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城鎮(安徽省蚌埠市下轄鎮)

馬城鎮(安徽省蚌埠市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城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位於淮河中游南岸,蚌埠都市區西南部重要的工業新鎮,南接淮南的重要節點。面積176平方千米(含高新區天河科技園),人口11萬餘人(含高新區天河科技園3萬餘人)。轄21個行政村。206國道橫貫鎮境,淮河及天河環繞鎮區。馬城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遠在4200多年前的堯、虞時代,這裡就設有塗山氏國,是塗山氏族聚居之地。城鎮定位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休閒旅遊服務業和生活配套服務業,與天河科技園互補發展,一座以旅遊、休閒、度假養生為特色的生態型山水田園小鎮。在旅遊空間布局上,將緊扣“依山、沿河、濱湖”三大景觀特徵,打造“兩帶三區”的旅遊業空間格局,其中,“兩帶”即沿天河休閒文化與生態旅遊帶和沿淮河風情旅遊景觀帶;“三區”為天河大禹文化旅遊區、孔津湖濕地生態旅遊區和上窯山休閒體驗旅遊區。

2019年1月9日,馬城鎮憑藉花鼓燈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城鎮
  • 外文名稱:Macheng town
  • 別名:馬頭城
  • 行政區類別:城鎮
  • 所屬地區蚌埠市禹會區
  • 下轄地區:馬城村、胡圩村等2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馬城鎮順河路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區碼:233411
  • 地理位置:蚌埠市區西南
  • 面積:176平方公里
  • 人口:11萬多(2013年)
  • 方言:中原官話信蚌片
  • 氣候條件: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中國花鼓燈第一村馮嘴村
  • 機場蚌埠機場
  • 火車站蚌埠站 蚌埠南站
  • 車牌代碼:皖C
  • GDP:58.5億(2015年)
  • 財政:3304.89萬元
  • 行政代碼:340304101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災害,經濟概況,工業,農業,城鎮建設,社會事業,教育醫療,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風景名勝,發展規劃,所獲榮譽,

