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智慧

養生智慧

《中醫體質養生》是2009年鷺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傑英。

基本介紹

  • 書名:養生智慧
  • 作者:傅傑英
  • ISBN:9787545901528
  • 定價:¥55.00
  •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4-1
  • 開本: 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主要講傅傑英教授秉承中醫辨證施治原則,按照人群的八種常見體質——平和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瘀血體質、氣鬱體質的不同,講述每種體質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及易感疾病,幫助人們認識自身是何種體質,並告訴人們如何根據自身的體質,從飲食、起居、精神、藥物、經絡調養等方面合理養生。
不論是體質養生、飲食養生,還是四季養生,其具體方法最終還是落在對五臟的養護上。在《中醫五臟養生》一書中,傅傑英教授根據現代生活方式對五臟的影響,強調中醫也要與時俱進,從各方面詳細敘述五臟的特性、喜惡,並告訴人們如何儘量卸載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五臟帶來的麻煩和干擾,使五臟各司其職,使身體健康長壽。
此次推出的禮品裝,不僅包含上述兩本暢銷書的最新修訂版,更免費贈送傅傑英教授精彩講座DVD,是送給親人和朋友的絕佳禮品!
《中醫體質養生》
為什麼別人吃很多東西也不會發胖,而你喝水也長肉?
為什麼別人的皮膚光滑無比,而你的皮膚坑坑窪窪總長痤瘡?
為什麼別人不怕冷也不怕熱,而你一到冬天即使穿得很厚還是覺得冷?
其實,這都是體質惹的禍!
本書把人群分為八種不同的體質,逐一講述每種體質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及易感疾病,幫助人們認識自身是何種體質,並從飲食、生活起居、精神、藥物、經絡調養等方面告訴人們,養生要因人而異、體現個體差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五臟養生》
不論是體質養生、飲食養生,還是四季養生,其具體方法最終還是落在對五臟的養護上。我們本應格外注意對五臟的養護,但是,人們的五臟,在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下,承受了很多本來不應該承受的重擔,遭受了從來沒有過的危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保健自己,使五臟安心,使自己生命體驗更好?
中醫也在與時俱進,尤其是面對現代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些新疾病。本書作者傅傑英教授從起居、飲食、中藥、經絡等各個方面,詳細敘述了五臟的特性、喜惡,並告訴人們如何儘量卸載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五臟帶來的麻煩和干擾,使五臟各司其職,使身體健康長壽。
營養過剩:促生氣虛或痰濕體質
營養不足:促生氣虛或陽虛體質
飲食過鹹:促生陽虛間夾痰濕、瘀血體質
長期吃辣:加重濕熱和陰虛體質
常食寒涼:促生陽虛或瘀血體質
常吃夜宵:促生痰濕體質
不吃早餐:促生氣鬱或痰濕體質
食速過快:加重氣虛或痰濕體質

作者簡介

傅傑英: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針灸專業臨床針灸美容方面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研究領域:中醫美容學、臨床針灸美容、針藥結合治療生活方式、中醫體質學的思路分析。個人專著:《實用中醫美容》、《中醫美容》、《皮膚病調養與護理》、《實用經絡美容七講》、《糖尿病的綜合管理》。

