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亞

馬俊亞

馬俊亞,男,1966年3月生,現為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和“區域社會生態史”,通曉英語、日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俊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6年3月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 代表作品:《混合與發展——江南地區傳統社會經濟的現代演變》
  • 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區域社會生態史
  • 職稱:教授
  • 任職院校:南京大學
  • 學歷/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教學情況,學術成果,承擔課題,出版著作,譯著作品,發表論文,所獲獎項,

人物經歷

1996年6月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1998年4月獲歷史學博士後稱號。1998年3月被評為副教授,2006年12月被評為教授。2000年8月至2001年6月在美國伊里諾依州立大學研修,2006年至2007年2月在澳大利亞拉籌伯(LA TROBE)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07年5-7月在台灣大學進行合作研究。“民革”黨員。江蘇省“333”工程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通曉英語、日語。
2011-2012年,在台灣政治大學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史”和“中國社會生態史”課程。赴美國、日本、德國等參加國際會議約有10餘次。與美國Occidental College(西方學院)建立了共同培養學者、通過遠程電視共同開設生態課程、互派學生訪學等聯繫。

教學情況

承擔“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史”、“中國經濟史”、“環境與社會”、“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長三角地區近現代社會經濟研究”等課程。

學術成果

承擔課題

近五年來,獨立承擔的課題主要有:
(1)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課題1項;
(2) 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2008年結項);
(3) 2009年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4) 江蘇省十五規劃社科基金項目1項(2008年結項)
(5) 南京大學人才引進培養基金課題1項;
(6) 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1項。
批准號
項 目 名 稱
資助機構
資助金額
結項情況
研究起止時間
17ZDA184
大運河與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2017年度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60萬
2022年
16AZS013
近代中國社會環境歷史變遷研究
2016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研究項目
35萬
2021年
17JJD770009
中國抗戰經濟研究(1931-194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招標項目
90萬
2022
05BZS039
從沃土至瘠壤:淮北地區社會生態變遷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7萬
鑑定結果“良好”
2005-2008年(獲2013年教育部第六屆高等院校科學研究二等獎)
09BZS051
中國地區性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比較研究
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10萬
免於鑑定
2009-2013年,已結項
07JJD770104
中國區域社會生態的比較研究:以江南、淮北為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20萬
免於鑑定
2007-2013年,已結項
13JJD770014
花園口決堤後黃泛區社會生態變遷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招標項目
20萬元
結項
2013-2016年
2011ZDIXM014
江蘇地域文化的歷史演變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
10萬元
結項
2011-2015年
NCET-10-0458
江南與淮北社會性社會形態研究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
20萬元
結項
2009-2012年,已結項
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研究
2016年南京大學登峰項目
30
結項
江蘇風俗史
2017年江蘇省社會科規劃項目
6
國家政策與徐淮河社會生態變遷
2004年江蘇省社會規劃項目
1
結項

出版著作

獨立完成部分
1.馬俊亞:《規模經濟與區域發展——近代江南地區企業經營現代化研究》,“南京大學第一屆博士文庫”叢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2000年再版.
2.馬俊亞:《混合與發展——江南地區傳統社會經濟的現代演變》(“東方歷史學術文庫”叢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 馬俊亞:《被犧牲的“局部”:淮北地區社會生態變遷研究》(繁體版50萬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年出版,
馬俊亞:《被犧牲的“局部”:淮北地區社會生態變遷研究》(簡體版50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4. 馬俊亞:《區域社會經濟與社會生態》(40萬字),三聯書店2013年出版
5. 馬俊亞:《區域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比較研究》(73萬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著作合作完成部分
1.《江蘇近代企業與企業家研究》(本人第二作者),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2.《中華民國史》(4卷本)(本人撰寫20多萬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
3.《宗澤評傳》(本人第三作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4.《中華民國史專題研究》第12卷《抗戰時期的淪陷區與偽政權》(本人第二作者),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
5.《固守與變遷》(本人第三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譯著作品

1. [英]霍布斯·鮑姆著《史學家:歷史神話的終結者》(第一譯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03年再版.
2. [美]柯博文著《走向“最後關頭”:中國民族國家構建中的日本影響》(獨立完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
3. [美]彭慕蘭著《腹地的構建:華北內地的國家經濟和社會變遷》(獨立完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