建制沿革

秦代公元前221年在這裡設當塗縣
馬城鎮
公元前137年,西漢建元四年,設當途侯國,地址先設塗山北麓,後被淮水淹圮,移築馬頭城,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封魏不害為當塗侯,屬九江郡,塗山也改名為當塗山(大清一統志)、(漢書·地理志)、。
王莽新朝時(公元前9-25年),當塗改稱山聚。
東漢時,復置當塗縣(安徽省情)。
三國時,屬魏境,當塗縣廢。
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再設當塗縣屬淮南郡(安徽省情)。
東晉成帝鹹和五年(公元330年),僑立當塗縣於江南(今當塗縣境), 廢古縣為馬頭城(大清一統志)、(辭海1210頁)。
東晉安帝元年(公元397年),置馬頭郡(因山形立名),治所在馬頭城。轄境約當今安徽懷遠及蚌埠市西部地區(辭海)。
北齊,設荊山郡(以山立名)。改馬頭郡為馬頭縣,為荊山郡治所(辭海)。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廢荊山郡,改馬頭縣為塗山縣(以山立名),屬鐘離郡(辭海))。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塗山縣併入鐘離縣。
五代十國屬南唐;後周,趙匡胤征南唐,在馬頭城設鎮淮軍。
南宋時,馬頭城一度淪為金人之手,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韓世宗收復淮北失地,再置荊山縣於馬頭城。宋理宗寶祐五年(公元1257年),設懷遠軍,轄荊山縣。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元月,撤廢懷遠軍,與荊山縣合併,定名懷遠縣,治所改置今懷遠城關(懷遠縣誌)。至此,馬頭城作為方國、縣、郡治所地早於懷遠縣城1500多年。
明,屬江南省鳳陽府懷遠縣。
清,屬安徽省鳳陽府懷遠縣。
清康熙十年(1671年),縣以下設定都圖,一直到清末(1911年),時馬頭城境分屬10都3圖、5圖、7圖、10圖。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都,改圖設方,方下設保,設馬頭城方。
民國五年(1916年),改方設區,馬頭城區為第二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實行保甲制,全縣設10個區,馬頭城區為第二區,轄76保、804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縣並為5個區,馬頭城仍為第二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二月,馬頭城淪陷,全縣65%以上土地被日偽軍盤踞。翌年,日偽政府劃設6個區,馬頭城為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實行區、鄉制,全縣設6個區馬頭城區仍為第二區,轄馬頭城、禹帝廟、考城、龍頭壩、上窯、孝儀6個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抗日戰爭結束,民國縣政府設5個區。馬頭城區仍為第二區。
1949年1月,懷遠解放後,馬頭城劃屬鳳陽縣
1952年,鳳陽縣宮集區劃歸懷遠,改名為馬城區,轄上洪、白衣、孝儀、馬城、秦集、草寺、新城、花郢、仁和、廟前、宮集、西泉、仲集、鐘井14個鄉。
1958年9月,撤區建社,設馬城人民公社和孝儀人民公社。
1964年5月,恢復馬城區,轄馬城、孝儀、禹廟、上洪4個人民公社。
1969年2月,撤區並社,復設馬城人民公社和孝儀人民政府公社,成立公社革委會。
1980年1月,設區劃社,復設馬城區,轄上洪、白衣、馬城、孝儀、禹廟、新城、廟前7個人民公社。
1984年1月,以社建鄉,以隊建村,公社改稱鄉,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
1992年3月撤區並鄉,撤馬城區,設馬城鎮和孝儀鄉。
2004年4月,鄉鎮區劃調整,孝儀鄉整建制劃歸馬城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9月,轄馬城村、胡圩村、梅姚村、五淮村、白衣村、立新村、崗李村、黃廟村、廟前新村、張灣村、朱村、西程村、後程村、孝儀村、(新城口村、貢姚村、葉姚村、姚郢村、洪集村、黃郢村、殳李村、禹廟村、東周村、團結村等10個村由高新區天河科技園託管)。託管秦集馮嘴村、禹會村、草寺村、杭劉村、廣德村、花郢村、前郢村。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馬城鎮是蚌埠市禹會區下轄鎮,位於禹會區西南部,東鄰天河,與秦集鎮接壤,南與淮南市上窯鎮分山而治,西臨淮河,與懷遠縣隔河相望,北與塗山風景區相連,中夾國營十二門塘水稻良種場。

地形地貌

馬城鎮位於淮北平原南緣,沿淮丘陵東南部,鎮域南部為大洪山山脈,呈東西走向,東部、西部分別毗鄰天河、淮河,地勢較低洼,尤其毗鄰天河西側的部分村莊常受洪澇災害。鎮整體地形為南高北低,東西兩側低洼。東部屬緩坡崗地和淺窪平地,西部屬泛帶平坡地,南部屬丘陵堆積帶。

氣候

馬城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特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熱資源豐富,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季風明顯。夏季以東南風為主。降水、溫度在年際、年內變化較大,表現為冬季乾寒,夏季炎熱多雨。
平均降雨量903.2mm,年最大降雨量為1559.5mm(1954年),年最小降雨量442.1mm(1978年),6至9月份降水集中,為年降水的60%,11月至來年2月降水量最小,僅占年降水的10%,年均蒸發量1626mm,潮濕係數0.7,相對濕度70——80%,年均氣溫15.1°C,極端最高氣溫41.5°C,極端最低氣溫-24°C,全年無霜期200-220天,凍結最大深度0.16m(1956年11月10日)。

