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柱

馬援柱

馬援柱,東漢馬援征服交趾 ,立銅柱以為漢南邊疆界的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援柱
  • 外文名: Viện đồng Cột
  • 釋義:漢南邊疆界的標誌
  • 出處:《後漢書》卷二十四
詞語解釋,典源,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相關閱讀,

詞語解釋

典源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39~
援將樓船大小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人,進擊九真賊徵側餘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餘人,嶠南悉平。唐·李賢注引《廣州記》曰:「援到交阯,立銅柱,為漢之極界也。」
《水經注》卷三十六〈溫水〉~3022~
《林邑記》曰:建武十九年,馬援樹兩銅柱於象林南界,與西屠國分漢之南疆也。土人以其流寓,號曰馬流,世稱漢子孫也。

釋義

東漢 馬援 征服 交趾 ,立銅柱以為 漢 南邊疆界的標誌。見《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後因以“馬援柱”、“馬柱”為典實。

同源典故

伏波銅柱 漢將柱 漢柱 銅柱 銅柱伏波 銅柱勛高 銅柱樓船 雲深銅柱 馬援柱 馬援銅柱 馬柱

運用示例

明 莫止 《贈何舍人齎詔南紀諸鎮》詩:“君不見 馬援 柱, 孔明 碑,剝落黃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蘭史曉滄菽園用曉滄韻》:“祇見螺舟來海外,未容 馬 柱表 交 南。”
作者
詩題
詩句
宋之問
早發韶州
珠厓天外郡,銅柱海南標。
曹松
君恩過銅柱,戎節限交州。
李嶠
境遙銅柱出,山險石門開。
李紳
南標銅柱限荒徼,五嶺從茲窮險艱。
沈佺期
三日獨坐歡州思舊遊
銅柱威丹徼,朱崖鎮火陬。
沈佺期
初達歡州
自昔聞銅柱,行來向一年。
沈佺期
忽聞銅柱使,走馬報金雞。
齊己
瘴昏銅柱黑,草赤火山秋。

相關閱讀

馬援銅柱(越南語:Mã Viện đồng Cột )為東漢伏波將軍(越南語:hục Ba tướng quân)馬援征服交趾(越南語:Giao Chỉ )後在漢朝極南邊界上所立銅柱,以誇耀戰功。東漢光武帝統治時期,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2月,交趾地區爆發了征側、征貳姐妹領導的“二征起義”。起義軍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回響,擊敗漢朝駐軍,取得六十五座城池。東漢朝廷派馬援率領大軍鎮壓了這次起義。戰事結束後,馬援在交趾立銅柱(今天越南中部廣平,廣治一帶)為漢之極南界,其柱銘文曰:“銅柱折,交趾滅”(越南語:đồng Cột chiết,Giao Chỉ diệt)。越人每過其下,以瓦石擲之,遂成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