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杓灣村

馬杓灣村隸屬於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和莊鎮,位於萊蕪東北27公里,鄉駐地東南5公里處。村東與淄博市石馬鎮田莊村接界,西與東平州村交界,南鄰嗇泉村,北與車輻南峪村相接。全村756口人,土地面積823畝。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馬杓灣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杓灣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人口:756人
村莊名片,人文自然,

村莊名片

馬杓灣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位於萊蕪東北27公里,鄉駐地東南5公里處。村東與淄博市石馬鎮田莊村接界,西與東平州村交界,南鄰嗇泉村,北與車輻南峪村相接。全村756口人,土地面積823畝。
據《袁氏譜》記載,袁姓於明朝中葉遷至此地建村,因見山谷中多是桃樹、杏樹,故名“桃杏村”。後有高、王、魏等姓陸續遷此。至清朝初年,以村西南馬杓狀灣改名為馬杓灣村,現村中有15姓,袁姓居多。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常莊保·馬杓灣。”又據《史志》記載:抗日戰爭時期隸屬博萊縣石馬區;建國時1958年後隸屬常莊公社;1984年隸屬常莊辦事處;1985年至今隸屬和莊鄉。
村中有一古建築,名袁家門樓。大門樓東側有三圍粗古槐一棵,樹身年久枯乾,根部長成的新樹,現已有10餘米高。進大門樓向西是二門樓,二門樓內是一古樸典雅的四合院,房屋青磚小瓦。屋內四梁八柱,間牆木製,雕刻別致。
村中有一寬闊的場地,名為高家場。場內坐西向東築就一高台。每逢春節、元宵節,全村男女老幼集結於此擂鼓敲鑼、唱戲、舞龍、耍獅、踩高蹺、劃旱船,盡享其樂,至今方興不衰。
該村國小始建於民國二十年。袁心照、袁心平兄弟二人為當時村中的有識之士,尤擅長書法,曾在此置辦村塾。村塾坐落在馬杓灣的邊沿,燕子來灣邊銜泥,魚兒在水中游嬉,村塾倒映水中,美景令人陶醉。袁心照觸景生情,揮筆於村塾後牆書“燕飛魚躍”四字,字道勁有力。馬杓灣水源自村西山頂文口崖。汛期來自文口崖的洪水,經過山洞從馬杓灣噴涌而出;平時,細水溢出,從村中小河向東流去,匯人淄河。潺潺流水,四季不斷,這條小河把村莊分為河北、河南兩部分。
該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袁心忠、袁壽桃、高雲普、毛友田、袁壽明等,為抗擊日寇、解放全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建國後,利用集體的力量,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植樹造林,全村綠化面積達80%以上,給後人留下了一片青山碧水。1975年,全村用上了電。1976年在縣水利局的支援下,打機井1眼,水量50m3/小時。
1985年村兩委投資5萬餘元,在村東重建新校,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2002年該校合併到平州國小。自恢復高考以來,村里考上了20多名大中專學生,有的大學畢業後成為醫學院的教授,並且發明創造了胎兒監護儀,獲國家專利;有的擔任軍事學院後勤部長;有的從事國家高科技研究工作;有的從事行政工作;有的從事企業管理,有的從事教育工作。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馬杓灣人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走上了小康之路。1988年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安裝了電視信號插轉台,2001年有100餘戶安裝了電話。2002年招商引資,深圳老闆梁傳金投資50餘萬元在村東建成一座美術琉璃廠。
馬杓灣村,古風猶存,又有艱苦創業精神,將來一定能成為萊蕪山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人文自然

①馬杓灣:位於村西南,灣口呈杓狀,直徑約5米據老者介紹,民國三十二年間遇百年大旱,周圍十幾村莊到此取水,水位嚴重下降後方顯底部境況灣口至6米深處,有l5米直徑井口,井壁皆用上等木料交叉而成,再下至5米,有一石板台。站在石板台上,放眼西南方向,則是一洞口,洞深不可測,與西山頂的文口崖相通。
②文口崖:位於村西山頂,天然洞窟,洞內怪石嶙峋深處寒氣逗人,深不可測。據說與山下馬杓灣相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