水文

河流:馬城鎮境內主要河流為淮河、天河、獨山河、龍南新河(人工河),水面面積大約為2829.71公頃。河網密度一般。徑流總量一般包括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兩部分。地表徑流深度一般在2.5-2.6米之間,地下水常年深度1.5-2米之間,旱年可達2.5米。多年平均降雨入滲補給量為250毫米,中等乾旱年份降雨入滲補給量為210毫米,乾旱年份降雨入滲補給量為170毫米,降雨入滲為地下水的主要來源。
湖泊:馬城鎮境內湖泊主要有孔津湖,位於淮河右堤蘇黃段內,荊山湖,與孔津湖隔河為鄰,黃郢水庫、禹廟水庫。孔津湖現已改造成為“十里稻花香、滿田泥鰍肥”的生態良田和水產基地。“孔津湖牌”泥鰍飄洋過海,出口韓國。
山脈:大洪山是馬城鎮,也是蚌埠市南部群山,屬淮南丘陵區,西自淮河右岸新城口,東至禹廟,延綿10餘公里,大小山峰10餘座,海拔均不足200米。超過100 米的有:大峰山(111米)、大白山(130米)、大磨山(164米)、赤壩山(126米)、尖山(136米)、錢家山(130米)、姜家山(168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馬城鎮境內有植物200多種,動物100多種。
a、植物
糧食作物:小麥、大豆、山芋、綠豆、紅小豆、穀子、豇豆、水稻、玉米、蠶豆等;
經濟作物:花生、紅麻、薄荷、大蒜、蓖麻、油菜、芝麻等;
蔬菜類:白菜、韭菜、蘿蔔、茄子、豆角、辣椒、大蒜、梅豆、西紅柿、馬鈴薯、地瓜、洋蔥、大蔥、芹菜、菠菜等;
瓜果類:南瓜、葫蘆、冬瓜、西瓜、甜瓜、苦瓜、北瓜、桃、李、杏、梨、棗、石榴、柿子、菱、藕等;
野生藥材:半夏、半枝蓮、半邊蓮、馬齒莧、酸棗、菟絲子野薄荷等;
樹木:大官楊、沙蘭楊、法梧、泡桐、槐樹、椿樹、刺槐、榆樹等。
b、動物
主要有:禽類、鳥類、龜類、蟲類等百餘種。

土地資源

馬城鎮位於淮北平原南部,為下降堆積平原,有較厚的土層和礦層,在砂層中含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境內第四紀地層比較濕潤,有湖泊沉積物和殘積物,粘土、亞粘土、粉細砂土交替沉積。據初步調查,由於受地形、成土母質和人為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潮土、棕壤土等二等土。
全鎮現有土地總面積15784.4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9947.3公頃,林地1269.44公頃,未利用土地293.78公頃;水域2829.71公頃。

礦產資源

馬城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石灰岩資源主要分布在鎮南部的大洪山,品位高、質量好,礦石裸露,易於開採。鎮東部有豐富的鐵礦,現有的生產能力可以開採30多年。大洪山東部還有名聞遐邇的觀泉。新城口至馬頭城之間的淮河內蘊藏大量河沙,是建築的上等材料。

氣候災害

冰雹:冰雹常在夏季對流天氣出現,但冰雹不大,一般不會給農業生產和生活帶來災難。
凍:馬城鎮處在淮河右岸,年均氣溫15.1°C,極端最高氣溫41.5°C,極端最低氣溫-24°C,全年無霜期200-220天,凍結最大深度0.16m(1956年11月10日)。
病蟲害:病蟲害以旱地作物或水稻病蟲害為主,水稻病蟲害以紋枯病、卷葉螟、稻飛虱為主。

經濟概況

地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23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33億元(不含高新區天河科技園),固定資產投資由2011年的8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1年的7000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9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7213元增長到2015年的12810元。特別是區劃調整以來,全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區開發等都取得長足發展,新修公路26公里,新建村級活動場所11個共6000餘平方米,征遷面積5.2萬平方米。

工業

積極打造招商引資平台,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全方位招商引資,力促項目發展。通過努力,總投資5億元港幣的建華管樁公司在馬城落地生根,蓬勃發展;總投資4億元,年設計吞吐量160萬噸的中宏碼頭項目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成為馬城界內唯一一座千噸級的貨運碼頭;總投資2億元的大連中嘉鋯質新材料、總投資3億元的金華新宇商業綜合體等項目進入前期準備工作;年產12萬立方米PC構件項目進展順利。一批項目的實施將為馬城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農業

