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生產論

養老金生產論

《養老金生產論》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於2004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虎峰

基本介紹

  • 書名:養老金生產論
  • 作者:王虎峰
  • ISBN:9787504541956
  • 頁數:225
  • 定價:20.0
  •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養老金制度是一項社會經濟制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其“安全網”“穩定器”的作用日益突出。養老金制度改革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完善。
我國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實踐已有20多年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為改革探索階段。在這一時期,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一是實行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同時開始個人繳費;二是探索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一些地方對建立個人賬戶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第二階段是從1995年到2000年,為建立“統賬結合”制度階段。國務院1995年下發了《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確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目標,提出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兩個具體實施辦法。1997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了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第三階段是從2000年開始,目前仍在繼續,為改革完善階段。國家在遼寧省等地進行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進行了以“做實個人賬戶”為重點內容的改革。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仍在不斷改革和完善。在國內外新的形勢之下,如何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巨觀把握養老保險制度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完善和改進制度,最終建立覆蓋全民的養老保險制度等問題,都需要繼續深入探索和實踐。

作者簡介

王虎峰,1964年6月生,漢族,河北武邑縣人。1978-1990年在衛生系統學習、工作。1990-1993年在武漢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攻讀中共黨史專業研究生,獲法學碩士學位。1993-1995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工作,歷任生產科副科長、綜合科科長。1995-1999年先後任北海市社會保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市社會保險局副局長。1999-200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投資系攻讀博士研究生,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年7月供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

編輯推薦

本書有幾個特點:一是理論創新性。具體表現在把養老金納入經濟學的範疇,運用現代經濟理論對養老金產品的需求、供給、生產管理以及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監督管理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在這一理論框架之下,分析了養老金制度的起源,提出了養老需求轉化理論,確立了養老保障的“效用積分”概念,探討了衡量養老保障水平的標準,給出了現收現付制、基金制和混合制的分類方法,明確了對不同籌資模式機制的認識,使養老金方面的很多具體問題在理論上能夠找到根據和答案。二是現實的針對性。本書緊扣養老金制度的現實問題,在理論的指導下,對在實踐中如何運用養老金籌資模式,保證養老金產品供需平衡,促進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加強對養老基金運作的管理和監督等都進行了探討,對我國的養老金制度建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三是政策建議的可行性和適用性。結合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情況,對深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議,為在我國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了方案,其中一些觀點頗具新意。例如,提出以“建立養老組織、發展養老經濟、提供養老生活”的模式建立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可以說這是一個創新的提法,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