目錄

《中醫體質養生》
上篇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
一、體質偏頗是常見現象
二、中醫自古就重視辨體識病
三、體質包括形神兩個方面
四、體質的變化決定健康的變化
五、體質類型決定健康狀況
平和體質:機能協調,七情適度
陽虛體質: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氣虛體質:氣力不足,容易外感
痰濕體質:怠情沉重,容易發胖
濕熱體質:又濕又熱,排泄不暢
陰虛體質:五心煩熱,口乾咽燥
瘀血體質:面色晦暗,易生腫瘤
氣鬱體質:氣機不順,情緒鬱悶
第二章 體質的變化取決於個人修為
一、先天稟賦決定體質基調
二、體質隨年齡變化而變化
三、男女有別體質不同
四、社會環境同樣影響體質
五、疾病和藥物影響體質
六、飲食不當不可忽視
營養過剩:促生氣虛或痰濕體質
營養不足:促生氣虛或陽虛體質
飲食過鹹:促生陽虛間夾痰濕、瘀血體質
長期吃辣:加重濕熱和陰虛體質
常食寒涼:促生陽虛或瘀血體質
常吃夜宵:促生痰濕體質
不吃早餐:促生氣鬱或痰濕體質
食速過快:加重氣虛或痰濕體質
七、生活起居不當轉化體質
身體過勞:轉化為氣虛體質
神過勞:轉化為氣虛體質
房勞:促生為陽虛體質
身體過逸:轉化為郁滯性體質
常用空調:易生痰濕體質
常用電腦:加重體質偏頗
第三章 調動感官就可以判斷體質
一、望——體質總是有其外在表象
看形體:胖多痰濕,瘦則多虛
看神氣:靜多偏虛,鈍則痰濕
看面色:暗多瘀血,白則虛
看舌象:紅則多熱,苔厚則濕
看眼睛:無神則虛,渾濁多濕
二、聞——耳和鼻也是判斷工具
聽聲音:有無中氣,最為重要
聞味道:異味較大,非熱即溫
三、問——最直接的判斷方式
問二便:尿黃多熱,便爛脾虛
問情志:敏感多虛,壓抑多郁
問家族史:痰濕體質要小心
問寒熱:陽虛外寒,陰虛內熱
問汗液:汗出重要,過汗則虛
問經帶:經宣規律,帶忌多黃
四、切——了解脈象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養生是為了提高生命質量
一、養生是對生命的保養
二、養生有四大原則
養心修德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簡單順勢
保護環境
下篇
第五章 平和體質養生
一、平和體質主要表現為形神和諧
二、先天稟賦造就平和體質
三、平和體質養生原則:不傷不擾,順其自然
第六章 陽虛體質養生
一、陽虛體質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
二、長期服藥、長期貪涼造成陽虛體質
三、易感肥胖、痹證、骨質疏鬆等
四、陽虛體質養生原則:不傷不損陽氣
飲食養生:忌食生冷,多吃溫熱
精神養生:保持安靜,避免消沉
起居養生:注意保暖,多動少熬
藥物養生:平和補陽,防止燥熱
四季養生:夏勿貪涼,冬宜溫補
經絡養生:神闕、氣海、關元、中極
第七章 氣虛體質養生
一、氣虛體質主要表現為脾肺功能偏弱
二、大病之後、過度用腦、重體力勞動導致氣虛體質
三、易感肥胖症、內臟下垂、排泄不適度、慢性盆腔炎等
四、氣虛體質養生原則:補脾、健脾
飲食養生:細水長流,忌冷抑熱
精神養生:忌多思慮。宜少波動
起居養生:謹避風寒,不要過勞
藥物調治:四君益氣,屏風固表
四季保養:春捂秋少凍,夏溫冬平補
經絡調養:中脘、神闕、氣海
第八章 痰濕體質養生
一、痰濕體質主要表現為容易肥胖、沉重
二、多吃、少動促生痰濕體質
三、易感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
四、痰濕體質的養生原則:健脾去濕
飲食養生:口味清淡,適當吃薑
起居養生:少用空調,衣服寬鬆
藥物調治:健運脾胃,兼去痰濕
四季養生:夏多食姜,冬少進補
經絡調養:中脘、水分、神闕、關元
第九章 濕熱體質養生
一、濕熱體質主要表現為內外皆“不清潔”
二、抽菸、喝酒、熬夜、滋補不當等造成濕熱體質
三、濕熱體質給女性美容造成困擾
四、易感皮膚、泌尿生殖、肝膽系統病
五、濕熱體質養生原則:疏肝利膽
飲食養生:少甜少酒,少辣少油
精神養生:保證睡眠,靜養心神
起居養生:避免漫熱,舒利關節