全鎮耕地面積9.5萬畝,2014年糧食總產量4.23萬噸。總投資近1500萬元的馬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面竣工,提升8萬畝農田產出比。總投資200萬元的小型農田水利提升改造項目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涉及白衣、梅姚等6村,改善灌溉面積3萬畝。農業增收增效成果顯著,2015年糧食總產量4.7萬噸。注重新型農民培養。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創新教育培訓內容和方式,採取專業合作、典型示範、創業實踐等方式助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提升農民素質。
農業產業化不斷加強。五年來,全鎮流轉土地面積4.7萬畝,湧現出趙其瑞、路鵬飛等一批種糧大戶。全鎮各類農業合作社45個,其中鯤鵬農業、鴻恩草雞、農興農業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孔津湖泥鰍、天河水產等一批農產品遠銷國內外。

城鎮建設

堅持規劃引領發展,176平方公里的馬城新區——馬城鎮(含天河科技園)總體規劃獲批。總投資13.6億元的206國道改造提升項目完成征遷320戶、交付淨地900餘畝,在馬城境內全面開工建設。爭取2000多萬元資金,新建馬孝路、梅姚、黃廟、黃郢等公路8條,總里程達26公里,改善了近5萬人的出行條件。總投資8.5億元,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共1600套的馬城安置房項目已啟動征遷工作,將於8月份開工建設。
占地30畝的馬城公交樞紐項目已完成征遷工作,建成後將使8萬馬城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總投資2億元,鋪設主管網80千米、支線及入戶管網411千米的馬城自來水廠項目主體開工,4.9萬居民將吃上放心水。206國道改擴建項目二期、馬城自來水廠用地項目分獲2015年市、區優秀項目組。新區建設呈現出基礎設施全面鋪開、產業項目加速推進、產城一體加快融合的景象。實施大洪山封山治理,建立大洪山林場非法採石綜合治理聯動機制,加大巡查力度,組織專職看護隊伍,查扣各類機械20餘台,價值500多萬元,拆除破碎機30多台(套),基本杜絕了非法採石和石料加工,有利打擊了盜採問題,大洪山區域環境顯著改善。對非法碼頭和采砂船進行拆解,截至目前,共拆解采砂船24條,保證淮河水道安全暢通。
建立區、鎮、村三級巡查督查網路,日報告、周點評、月考核,有效遏制了違建的勢頭,違建圖斑由2014年的2000餘片降至2015年的800餘片,草寺、前郢、西程等村被評為區拆控違先進村。開展“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投入1600多萬元打造了馮嘴村和馬城水稻良種場兩個“美麗鄉村”示範點。

社會事業

教育醫療

馬城鎮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和醫院病房大樓已經建成,將改善馬城及周邊15萬民眾的醫療保健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紮實推進,連續五年參合率達到100%。投資2000餘萬元的馬城地區學校改薄建設工程穩步推進,新建張灣、白衣、塘底等5座標準化教學樓,總建築面積超萬平方米,使1500餘名適齡兒童的學習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注重提升教育質量,組建教育集團,提升辦學質量。馬城鎮為民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為居民提供勞動保障、醫療衛生等12類53項便民服務,五年來開展免費孕前健康檢查1600餘對。

文化事業

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保護工程通過國家級驗收,禹會禹墟遺址得到專家認證,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紮實開展。村民自治和村務公開繼續推進。殯改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移風易俗逐步深入人心。設立馬城鎮為民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勞動保障、醫療衛生等12類53項便民服務。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更加規範。
注重花鼓燈藝術的傳承保護,傳習所規劃獲批,定期開展花鼓燈傳授,培養繼承人。馮嘴村花鼓燈參加央視7套節目錄製並展播,西程花鼓燈應邀參加農民歌會錄製,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保護工程通過國家級驗收。注重歷史文化保護髮掘,禹會禹墟遺址得到專家認證,正在推進禹墟遺址公園項目申報;總投資100餘萬元的黃柏郢大屠殺紀念館及遺址保護項目完成規劃,正在實施征地拆遷。馬城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2014—2016年度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計畫投資1000萬元,重建漢唐色彩的傳習所,打造50畝的親水型演藝廣場,集生態旅遊、休閒觀光、戶外運動、特色農業種植為一體的山水田園小鎮正在積極打造中。

