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騏

馬中騏

馬中騏,1940年3月生於上海市,浙江杭州(臨平)人。曾就讀於蘭州大學,是中科院首屆研究生,從研究生院獲001號博士學位證書。

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四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和所學位委員會主任,高能物理學會會員。

1988年晉升為研究員。1991年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導師。2005年退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中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40年3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中科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理論物理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個人作品,人物評價,

學習經歷

1951年-1956年,在上海市市東中學學習;
1956年-1961年,在蘭州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學習,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
1964年-1967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畢業後回蘭州大學工作;
1978年-1981年,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二次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兩次研究生均師從胡寧院士。
1982年3月4日,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授予的第一個博士。
1982年3月4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位評定委員會一致通過決議,批准授予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馬中騏理學博士學位。馬中騏成為中國授予的第一個博士。

工作經歷

馬中騏博士1940年3月生於上海市,浙江杭州(臨平)人。1951年-1956年在上海市市東中學學習,1956年-1961年在蘭州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學習,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 1964年-1967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畢業後回蘭州大學工作。1978年-1981年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二次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兩次研究生均師從胡寧院士。1982年3月4日獲得理學博士學位。1988年晉升為研究員。1991年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導師。2005年退休。
曾出訪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Syracuse大學、Virginia理工大學、英國Rutherford實驗室、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愛爾蘭Dublin高等研究中心等。

研究方向

馬中騏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重點在群論方法及其物理套用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已發表研究論文190餘篇。
主要從事數學物理。曾在規範場理論,大統一理論,磁單極理論,量子散射理論和Levinson定理,量子群理論及其在物理中的套用,群論方法在量子理論中的套用等方向開展科研工作。近年的工作側重於多原子分子振動光譜量子少體問題的研究。

主要成就

重要的科研成果有量子N體系統轉動自由度的分離、Levinson定理的證明與推廣、量子群的研究等。
曾六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的美國蘇達相(G. Sudarshan)教授等人在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本量子力學教科書中曾用專門章節( 8.5節)引用和介紹了馬中騏證明Levinson定理的方法。
馬中騏馬中騏
近一年來馬中騏正和楊振寧教授合作,從事冷原子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獲得若干可喜的成果。
馬中騏博士曾獲得過四次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教學成果二等獎(教材)和2004-2005年度的王淦昌獎,即1986年的“關於代的問題的大統一理論研究”、1987年的“無色磁單極和雙子解及其與費米子的相互作用”、1988年的“推廣的Levinson定理”和1996年的教材獎 “群論及其在物理中的套用”。
美國數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會員(membership),美國數學評論雜誌(Mathematical Review)評論員(Staff of Reviewer)。
1990年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個人作品

出版的專著有:《群論及其在物理中的套用》、《楊-巴克斯特方程和量子包絡代數》、《Yang-Baxter equation and quan¬tum enveloping algebras》、《物理學中的群論》、《群論習題精解》後兩本書經修改後用英文由新加坡World Scientific出版。

人物評價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曾評價馬中騏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來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