發表論文

(除註明外,余均獨立完成)
1. China’s Tradi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the 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1920-1933(美國)Modern China, vol.34, no.3 (July 2008), pp.344-371
2. Industrialization and handicraft clo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Jiangsu peasant economy(劍橋大學)Modern Asian Studies,vol.44, no.5 (2010),共36頁(第一作者)。
3. 江南南部100年の手織綿布業の變遷,(日本)《近きに在りて》第52號,2007年11月,pp. 9-18
4. 國家服務調配與地區性社會生態的演變,(北京)《歷史研究》2005年第3期,pp. 3-18
5. 工業化與土布業:江蘇近代農家經濟結構的地區性轉型,(北京)《歷史研究》2006年第3期, pp. 98-117
6. 近代淮北地主的勢力與影響:以徐淮海圩寨為中心的考察,(北京)《歷史研究》2010年第1期,pp. 80-98.
7. 張信著中國近代社會之演變,(北京)《歷史研究》2002年第5期,pp. 185-187
8. 近代國內錢業市場的運營與農副產品貿易,(北京)《近代史研究》2001年2期,pp.225-257
9. 中國近代社會關係整合與工業者的屬性,(北京)《社會學研究》1998年3期, pp. 92-100
10. 論近代江南地區工業大資本與中小資本的關係,(北京)《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1期, pp. 55-68
11. 近代無錫傳統經濟部門的運營與新式工業的發展,《中國經濟史研究》1998年2期,pp. 3—12
12. 近代江南地區勞動力市場層次與勞動力循環,《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年3期,pp. 21—31
13. 關於集中的本義及其經濟功能”,《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3期。
14. 近代江南地區工業資本與農村社會關係初探,《中國農史》1998年1期。
15. 典當業與江南農村社會經濟關係辨析,《中國農史》2002年4期。
16. 中國近代企業家的文化類性與精神境界,《史學月刊》1995年4期。
17. 中國傳統商業與近代工業關係辨析,《史學月刊》1997年3期。
18. 近代江南地區土地積累與工業資本關係辨析,《史學月刊》1999年6期。
19. 近代江南都市中的蘇北人:地緣矛盾與社會分層,《史學月刊》2003年1期。
20. 近代江蘇南部城市貨幣資本的積累與運行,《江海學刊》1999年1期。
21. 江南地區的資本集中與企業經營現代化,《江海學刊.中國現代化研究專集》1996年出版。
22. 兩淮鹽業中的集團博弈與利益分配:國家機器的自利化,《江海學刊》2006年4期。
23. 近代資金市場狀況與企業集團的優勢,《浙江師大學報》1996年1期。
24. 近代江南地區資本集團的中觀調控功能,《浙江師大學報》1996年3期。
25. 近代江南地區機器修造業中的資本形態與階級結構,《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3期。
26. 混合與發展:中國近代社會形態與階級結構辨析,《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1期。
27. 中國近代企業集團形成的經濟因素,《福建論壇》1998年2期。
28. 中國近代城市勞動力市場社會關係辨析——以工人中的幫派為例,《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5期。
29. 大維公司租辦武漢布、紗、絲、麻四局考辯,《蘇東學刊》2000年2期。
30. 中國近代的資本集中及其經濟功能,《近代中國》1996年6輯。
31. 近代江南地區大資本之間關係辨析,《近代中國》1998年8輯。
32. 張謇的傳統倫理與企業家精神,《第三屆張謇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華工商聯出版社2001年。
33. 大維公司租辦武漢布、紗、絲、麻四局考辯,《第三屆張謇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華工商聯出版社2001年。
34. 走出中國封建迷宮的導標,《東方論壇》1998年第1期。
35. 中國近代華僑企業集團形成的經濟因素及其功能,《華人華僑研究》1997年第2輯。
36. 20世紀20年代江南手工業的變遷,《民國研究》(1999年)第4輯。
37. 抗戰時期江南農村經濟的衰變,(北京)《抗日戰爭研究》2003年第4期。
38. 史學與史學家的社會功能,(北京)《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4年第1期。
39. 民國時期江寧的鄉村治理,福特基金課題研究報告,徐秀麗主編《中國農村治理的歷史與現狀:以定縣、鄒平和江寧為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40. 榮德生的企業家心態與經世理念,《紀念榮德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1. 世界市場的融合與中國傳統產業的命運,《世界經濟體制下的民國經濟》,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
42. 抗戰前江蘇棉紡業的經營管理與人才策略,《蘇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43. 日據前期難民申請書中的日軍暴行與南京社會經濟衰變,《抗日戰爭研究》2007年第1期。
44. 淮北鹽業中的集團搏弈與利益分配:商人的尋租活動,《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45. 中國近代企業活動中的買辦與非買辦,《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
46. 孔子與吳地文化,《蘇州大學學報》1992年特輯《吳學研究》第1輯。
47. 張謇與榮家企業經營管理之比較,《吳文化研究與開發》第1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
48. 中國近代社會形態的轉型與企業家素質的形成,《吳文化研究與開發》第2輯,蘇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
49. 中國近代華僑企業家素質研究,《華人華僑研究論叢》1997年第2輯。
50. 民國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傳統金融與手工業的關係,《江漢論壇》2006年第10期。
51. 淮北鹽業中的集團搏弈與利益分配:張謇鹽業改變的實踐與困境,《淮陰師院學報》2007年第1期。
52. 抗戰前江浙棉紡業的經營管理與儒家文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53. 淮北鹽業中的集團搏弈與利益分配:直接生產者的貧困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54. 集團利益與國運衰變:明清漕糧河運及其社會生態後果,《南京大學學報》2008年2期。
55. 社會力量與江蘇的工業化,《蘇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56. 長江三角洲地區中等金融城市貨幣資本的積累及其融通功能,《民國研究》2008年第11輯。
57. 從武松到盜跖:近代淮北地區的暴力崇拜,《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58.Sacrificing local interests: water control policies of the Ming and Qing governments and the local economy of Huaibei”,(劍橋大學)Modern Asian Studies,vol.47, no.4 (2013), 1348-1376.

所獲獎項

(1)2009年,獲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A)稱號。
(2)2009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稱號。
(3)2009年,被評選為江蘇省“三三工程”培養對象。
(4)2011年,被評為南京大學先進工作者。
(5)2011年,論文《從武松到盜跖:近代淮北的暴力崇拜》(《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獲清華大學第一屆“百盛-清華學報優秀論文獎”一等獎。
(6)2013年,獲得南京大學“首屆人文研究貢獻獎”。
(7)專著《被犧牲局部:淮北社生態變遷研究》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8)2016年,獲利南京大學“登峰計畫人才”等稱號。
(9)2016年,專著《區域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比較研究:以江南淮北為例》,獲江蘇省第十四屆哲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