體育事業

2014年9月25日,在世人矚目的仁川亞運會“男子8人單槳”賽艇比賽項目中,孝儀中學學子程勛滿和同伴一起勇奪冠軍。
2007年,陽光男孩程勛滿跨進了孝儀中學的大門。進校不久,就被體育老師楊浩慧眼識中,成為學校籃球隊的主力。經過楊浩老師兩年多的系統訓練,2009年,他被選送到蚌埠市水上運動中心,開始了水上運動生涯,並一路進入了省隊、國家隊,屢屢獲得全省、全國冠軍,並最終在仁川亞運會上與隊友勇奪金牌,登上了他職業生涯的又一高峰。

風景名勝

馬城鎮現有的名勝古蹟,主要有206國道927公里處的觀泉,洪集中學院內的古銀杏樹,馬頭城北0.5公里小新莊南的當塗縣城遺址等。

發展規劃

(一)科學編制“八大規劃”,繪就美麗馬城發展藍圖
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科學編制“八大規劃”,引領馬城未來五年發展。
一是積極對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謀全局、立高遠,做好馬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升精準化發展水平;二是圍繞“一線三片”的總體布局,著重打造206國道沿線,天河片區、孝儀片區和中心鎮區,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三是圍繞“兩路一河”(新、老206國道和淮河),將胡圩、馬城納入棚戶區改造範圍,集中安置,打造美麗中心鎮區,編制中心鎮區改造和建設規劃;四是以建華建材、PC構件等大項目為帶動,打造新型建材產業園區,編制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五是構建防洪抗旱、農田灌溉等農田水利體系,分區域建立養殖區,最佳化畜牧業布局,實現溝渠配套、人畜分離,編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六是實施“五通”工程,實現自來水、電、燃氣、網路、公路村村通、戶戶通,編制基礎設施提升規劃;七是打造“一河一山”,著力建設天河濱湖景觀帶和大洪山森林公園,弘揚大禹文化和花鼓燈藝術,編制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八是以激發機關幹部活力、培養年輕幹部實力、提升村幹部能力為目標,做好乾部隊伍和人才培養規劃,為馬城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紮實做好“三農”工作,全力打造實力馬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主導產業種養基地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重點抓好8.6萬畝優質小麥、4萬畝優質糯稻、70萬隻草雞、4000畝泥鰍等名特優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水產、畜禽、果蔬、花卉苗木等特色農產品,新建規模養殖小區3個,發展養殖大戶40個,構建區域明顯、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積極謀劃天河現代農業示範區、孔津湖農業示範園,高標準建設特色水產養殖基地、農場種植基地,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快速發展。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大農業發展資金投入,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造,爭取上級水利項目資金,加快實施以泵站改造、水渠硬化等為重點的孔津湖窪地、獨山河小流域綜合治理以及十二門塘灌區改造等項目,改造近3萬畝中低產田。改善農村出行條件,全面完成206國道改擴建工程,改造村級路網160公里、危橋5座。
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加強監管,確保各項惠農資金落到實處。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力爭到2020年新增土地規模流轉面積不低於1萬畝。引導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加非農收入,加快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組織農民培訓150班次,1.5萬人,不斷提高農民致富能力,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三)強化項目推動發展,全力打造活力馬城
強化項目推動作用。繼續完善推動項目的各種工作機制,謀劃充實項目儲備,抓細、抓實項目建設。以禹會馬城工業園為依託,重點引進符合產業定位的裝備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積極推進年產12萬立方米PC構件、年產1.3萬噸鋯質新材料生產線、中宏碼頭、尚能風電、馬城自來水廠、馬城公交樞紐站、馬城鎮鎮區環境綜合整治、馬城新區安置房、金華新宇商業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建設。
發揮招商引領作用。依託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堅決落實各項優惠政策,著力打造“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的投資福地。堅持招大引強,突出招大企業、引大項目,主動瞄準恆天集團、中建材等央企、國企,提升招商質量。堅持精準招商,瞄準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促進產業集聚,力爭項目引進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