藥物調治:適當涼茶,中病即止
四季養生:空調避濕熱,秋天多清潤
經絡調養:肝俞、胃俞、陰陵泉、三陰交
第十章 陰虛體質養生
一、陰虛體質主要表現為“乾”“躁”
二、情緒壓抑、長期服藥、常吃辛燥食物促生陰虛體質
三、易感結核病、失眠、腫瘤等
四、陰虛體質養生原則:鎮靜安神
飲食養生:多食水果,少吃辛辣
起居養生:生活工作,有條不紊
藥物調治:銀耳燕窩是佳品
四季保養:夏宜清涼,秋要養肺
經絡調養:不是最佳辦法
第十一章 瘀血體質養生
一、瘀血體質主要表現為血脈不暢通
二、七情長期不調、傷筋動骨、久病不愈促生瘀血體後
三、易感肥胖併發症、消瘦、月經不調、抑鬱症等
四、瘀血體質養生原則:疏肝活血
飲食養生:活血化瘀,忌食寒涼
精神養生:培養愛好,多交朋友
起居養生:多做運動,少用電腦
藥物調治:逍遙疏肝,桃紅活血
四季保養:春季舒展,秋冬保暖
經絡調養:神闕、膈俞、肝俞、委中
第十二章 氣鬱體質養生
一、氣鬱體質主要表現為“善太息”
二、幼年生活不順、工作壓力大促生氣鬱體質
三、易感抑鬱症、失眠、偏頭痛、月經不調等
四、氣鬱體質養生原則:疏肝理氣,補益肝血
飲食養生:適補肝血,少量飲酒
精神養生:學會發泄,勿太敏感
起居養生:多聽音樂,多去旅遊
藥物調治:逍遙越鞠,構杞當歸
四季保養:春季為主,舒展形體
經絡調養:膻中、中脘、神闕、氣海
第十三章 體質養生可借天時
一、嬰兒時期:常帶三分飢和寒
二、青春發育期:不要肥胖
三、婦女產後:坐月子不可受風寒
四、更年期:固護陽氣振根基
五、大病之後的康復階段:不可過飽或多肉
六、時令和節氣:三伏天可以做“天灸”
附錄
《中醫五臟養生》
第一章 現代社會對五臟的影響
一、人體五臟各司其職
二、現代生活給五臟帶來的影響
01.自然環境的變化
02.社會環境的變化
03.生活方式的變化
第二章 肝臟養生
一、肝臟為將軍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肝
01.用眼過度
02.七情鬱結
03.久坐不動
04.過度服藥
05.過度飲酒
06.不重視脂肪肝
三、現代中醫的肝臟養生對策
01.起居——早睡早起,舒展筋骨
02.飲食——減酸增甘
03.藥物——安全簡單
04.經絡——因病而異
第三章 心臟養生
一、心臟為君主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心
01.信息爆炸
02.氣候變暖
03.過度依賴空調
三、現代中醫的心臟養生對策
01.起居——務必午休
02.飲食——清淡利口
03.藥物——祛暑祛濕
04.經絡——常見刮痧
附:空調環境下的生存思考及對策
01.空調的好處
02.依賴空調的害處
03.如何正確使用空調
第四章 肺臟養生
一、肺臟為相傅之官
01.肺主肅降
02.肺臟參與能量代謝
03.肺臟與其他臟器的關係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肺
01.氣候變暖
02.環境污染
03.電腦廣泛使用
04.恣食肥甘厚膩
三、現代中醫的肺臟養生對策
01.起居——順其自然
02.飲食——防燥潤肺,適當補益
03.藥物——清涼潤肺
04.經絡——常灸足三里
第五章 腎臟養生
一、腎臟為作強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腎
01.過於追求舒適
02.驚恐傷腎
03.極聽
04.多次流產
05.過度取暖
06.過度治療
07.夜生活豐富
08.冬季劇烈運動
09.衣著不合適
三、現代中醫的腎臟養生對策
01.起居——不要擾動陽氣
02.飲食——不用刻意大補
03.方藥——可適當服用具有滋補作用的膏滋
04.經絡——以強壯保健為主
第六章 脾臟養生
一、脾臟為倉廩之官
01.脾主運化
02.脾為後天之本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脾
01.暴飲暴食
02.食慾亢進,肥甘厚膩
03.情緒不穩
04.過度治療
05.久坐傷肉
三、現代中醫的脾臟養生對策
01.起居——腹部避寒保暖
02.飲食——滋補同時注意理氣
03.藥物——少用苦寒之物
04.經絡——健脾為主

