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兵

養育兵

八旗兵種名。初稱“教養兵”。清廷為解決八旗余丁生計而設立的預備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養育兵
  • 外文名:Raising a soldier
  • 初稱:“教養兵
  • 特點:解決八旗余丁生計
順治十七年(1660),曾從八旗余丁內挑取四千八百人訓練技藝,食正兵一半餉銀, 是為清廷設立八旗預備兵之始。雍正二年(1724),清世宗命正式設定八旗養育兵五千一百二十名,並規定:滿洲每旗四百六十名、蒙古每旗六十名為馬兵(月食餉銀三兩),漢軍每旗一百二十名為步兵(月食餉銀二兩),每旗各派參領三人、副參領三人、閒散章京十人、驍騎校十人管轄訓練,纛、旗均用飛熊圖案、白色蜈蚣鑲邊、黑色纓穗。乾隆三年(1738),廩食三兩餉銀滿洲、蒙古養育兵盡數挑取護軍馬甲等經制額兵,原漢軍養育兵與新增養育兵共一萬五千九百名,均月食餉銀二兩;乾隆十八年,養育兵增至二萬六千二百餘名,均改食餉銀一兩五錢,惟滿洲、蒙古有米,漢軍無米。嘉慶十年(1805),復命新增滿洲、蒙古養育兵均無米;道光三年(1823) 又定,每旗各佐領下有米養育兵十八缺, 無米養育兵七缺。凡八旗滿洲、蒙古、漢軍養育兵,均從十歲以上之另戶余丁及閒散雲騎尉驍騎校等微員子弟內挑取,其他官員子弟及開戶余丁不得挑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