提昇平台承載能力。完善和落實鎮領導聯繫企業制度,制定並落實“四個一”政策,即一個項目、一位領銜領導、一支服務隊伍、一套保障方案,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提供貼身保姆式服務。加快馬城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水通、電通、路通和場地平整“三通一平”等工作,為企業入駐提供良好的承載平台。
(四)深入推進新區開發,努力建設魅力馬城
完善村鎮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進206國道及馬城新區路網、馬城快速公交樞紐站和中宏碼頭等一批重點交通設施項目建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明晰的水陸運輸交通體系。加快推進馬城商業綜合體、馬城新區安置房建設,不斷改善民眾生活條件。加快實施崑崙燃氣、馬城自來水廠和村級為民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大力提升服務保障水平。
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實施美麗鄉鎮提升工程、美麗鄉村示範工程、孝儀街道暢通工程、治髒治亂整村推進工程、一村一路引領工程,以環境整治為突破口,以治髒、治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集中開展中心村及鎮政府駐地建成區環境整治,向垃圾圍村宣戰。加快落實黃郢中心村建設項目,推進黃柏郢大屠殺紀念館及遺址保護項目,把村莊整治建設同發展鄉村旅遊、農村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在建設新家園中創造新家業。通過“四個一點”方式即成功人士捐一點、村里兜一點、民眾掏一點、鎮裡補一點,建立衛生保潔長效管護機制,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
加快馬城新區建設。推動集聚發展,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工業園區和工業走廊集中布局,進一步最佳化馬城工業園區建設。堅持生態化、科技化、智慧化發展方向,以建設生態型山水田園小鎮和產業新鎮為目標,以整合資源、借力發展、合作發展、協同發展為主要途徑,緊緊圍繞馬城鎮區南擴的主線,重點發展新型建材、新材料、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居住環境,做好失地農民安置工作,魅力馬城內涵將更加豐富。
(五)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努力建設幸福馬城
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積極支持馬城中學、孝儀中學、白衣中學及馬城國小等學校的健康發展,逐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設馬城中心幼稚園等5所幼稚園,切實解決適齡兒童入學難、入學遠的問題。推進馬城中學納入蚌埠一中教育集團,共享更多優質教育資源。
提升衛計服務水平。認真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實行全面二胎政策,強化服務,全面提升計畫生育工作水平。加快醫療事業發展,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總投資3000餘萬元、設計床位280張的馬城中心衛生院二級綜合醫院及120急救中心建設,推進中心衛生院與解放軍第123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等醫院建立醫療聯合體;加快推進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孝儀衛生院建設,切實提高醫療衛生水平。
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啟動“村情鎮史”收集編撰工作,推進各村建立“村情村史展覽室”,提升馬城文化影響力。積極謀劃禹墟遺址公園、禹墟博物館等項目,推進占地800畝的馮嘴村花鼓燈藝術傳承保護及旅遊項目開發建設,做好花鼓燈藝術的傳承與保護,重點打造“中國花鼓燈第一村”品牌,努力將天河周邊打造成集花鼓燈演藝、休閒度假、水上拓展、餐飲購物為一體的皖北特色旅遊精品景區。推動大洪山森林公園旅遊綜合體項目、黃郢村大屠殺紀念館等文化項目建設,打造馬城門戶形象。
(六)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努力建設和諧馬城
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防止社會矛盾發生。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多元化解社會矛盾,使民眾反映的問題能解決、權益有保障。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妥善解決特困戶、低保戶、五保戶和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應保盡保。實施精準扶貧,摸清貧困底數,建立鎮村幹部聯繫幫扶機制,堅決打贏扶貧攻堅站。改擴建3所敬老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確保每所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200人以上,進一步提升管養水平,推進敬老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同時加強敬老院管理,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