圖書信息

養生智慧
作 者: 曲黎敏 著
出 版 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5-1
字 數: 170000
開 本: 16開I S B N : 9787535443816
養生智慧
定價:¥29.00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國最具影響的養生專家曲黎敏所著,是她20年厚積薄發之作,也是曲黎敏經典成名之作,本書一舉確立了曲黎敏中華解讀《黃帝內經》第一人的不可撼動的地位。《黃帝內經》流傳數千年,為中醫奠基之作。曲黎敏的解讀被稱為史上最貼近老百姓、最通俗易懂、最風趣幽默的大智慧,她以一種大道不遠人的方式既讓讀者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玄妙,又能掌握養生保健的實用技法。全新改版,曲黎敏以“秉持不朽經典,澤被億萬蒼生”為宏願,更加詳盡解說跟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衣食住行、四季養生、十二時辰養生、情志養生等。內容更充實,包裝更豪華,堪稱不朽經典。

作者簡介

曲黎敏,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曲黎敏教授先後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學位,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傳統醫學等。 多年來,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於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多次應邀前往北大、清華、浙大、復旦等著名高校以及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天津電視台等講解“從頭到腳說健康”、“從字到人”、“胎育智慧”等專題內容。 曲黎敏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內容廣博,使觀眾、讀者於綿綿細語之中既能領略到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又能參悟到大道至簡、真切實用的養生智慧。
目錄
再版序 重新發現《黃帝內經》
自序 醫道,就是生活之道
序 有思想,才更久遠
第一章 為什麼要學習《黃帝內經》
一 《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
二 學習《黃帝內經》可以認知自我
三 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
四 可以培養我們內在的洞察力
第二章 中醫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一 為什麼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二 中國人為什麼說“左右”,不說“右左”
三 為什麼大蒜、辣椒不入中藥
四 什麼是“咽喉要道”
五 什麼是中國人常說的“仁、義、禮、智、信”
六 為什麼秦皇漢武要封禪泰山
七 為什麼北京城東有崇文門、西有宣武門
八 《黃帝內經》為什麼不說“始終”,而說“終始”
第三章 飲食養生法
一 食物和藥的分別
二 吃對食物不生病
三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四 《黃帝內經》的飲食之道
五 孔子的12個飲食觀
六 不同節氣的進補
七 人參為什麼補氣
八 食物的偏性
九 五味過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十 《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
第四章 四季養生法
一 四氣調神大論
二 春天養生法
三 夏天養長法
四 秋天養收法
五 冬天養藏法
六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第五章 因天之序——十二時辰養生法
一 子時(夜裡11點到次日凌晨1點)——膽經當令
二 丑時(凌晨1點到3點)——肝經當令
三 寅時(凌晨3點到5點)——肺經當令
四 卯時(早晨5點到7點)——大腸經當令
五 辰時(早晨7點到9點)——胃經當令
六 巳時(上午9點到11點)——脾經當令
七 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心經當令
八 未時(下午1點到3點)——小腸經當令
九 申時(下午3點到5點)——膀胱經當令
十 酉時(下午5點到7點)——腎經當令
十一 戌時(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當令
十二 亥時(晚上9點到11點)——三焦經當令
第六章 上古天真論
一 生命是一個過程
二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三 人為什麼會得病——習性造病
四 怎樣才能不得病
五 臟腑本性
六 陰陽論——女七男八
第七章 情志病的中醫對治法
一 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和生活對治法
二 人為什麼會有煩惱
三 人生四惑——酒、色、財、氣
四 百病生於氣
五 情志生克法
第八章 中醫如何對治亞健康
一 健康的定義
二 中醫論人為什麼會得病
三 “五勞”和“七傷”
四 中醫解讀亞健康
第九章 醫道總綱
一 《黃帝內經》和《傷寒論》
二 順其自然
三 求醫不如求己
四 天人合一
五 醫易同源
六 醫的本意
七 藥的本意
第十章 中醫的六大要點
一 人為本,病為標
二 自愈力——人體自有大藥
三 強調身心互動
四 重視人文關懷
五 不治已病治未病
六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