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芙裳

饒芙裳(1857—1941),原名趙曾,又名集蓉,別號松溪老漁。廣東梅縣松口鎮車田村人。晚清學者。《光緒嘉應州志》編修之一,梅江橋倡築人之一。

基本介紹

  • 本名:饒芙裳
  • 別稱:原名趙曾,又名集蓉 
  • 字號:別號松溪老漁 
  • 所處時代:清末民國
  • 出生時間:1857年 
  • 去世時間:1941年 
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科舉人,曾與溫仲和丘逢甲黃遵憲在潮州、汕頭、梅縣等地倡辦嶺東同文學校、梅縣師範學校、體育傳習所等。光緒末年,因革命黨嫌疑,避居南洋,創立庇能中學。
1903年與溫仲和、謝益卿等將鬆口梅東書院改為鬆口高等國小堂。
1905年成立鬆口“興學會”,任會長,倡辦鬆口公學、鬆口初級師範講習所,勸導各鄉興辦初等國小。並選派饒一梅、梁少慎赴日本留學,學習日本辦學經驗。辛亥革命前參加同盟會和蔣翊武的“文學社”,擁護孫中山推翻清朝帝制的主張。
民國元年(1912年)任廣東教育司司長。
1913年被選為第一屆眾議院議員。隨後,參加反對袁世凱和反對段祺瑞的鬥爭。年黎元洪任總統時,饒芙裳任國會議員。次年張勛復辟,解散國會,他與鄒魯等人聯名彈劾張勛。
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以5000兩銀元一票收買國會議員,饒芙裳不為所動,拒絕賄選。後離開北京避居天津,直至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曹錕倒台,他始南下出任廣東省瓊崖道尹。任內,追慕海瑞遺風,洞察民情,頗有政聲。後因厭惡仕途,辭官歸里,在鄉潛心桑梓文獻。
1931年,與地方人士黃榮樵、黃燮南等人倡築梅江橋。他擅長書法,字型遒勁,仿效成清文筆意,有如弱柳迎風,形神兼備,故時人贊為“小家碧玉”。著有《辛廬吟稿》詩集1冊。
1941年饒芙裳在家病逝,享年8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