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中樞

飽中樞

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哺乳動物的攝食行為受下丘腦攝食中樞的調控,下丘腦腹內側核(VMH)為飽中樞。兩者功能相互制約,保持平衡。一般認為下丘腦腹外側區(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是發動攝食的主要神經結構,VMH則對LHA發揮抑制性作用。兩者功能失調則導致攝食行為異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飽中樞
  • 心理學:生理心理學
1967年,Dvais把飽鼠的血輸給餓鼠,觀察到餓鼠攝食量顯著減少。這一事實,引起神經生理學家們極大的興趣,便構想在飽餓動物之間進行腦室和腦組織灌流,以尋找中樞內是否有飽餓因子。Myerscls,等在餓猴的第三腦室抽取腦室液或在LHA進行推挽灌流,將流出液注人飽猴的LHA,引起後者出現攝食反應,潛伏期約5~30min,灌流開始後的60min內平均進食量達279。相反,從飽猴VMH灌流出的液體注入飢餓猴的VMH,則可抑制後者的攝食活動。Blseiln等在清醒飽貓和飽猴下丘腦推挽灌流,發現流出液中另一種未知物質,能使鼠胃肌收縮,其效應類似5一羚色胺(5一HT),但不能被5一HT受體阻斷劑mehtysergide阻斷。他們猜測這種未知物質可能是前列腺素(PGE)。前列腺素注入下丘腦可抑制鼠攝食和飲水180。Hervey〔丁用連體動物(paradiotieanimals)進行實驗,發現毀損連體鼠其中一隻鼠的VMH,結果該鼠多食而肥胖,但另一鼠則攝食量減少,體重減輕。這提示,VMH毀損後,動物仍能產生飽因子,經血流影響VMH完整的鼠,使後者食慾下降,但前者本身對飽因子無反應。。
無機離子濃度也可能參與飽餓調節。早在1911年,Feund就報告,血液中鈣離子濃度的變化可以引起體溫的變化。1934年,Kym觀察到,下丘腦注射鈣離子可以阻止靜脈注射麥角新鹼(ergotoixn)引起的發熱反應。環境溫度可以影響人和動物的攝食,也是人們早已知道的事實。因此,有人用高濃度的鈣離子或鈉離子溶液在清醒貓、鼠下丘腦進行推挽灌流,發現在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後,動物進食量大增,而換用鉀或鎂離子溶液灌流同一部位則無效。將含高濃度鈣的人工腦脊液注入飽鼠的腦室,該鼠進一步攝食,而且這種效應不被腎上腺素a或刀受體阻斷劑酚妥拉明和心得安所阻斷。表明鈣離子引起動物攝食增加,並不是通過促進單胺能神經元軸突末梢釋放遞質NE引起的;但是飢餓動物下丘腦中是否鈣離子濃度增高,尚未見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