平均年蒸發503.8毫米,乾燥度0.84,屬濕潤帶氣候。
雷波馬湖蓴菜原產地氣候涼爽,全年無霜期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湖邊大面積泥碳沼澤濕地土壤發育於第四系更新統沉積物,腐殖質豐富、土壤pH4.6—4.8、平均水溫14.5℃,湖水pH5.4—5.6,特別適合蓴菜的生長。加之該區域為四川省級地質公園,環境質量好,境內無污染型工礦企業,土壤和灌溉水源清潔,大氣環境好,優良的產地原生態環境為優質蓴菜的生長提供了最佳的條件。
雷波地理雷波地理

歷史淵源

相傳美女西施愛吃蓴菜,因而得一美名“西施蓴”。
早在西漢時期,蓴菜、鱸魚、茭白被譽為“江南三大名菜”,是進貢朝廷的珍品。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中央大學教授肖楠森率中國科學院西部考察團考察涼山,首次發現雷波縣馬湖出產野生蓴菜。但因雷波地處邊遠山區,經濟落後、交通不便,馬湖蓴菜養在深山無人知,資源的開發只停留在當地居民自采自食,一直未能形成商品外售。
1990年,馬湖蓴菜野轉家栽培種植成功。
1991年,雷波縣水利電力局正式創辦雷波縣馬湖蓴菜場,當時蓴菜種植面積僅有2000平方米。
2003年,雷波縣水利局引進資金對原蓴菜廠進行技術改造,採用速凍製冷保鮮法代替原來的醋酸保鮮法,使蓴菜產量和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生產情況

2011年,馬湖蓴菜種植田37.4公頃,產量達到200噸以上,年產值超過200萬元,農民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
2013年,馬湖蓴菜可開發利用面積達2000餘公頃,標準化種植管理面積80餘公頃,種植戶1500餘戶,從業人員4000多人,年產量1000噸以上,產值達6000萬元。
2014年,馬湖蓴菜通過地理標誌保護後,種植面積由原來的800畝發展到1200畝,價格從獲得保護前的35元/千克漲到60元/千克,產值增加了41.6%。
馬湖蓴菜馬湖蓴菜

產品榮譽

2014年0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馬湖蓴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馬湖蓴菜產地範圍為四川省雷波縣馬湖鄉、黃琅鎮、中田鄉共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蓴菜。
二、種植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950米至1100米,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淤泥層厚度20厘米至30厘米、pH值5.5至6.5的微酸性香灰土質泥炭田。水源充足,水質清澈、透明度≥0.5米。
三、栽培管理
1.定植:
(1)種莖選擇:以地下匍匐莖作種莖的,選用白色粗壯的莖段,每段2至5節;以水中莖作種莖的,選用帶鬚根的莖段,每段≥20厘米。
(2)定植時間:春季3月20日至4月10日、冬季11月15日至12月5日。
(3)栽植方法:條栽或穴栽。條栽的行距為60厘米至100厘米,株距30厘米。越冬休眠芽穴栽,行距100厘米,株距30厘米。
2.田間管理:
(1)水位管理:全年不斷水,初栽水位15厘米至30厘米,由淺入深,立夏後水位加深到60厘米至80厘米,冬季水位保持30厘米至40厘米。
(2)施肥:每年冬春在根莖萌芽前,每畝施腐熟餅肥45千克至50千克和過磷酸鈣25千克至30千克,或腐熟有機液肥1000千克至2000千克。
3.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4月中旬至9月中旬。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地下莖白、葉子橢圓形、葉面十分光滑被透明膠質狀的黏液包裹、上面亮綠色,下面綠中帶紫,葉柄有絨毛。形態均勻,莖葉長短一致,葉片捲曲。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膠質厚度(毫米)
≥1.0
平均卷葉重(克/個)
≥1.20
粗蛋白(%)
≥0.65
水溶性總糖(/%)
≥0.9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馬湖蓴菜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雷波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馬湖蓴菜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