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河大米

饒河大米

饒河大米,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饒河縣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南與完達山脈相環抱,北與三江平原相依託,既有秀麗的山川,又有廣袤的平原,多樣的地貌,形成了“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的格局。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結構及基礎肥力較好,適宜的氣溫,獨特的光、熱條件適宜饒河水稻種植。生長出來的饒河大米米粒整齊勻稱,外呈橢圓,晶瑩剔透,色澤光亮透明,米質口感油潤,米飯軟滑筋道,品質香醇,冷飯不回生。

2016年8月16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饒河大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饒河大米
  • 產地名稱: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
  • 品質特點:外呈橢圓,晶瑩剔透,色澤光亮透明,米質口感油潤,米飯軟滑筋道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35號
  • 批准日期:2016年8月1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地形地貌,土壤情況,水文情況,氣候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饒河大米
饒河大米
饒河大米米粒整齊勻稱,外呈橢圓,晶瑩剔透,色澤光亮透明,米質口感油潤,米飯軟滑筋道,品質香醇,冷飯不回生。
內在品質指標
饒河大米粗蛋白含量≥5.5%;直鏈澱粉含量15~19%;膠稠度≥70毫米,鹼消值=7.0。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饒河縣是國家級生態示範縣,森林面積3400平方千米,濕地面積1300平方千米。南與完達山脈相環抱,北與三江平原相依託,既有秀麗的山川,又有廣袤的平原,多樣的地貌,形成了“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的格局。

土壤情況

饒河縣土壤以黑土草甸土、沼澤土為主。全縣耕地以黑土為主,其中烏蘇里江沿岸和撓力河沿岸的平原稻作區以草甸土和沼澤土為主;且耕地集中連片在平原和低平原。土壤中養分較高,有機質、氮、鉀含量豐富,有機質含量為7%左右,土壤結構及基礎肥力較好,適饒河大米種植。

水文情況

饒河縣水系發達,水源充足,境內有1江28河,自然水域面積0.8萬公頃。全縣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約23.4億立方米,產生的徑流總量6.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水資源總量2.86億立方米,可開採的水資源量8263.11萬立方米。單井湧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充足的水源為發展水稻生產提供了保障。

氣候特徵

饒河縣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種植業區域跨第三至第四積溫帶。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長,降水偏少,氣候乾燥而嚴寒;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氣候濕潤而溫熱;春季回暖快,晝夜溫差較大,多西南大風;秋季降溫急驟,山區常有過早霜凍出現。歷年平均氣溫2.8℃,平均無霜期為135天,平均降水量為553毫米,平均日照時數2360.5小時。年有效積溫2556℃左右。適宜的氣溫,獨特的光、熱條件,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發育環境,造就了品質優良的饒河大米。

歷史淵源

2011年,饒河縣建設有機水稻示範基地,示範種植面積1萬畝。採用智慧型化設備進行育苗、種植和收穫,改變了以往的粗放性生產經營狀態。
饒河大米
饒河大米
2015年,饒河縣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水田機械化插秧也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生產勞作方式。全縣水稻機械插秧面積達32.4萬畝,占水田總面積的90%。
2018年12月20日,饒河縣舉辦2018年優質綠色水稻栽培技術與秸稈綜合利用培訓班,省農科院專家結合饒河縣的耕作實際,為水稻種植戶講解了優質綠色水稻栽培技術、稻米產銷形勢分析等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戶種植技術和水平。

生產情況

2016年,饒河縣水稻栽培面積50萬畝,年產優質水稻25萬噸。
2017年,饒河鎮水稻種植面積達到35341畝。

產品榮譽

2016年8月16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饒河大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饒河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所轄饒河鎮西林子鄉四排鄉小佳河鎮大佳河鄉山里鄉西豐鎮大通河鄉五林洞鎮等9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33°07′26″-134°20′16″,北緯46°30′44″-47°34′26″。地域保護範圍面積136.5萬畝。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6-02-1907。
饒河大米
饒河水稻育苗
質量安全要求
饒河大米產品符合NY/T491《綠色食品大米標準》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氣候條件,無霜期在120-140天,年活動積溫在2400℃以上,年降雨量在500-600毫米。在全縣選擇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NY/T391-2013)。
2、品種選擇: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主要選用龍粳29、龍粳31、龍粳41等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水稻生產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肥料與無機氮的比例不超過1:1,禁止施用硝態氮肥。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饒河縣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綠色食品大米生產操作規程》操作。水稻生產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T/T393-2013)和《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13)。
饒河大米
饒河水稻人工除草
3.1施肥:本田增施農家肥,少施化肥。每公頃施農肥30-45噸,3年施一次。一般施化肥總量為每公頃純氮100-120千克,五氧化二磷含量60-70千克,氧化鉀30-45千克。有機肥於翻前施入。化肥用氮肥總量的50%-65%,鉀肥的50%-80%,磷肥100%做底肥。翻後耙前施入。返青後立即追櫱肥,每公頃追返青分櫱肥75千克。並要採用有機生物肥葉面追肥,每公頃用量2千克。
3.2除草:插秧返青後,選用二氯喹啉酸、禾草丹、禾草敵、滅草松等藥劑化學除草,用量不超過登記限值。C.防蟲滅病:在葉瘟未發病或發病初期可選枯草芽孢桿菌進行田間噴霧;在葉瘟病斑達到2級以上的地塊,可用三唑酮進行均勻噴霧。防治穗頸瘟,可選用春雷黴素防治。
4、產品收穫:當籽粒的90%以上變黃成熟,穗軸有三分之二黃熟,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綠色籽粒存在時進行收穫,採用聯合收割機直收.收穫後,稻穀單運、單儲、單加工,確保不混雜,確保稻穀質量符合GB/T17891標準要求,貯藏和運輸符合NY/T1056標準。
5、生產記錄:對饒河大米生產的全過程,建立田間生產技術檔案,全程記錄技術措施、投入品使用等生產信息,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同時將有關信息錄入到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實行質量追溯。定期對水稻基地進行農藥殘留抽檢,對在抽檢過程中,發現使用違禁農藥以及農藥殘留超標的,不得上市銷售,並予以曝光。
6、包裝運輸: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有防雨設施。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在避光、常溫、乾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清潔、乾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地域範圍。
饒河大米
饒河水稻
1.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生產經營活動。
1.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2.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饒河大米
饒河水稻
2.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3.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3.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3.3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