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梟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作品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實養梟,而冀其鳳鳴焉。春申君曰:“是梟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與焉?”朱英聞之,謂春申君曰:“君知梟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為鳳矣,而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亡賴之人也,而君寵榮之,食之以玉食,薦之以珠履,將望之以國士之報。以臣觀之,亦何異乎以梧桐之實養梟,而冀其鳳鳴也?”春申君不寤,卒為李園所殺,而門下之士,無一人能報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養梟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作者:劉基
作者介紹,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建國謀略,法治思想,文學成就,作品原文,釋義,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劉基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政治思想

施德政、得民心是劉基治國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業的思想理論依據。民本思想是劉基德政的出發點,不僅具有政治性,而且還有經濟性,是統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針,並通過生產實踐和一生的親民行動為表率。[6]

學術思想

劉基的儒學思想對明初的學風產生了直接影響,其融會理學諸派,又以儒道互補,體現了明初思想的特徵,影響了明初學術思想的走向。[7]

建國謀略

對於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先後問題上,劉基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法治思想

明朝建立後,劉基建議實行的衛所制度,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對於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劉基一直來主張對民眾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劉基對《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在依法治國方面劉基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劉基認為法治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有力保證,法律的制定要相對寬鬆,但是在執行時一定要嚴格執法,特別是對執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基的法律思想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對打破中國古代“人治”傳統,並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觀、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發展的進步趨勢。[6]

文學成就

劉基是元明鼎革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詩文大家,其詩文理論力
劉基立像
主諷喻之說,提倡理、氣並重,重視時代風格。劉基為晚明諷刺小品的勃興也起了先導作用,重視文學之於社會的能動作用,其經世致用的文學思想對於掃蕩元季文壇纖弱之風,為明初新一代文風之振起,在理論上起了開道的作用。
劉基以詩議政,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參政意識和批判精神,其所議論的範圍包括元季至正年間吏治、軍政等種種社會弊端。從詩歌的淵源角度考察,以詩議政,客觀上承續宋人“以議論為詩”之傳統,主觀上則因其固有的經世致用的文學觀念使然。詩作情、理兼具,既有社會認識價值,又有藝術審美價值。
劉基將詞作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題材廣泛,內容豐厚,藝術上長於興寄,長於鋪敘,且善於用典。描景狀物秀麗入神,造語精工典雅,詞風以婉麗為主。
劉基的寓言文學不僅內容博大精深,還闡明了他的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倫理、道德等觀點,還表現了他的審美觀和價值觀。[6-7]

作品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實養梟,而冀其鳳鳴焉。春申君曰:“是梟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與焉?”朱英聞之,謂春申君曰:“君知梟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為鳳矣,而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亡賴之人也,而君寵榮之,食之以玉食,薦之以珠履,將望之以國士之報。以臣觀之,亦何異乎以梧桐之實養梟,而冀其鳳鳴也?”春申君不寤,卒為李園所殺,而門下之士,無一人能報者。

釋義

【注釋】
1、梟通“鴞”,一種凶鳥。
2、楚太子楚考烈王的太子,即後來的楚幽王。
3、梧桐之實梧桐的種子。相傳梧桐樹為鳳凰所棲,梧桐的種子為鳳凰所食。
4、春申君戰國時楚國貴族,姓黃,名歇。他的門下養有食客三千。
5、朱英戰國時楚國的謀士。
6、玉食美食。
7、薦以珠履薦,贈。珠履,飾以明珠的鞋子。
8、國士指舉國推崇敬重的傑出人物。
9、寤同“悟”,省悟。
10、李園趙國人,曾做過春申君的舍人。他曾將其妹獻給春申君,待其有孕又以計獻給楚考烈王,生子為太子,李園於是貴而有權勢。後恐怕春申君語泄,“刺春申君,斬其頭。”(詳見《史記·春申君列傳》)
【譯文】
楚國太子用梧桐的種子餵養梟鳥,並希望它能發出鳳凰的鳴叫聲。春申君說“這種梟鳥有天生的習性,不可能改變啊,與吃的東西有什麼關係呢?”朱英聽了這話,就對春申君說“你既然知道梟鳥是不可能用食物改變它的特性而成為鳳凰的,可你的門下所收養的沒有一個不是狗偷鼠竊等無賴之徒,而你卻寵愛、器重他們,把精美的食物給他們吃,把珠履贈給他們穿,將希望他們成為舉國傑出之士報答你。以我看,這樣做與用梧桐種籽餵養梟鳥並希望它發出鳳凰之鳴的做法有何不同呢?”春申君仍執迷不悟,最後被李園殺死,而他門下的食客,卻無一人能替他報仇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